央视近半小时介绍南海九江数鱼花
■九江鱼花生产习俗非遗传承人陈杰明(中)介绍数鱼花技艺。 通讯员供图
珠江时报讯记者李春妹报道“中国人餐桌上,总有一尾鱼来自九江。”央视主持人开场即向全国观众如此介绍。7月17日晚,央视CCTV17《超级农人秀》栏目走进南海九江,用近半小时的时长,讲述超级农人陈杰明的数鱼花绝活。
九江鱼花技艺登上央视
央视介绍,南海区九江镇被称为“中国淡水鱼苗之乡”。早在500多年前就有“鱼花,细如针,一勺辄千万,唯九江人能辨之”的说法。从那时起,九江人便开始在西江捞鱼花。
节目中,主持人找到超级农人、九江传统鱼花技艺的非遗传承人陈杰明。据介绍,鱼花,是指刚刚从鱼卵孵化出来的鱼苗。陈杰明根据四大家鱼的浮游特点进行快速分类,准确率可达90%以上;数鱼花技艺的准确率高达97%。
九江镇不光是“中国淡水鱼苗之乡”,还是“中国大口黑鲈之乡”,大口黑鲈养殖面积超666公顷。有统计显示,早在2020年,九江镇大口黑鲈种苗孵化培育量已约占全国60%,是全国大口黑鲈种苗繁育中心;而物流配送量更是日均400吨以上,约占佛山市的60%以上,占广东省的50%以上,是全国最大的大口黑鲈集散中心。
这些名头都离不开九江人独特的育苗技术——九江鱼花技艺。
节目中,陈杰明向全国观众展示了数鱼花绝活。陈杰明告诉主持人,一般10分钟左右就要数三万五千多尾鱼苗,而且还要保证准确率在95%以上。
除了数鱼花外,九江鱼花的传统技艺还有一个神奇之处,就是“撇花”技术。因为从西江捕捞上来的鱼花种类混杂,如不及时分开,鱼花之间会相克,影响存活率。通过将清水倒入鱼花之中,各个种类的鱼花会因为受氧量的不同,从而分层。大家就会运用因各鱼种耐氧性的不同而出现先后浮头的特性,将杂鱼和四大家鱼分层撇出,使九江出品的鱼花具有种类纯、成活率高的特点。
在撇花的时候还要用到一项特殊的鱼筛。九江鱼筛的规格分为:头朝(zhāo)、朝三、朝半、朝七、二朝、二朝三等共35种。所谓“朝”,是对鱼苗大小规格的一种习惯称呼,能通过多少“朝”鱼筛间隔的鱼苗,就称为多少“朝”的鱼苗。数百年来,九江鱼筛的朝数,一直是全国鱼苗业的标准规格。
希望九江成为世界淡水鱼苗集散地
数好的鱼苗如何运输呢?陈杰明带主持人来到村史馆,介绍已有百年历史的运鱼桶。在明清时期运送鱼的车有专门的桶来保证氧气,而且在运输途中不能停。不光是车,人运鱼苗的时候也要保证鱼有足够的氧气,这就是“担鱼花”。
“担鱼花”也是每一位大师傅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术,要求在担的过程中通过有节奏地上下晃动水桶将桶中的水不断从下往上运输,使得水桶下方的水上涌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给水增氧,但要避免将水溅出水桶。这项技术要求师傅充分掌握担水的行路节奏和晃动幅度。如果掌握不好技巧,鱼苗便容易缺氧而死。
除了传承九江传统鱼花技艺,陈杰明这些年还在干一件事,就是西江水系土著鱼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护。陈杰明和当地的渔业从业者还计划建一个“世界淡水鱼种质资源库”,规范经营鱼苗、亲本等。也有计划引进一家国外的企业进驻,进而申请一个园区的鱼苗进出口检验检疫证,那园区作为一个检疫地,本地的鱼苗就更容易走向全世界。陈杰明说,这个计划如果能落实,九江就能成为“世界淡水鱼苗中心”,成为世界淡水鱼苗的集散地。
节目最后,央视主持人还品尝了九江鱼美食,他向全国观众介绍,九江人把吃鱼生前搅拌的方式叫做“捞起”,用当地的话就叫做“捞起捞起,捞的风生水起”,这也是大家对于生活红火的一种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