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组织开展西樵山文化专题调研
深入挖掘活化 让樵山变文化“金山”
珠江时报讯记者柯凌娜通讯员南宣报道西樵山的考古新发现,让其文化活化又有新契机。7月17日,南海区组织开展西樵山文化专题调研,区有关单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一起走进西樵山,围绕西樵山文化的挖掘、活化及传播等展开深入探讨。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参加专题调研并讲话,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方华刚主持座谈会。
考古新发现带来新契机
当日,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南海区博物馆、西樵山书院、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进行实地考察。
在随后召开的专题座谈会上,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历史时期考古研究所所长王欢介绍了南海平面岗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取得的重大收获。遗址首次发现西樵山地区有确切年代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层位,是目前广佛地区发现最早的人类遗存,延长了珠三角地区的考古学文化轴线,是探讨东亚地区现代人来源与扩散、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技术多样性等问题的关键材料。
发掘揭露的新石器时代原生层位,有助于推动学术界对西樵山文化的认识,深化岭南地区史前考古研究。
在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温春来看来,西樵山文化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是岭南文化的精华所在,以西樵山为核心的南海土地不断产生出影响中国历史的标志性人物和文化,影响着中国的文明进程。
南海区档案馆馆长卢明建议,对西樵山文化的内涵进一步挖掘,区档案馆也将通过志书、年鉴等方式,对最新考古成果进行记载和传承,同时通过方志办、方志驿站等阵地,加大对西樵山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把文化品牌立起来
在西樵山文化的影响下,处于岭南广府文化核心区的南海,兴起多所书院,并形成了醒狮、龙舟、武术、粤剧等世界级文化IP。近年来,在系统梳理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南海谋划打造“三带三区”文化发展新格局。座谈会上,围绕文化挖掘、文化展示、文化记录、文化展演、文化活化、文化创意传播等,专家学者与媒体代表展开热烈讨论。
向阳工作室负责人向阳建议,充分利用好考古遗址,围绕西樵山文化打造文化教育带,同时在挖掘保护的基础上,引入艺术性的表达,吸引更多受众关注历史文化。
西樵山书院负责人罗宇建议,引入更多空间载体和学术机构,建立西樵山学术委员会,形成有共同行动力的组织,通过发挥研究机构在各自领域的优势,为西樵山文化的挖掘活化与传播贡献力量。
南海的人文经济,既有星辰大海,也有人间烟火。围绕南海文脉、西樵山文化的创意传播,媒体代表也提供了“金点子”。例如针对考古研究成果的接地气转化,南海融媒党委书记、总编辑柳刚表示,在媒体宣传方面将尝试更接地气的方式,希望链接更多资源,加强面向大众的宣传推广教育,同时在市场化运营、产品研发方面,也将注入更多接地气的设计和想法。
“发展人文经济,核心就是把文化品牌‘立’起来。”在顾耀辉看来,此次考古新发现,为南海发展人文经济提供了新的重要契机,“我们不光要‘立’起来,还要思考怎样更好地发扬光大。”
“文化自信首先要把文化传播出去,民间文化的交流传播也许是未来文化走出去的一个路径。”顾耀辉表示,希望围绕西樵山打造一个中国民间文化交流传播中心。以这次专题调研为起点,区有关部门要加强研究谋划,强化与本地文化研究机构的交流,梳理整合现有资源,链接更多高端资源,在文化挖掘、文化展示、文化记录、文化展演、文化活化、文化创意传播等方面形成系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