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南海工匠摇篮”系列赛事之产教融合研学游活动举行
师生探智能车间 大赞“最强搬运工”

■学生了解维尚家具数智化转型升级的成果。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永程摄

珠江时报讯记者汤晓冰曹瑜报道“一件家具从图纸设计到完成生产再到客户手中,需要花多长时间?”6月5日,“数字南海工匠摇篮”系列赛事之产教融合研学游活动举行,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智能产线(柔性制造)专业的师生们展开热烈讨论。师生们来到佛山维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尚家具”),在这家传统家具行业向家居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典型企业中找到了答案。
走进5G数字化工厂领略自动化工业生产
“机械臂根据指令进行板材的抓取,四台机只有一个人在操作电脑指挥机械臂,太厉害了!”维尚家具的生产车间里,智能制造设备引得前来参观的学生连连称赞。
“这是我们的立体库,主要作用是选取要制作一套家具所需要的颜色板材或者规格板材,不同规格、不同颜色放在不同部位……”维尚家具工业工程中心的高级主管王维介绍,我们通过自制软件给机械臂发出指令,机械臂就能精准抓取所需板材并将其放置在自动化滚筒线上输送到加工工位。
取板车间、开料车间、封边车间三大工序的车间是完全开放的空间,自动化滚筒线遍布其中。偌大的厂房里只有50多名工人,却有着“最强搬运工”。在工人的指挥下,机械臂与滚筒线密切配合,轻松完成取板、开料、封边作业。“一件家具从图纸设计到完成生产,通过物流送到客户手中,只需要10天时间。”王维说。
维尚家具是依托科技信息创新迅速发展起来的全屋家具定制企业,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自主研发机器人,建立全自动化立体仓、智能分拣线,引进RGV线,升级设备自动化水平,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
“哇!你看,这个蓝色电子屏幕实时显示工序的完成进度。”生产车间里一名学生惊叹。“这就是数字化车间的魅力,每个屏幕都能实时显示这道工序的平均加工效率、加工完成率等数据,让车间主任、班长在现场管理方面更加高效、准确。”王维说。
近距离体验观察研学打破传统落后就业观
产教融合研学游是一节寓教于乐的行走课堂,更是一场开阔眼界、拓展见识之旅。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们看到了自动化流水线、智能机器人、数据平台等高科技元素的应用,对数字化工厂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名中职生通过校招进入我们公司,经过6年时间,经过努力提升技能,他从一名实习生逐步成长为助理工程师。”在互动交流环节,王维结合真实案例,与学生们分享了设备工程师的晋级之路以及职业素养。
在王维看来,南海的制造业企业正大力开展升级改造,智能产线专业与企业需求对口,就业前景较好。“关键在于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操经验,能够设计或者改造出符合企业需求设备。”
“是不是考的证越多越好?”“如果我能力过硬但学历不足能入职吗?”学生们争先举手发言,进一步了解就业信息和能力提升的方向。
“随着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数字化智能化程度只会越来越高,作为一线产业工人,对自动化机器的熟练操作,与企业需求的能力匹配就显得尤为重要。”维尚家具的人力资源中心培训主管叶贵荣从数字化工厂的建设、智能制造的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回应了学生的提问。
此次活动由南海区人社局、南海区总工会、南海区教育局、南海区经促局主办,南海融媒承办。作为“数字南海工匠摇篮”系列赛事的策划活动,产教融合研学游致力于让更多职校学生近距离走进数字化企业、数字化车间,深入了解当前南海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新趋势,培育具有真才实学、适应产业发展的“数字工匠”,助推南海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