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工业 南海为何是最佳试验田?
制造业基础深厚、工业数据丰富等,让南海成为人工智能与工业融合的发展沃土
■一批企业与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签约,成为佛山市人工智能应用案例培育对象,其中包括6家南企。
■慧谷科技生产车间。
在当今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人工智能与工业的深度融合被视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而南海区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正崭露头角,逐步成为这一融合过程的最佳试验田。
7月16日,佛山市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中心平台与机制发布暨人才和产业交流活动举行。会上,维尚家具、艾科智泊、联邦家私、群志光电、慧谷科技、创兴精密等六家南海企业脱颖而出,与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签约,成为佛山市人工智能应用案例培育对象。它们的成功探索,充分展示了南海在人工智能与工业融合方面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紧接着,7月17日,南海区重磅发布《推动制造业“数字领航”发展扶持办法实施细则(大数据人工智能专题)》。这是佛山首个针对“人工智能+”领域的专项扶持政策,单项扶持项目最高可给予200万元的奖励。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为南海区的人工智能与工业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正是凭借深厚的制造业基础、丰富的工业数据、强大的数字化服务商实力及政府的积极支持,南海成了人工智能与工业融合的发展沃土。
拥有丰富的工业数据“养分”
为何南海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人工智能与工业融合的发展热土?
首先,得从南海的制造业基础说起。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南海拥有庞大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制造实力。近年来,南海区大力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目前已有超过2800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覆盖所有产值超过200亿的产业。这一广泛的数字化基础为人工智能与工业的融合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实验环境。
通用大模型只是种子,产业场景才是沃土。当前,数据、数据规范及优质数据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垂直大模型发展的核心要素。而南海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工业数据,这些数据广泛沉淀于ERP、WMS等管理软件中,涵盖生产、销售、物流等多个环节。
经过多年的数字化转型,南海已有过万台联网设备、75个数字车间、17个数字工厂及12个国家示范试点项目,更积累了大量来自生产一线的高质量数据。这些数据如同肥沃的“黑土地”,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有了数据这一基础“食材”,南海的人工智能技术得以迅速发展。通过训练和学习这些工业数据,人工智能模型能够掌握工业领域的规律和模式,进而实现智能化的分析、预测和决策。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还为企业带来了更多商业机会和竞争优势。
汇聚一批实力雄厚的数字化服务商
除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外,南海还汇聚了一批实力雄厚的数字化服务商。这些服务商在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方面深耕细作,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能够为制造业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在本周发布的2023年佛山市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企业名单及产品目录中,南海区表现尤为突出,60家入围企业中,南海企业占34席,比例超过一半。南海区经济促进局的调研数据显示,这34家入围的服务商中,已有16家研发出或正在研发人工智能相关产品,展现出南海在智能化转型中的强劲势头。
以广东壹公里数智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将AIGC技术与自身擅长的BI数据平台相融合,创新性地打造出记忆式问答交互工具——AI问数。这一工具通过自然语言结合数据分析,让企业老板、产线工人、异地销售人员都能轻松应对海量数据报表。只需简单的自然语言问答,AI工具便能从数据中台中迅速给出所需答案。如今,这类结合原有数字化工具的AI应用正不断涌现,并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排产、智能设备保养、远程售后维护等多个领域,为南海的制造业企业带来了显著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
此外,南海区政府也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工业的融合发展。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南海区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有力支持。2023年6月,南海在全国县区级层面率先发布《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从算力、人才、生态、政策等多个方面全面铺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工作。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南海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算力布局方面,南海发展了一批算力合作伙伴,成功撮合现有本地算力资源和合作伙伴线上算力资源,以高性价比的成本解决了本地企业的算力需求燃眉之急。在市场培育方面,南海积极打造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并主动对接国内众多大模型厂商,为南海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走出独具特色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
在南海这片充满活力的试验田上,人工智能与工业的融合已结出累累硕果,展现出一幅幅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生动图景。
对于南海区内绝大多数中小型制造业企业而言,它们根据自身生产管理需求,积极探索和开发依托大模型、针对具体行业需求的专业模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
精铟海工是其中的佼佼者。该企业创新性地打造了一种“仿真软件+工作站”的研发生产模式,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数字孪生应用平台,实现了对装备模型的直接仿真装配和建造,极大提升了研发效率和生产质量。
立笙纺织则另辟蹊径,他们应用AI大模型工具,在复杂的产业场景中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成功将原先的蓝领工人转变为白领工人。通过摄像机代替人的眼睛,AI大模型代替人的大脑,立笙纺织不仅大幅度减少了车间工人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还将车间打造成为一座高效的“黑灯工厂”。
林氏木业也不甘落后,他们将AIGC技术深度应用于产品图片的快速生成,通过AI技术,仅用15分钟便能创作出高质量的产品图片。结合AIGC投放自动化的应用,林氏木业真正实现了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为企业的品牌推广和市场拓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推动人工智能与工业融合的过程中,南海区注重基础数据的积累和应用场景的拓展,同时充分发挥数字化服务商的作用和政府政策的引导作用。这一系列举措为南海区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南海区有望在这一领域实现更多突破和创新,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年智 通讯员王雅博许楚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