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改
荒置老宅变身诗意庭院
里水打造集文化、艺术、旅游于一体的新型消费场景,焕发﹃绿美经济﹄新活力

■乡居乐民宿让更多人看到乡村不一样的可能。

■由贤鲁岛老宅“爆改”而成的慢时光小院。
近日,一则有关45天“爆
改”里水老宅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今年5月初,新
里水人张红冉租下了贤鲁岛一幢老宅,仅用45天时间,便将闲置多年的乡村老宅改造为有花、有茶、有风的慢时光诗意庭院。网友们对惊艳的改造效果表示赞叹之余,也表达了希望在快生活中寻找慢节奏的内心期盼。
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与人文旅游资源,里水正不断吸引着年轻人到此创业。河岸、花海、庭院和树林等成为了集文化、艺术、旅游于一体的新型消费场景,是青年创业者施展拳脚的天地,也是里水“绿美经济”焕发新活力的最美写照。
返璞归真造庭院共绘乡村新画卷
“欢迎光临。”每当有客人造访,慢时光小院主理人张红冉总是热情招呼。极具亲和力的笑容和温柔的语气,在不经意间打动人,给人宾至如归的感觉。
倚江而建,择水而憩,独特且优越的地理环境,为慢时光小院增添了几分盎然生机。在花园里,五彩缤纷的绣球花和三角梅正恣意绽放。坐在木椅上轻摇蒲扇,听微风低语蝉鸣回应,品一盏清茶细尝烟火,所谓“诗和远方”,近在咫尺。
“慢时光”不仅是小院的名称,更是主理人张红冉追求的生活理念。2003年,张红冉南下广州经营服装生意,后来还在里水金峰洲社区购房落户。“我20岁至35岁都在商场打拼,忙碌到眼睛里只有数字,眼界很小。”2012年,她决心关掉公司,换一种方式生活。之后的七八年间,张红冉一直在旅行的路上,扩大了见识视野,也丰富了人生阅历。
今年3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张红冉来到了贤鲁岛。沿着江边漫步,她看到了花开满枝的木棉花树,大树底下是一幢饱经沧桑的老房子,仿佛承载着许多美好回忆与情感。“贤鲁岛有着丰富的旅游价值,很适合都市人前来放松休闲。”张红冉决定租下这幢老房子,改造成自己梦寐以求的诗意庭院。
由于长年无人居住,这座破败的老宅红砖外露,墙体发霉,房子周围地面还被枯黄杂乱的芭蕉叶覆盖着。张红冉“硬着头皮”,学着工人们搬走大件杂物、铲除破旧墙皮、拿起重锤砸出墙洞、粉刷墙面。尽管过程辛酸,但看着梦想中的小院逐渐有了雏形,她觉得一切都值得。
张红冉用了45天就做好地面重新铺设、地下排污系统装设、墙面水电布控等硬装工作,并独自完成软装布置。她盘活闲置土地,以艺术手法将水岸、鲜花、庭院与人巧妙融合,发展庭院经济,将“方寸地”变增收“致富园”,获得大批本地村民和游客的认可与喜爱。
慢时光小院吸引了2名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加入。“近年来,贤鲁岛建设了花海和绿道,旅游环境很好。”合伙人张颖欣是贤鲁岛媳妇,美术系毕业,擅长美学宣传和活动策划。初次步入慢时光小院,她便被小院里的一句话打动:“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她与张红冉有着不谋而合的慢生活理念。在家人的支持下,张颖欣选择回乡创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未来,张红冉希望在贤鲁岛开设露营地,利用贤鲁岛的自然环境与人文风情,打造一个集消费、文化、艺术、旅游于一体的美学空间。
打造休闲消费场景﹃绿美经济﹄焕发活力
从张红冉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庭院的无限价值。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公园20分钟理论”揭示了人们对绿色空间的渴望,更映射出人们对情绪价值的需求。而上海徐汇滨江的“躺平”草坪,以及治愈系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的爆红,更印证了一个逻辑:自然之美正以各种方式滋养着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成为人们心灵的栖息之地。
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自然不再只是单纯的休闲场所,而是成为了全新的消费场景。在“里水河开放共创计划”的推动下,IT男杜家山在艺术河畔创立了季然秀茶咖体验店,通过挖掘里水河的自然和人文理念,推广咖啡生活文化,以“科技+人文”为里水河畔添色。每到傍晚就会有许多客人到店,一边感受河畔微风,一边品尝香气四溢的咖啡,在艺术河畔营造出热闹的消费氛围。
“绿美”正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越来越多人才来到乡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底蕴,创建了一系列民宿等商业载体。上海交通大学吴彦光教授看中里水靓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在里水流潮社区建造乡居乐民宿。门前是历史感满满的水口古闸,不远处就是罗濛峡,还有村庄环绕周边,成为了里水特色现代生活示范点,让更多人看到乡村不一样的可能。
里水一个个“绿美经济”载体兴起,标志着人与自然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推动了人文与经济共荣共生。在里水,河岸、花海、庭院和树林等自然场所,都可以是青年创业者施展拳脚的天地,这是“绿美经济”焕发新活力的最美写照,将有助于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的良性循环。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邓施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