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逸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春雨:
打造百姓用得起的植入式医疗器械品牌
■张春雨(中)和同事进行交流。
张春雨
出生年月:1985年8月职业:佛山市逸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工匠感言:传承“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传承“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传承“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传承“千万锤成一器”的追求卓越。
工/匠/印/记/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用坚持彰显个性,用努力定制未来。张春雨一直深耕于口腔颅颌面修复材料领域,苦心钻研,致力推进国产高端个性化植入式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带领团队对个性化口腔颅颌面植入材料进行系统研发,力争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攻克行业壁垒,把技术变现,打造中国人自己的、老百姓用得起的民族医疗器械。
在一台精密机器前,张春雨就像在产房前焦急等待的父亲,专注地等待自己的作品被打印出来。20分钟后,张春雨紧绷的脸上浮现笑容,一个颅颌面“雏形”经过3D技术打印,完美地呈现在眼前,他相信这项技术,将会改变国内个性化医疗器械研发的落后状态。“让每一位中国老百姓都用得起高端个性化植入式医疗器械。”这是佛山市逸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春雨的梦想。从事3D技术打印领域近10年,张春雨始终以“干一行专一行,偏毫厘不敢安”的工匠精神潜心钻研,如今,这个梦想即将实现。
深耕修复植入材料领域 打造百姓用得起的产品
2016年,张春雨放弃中科院工作编制,投身南海医疗器械行业。2018年,张春雨项目团队获批“佛山市科技创新团队”,并在南海孵化公司。与实验室研发工作不同,统领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的产业化工作更讲究综合统筹能力。对张春雨而言,这是全新的挑战。
在进行颅颌面修复手术时,需要把颅颌面内固定钛板系统植入人体,因此对产品的安全性要求非常严苛。“在工艺参数优化、制造过程优化中,我们做了大量测试,但总会达不到理想效果。”这些“失败”时刻让张春雨很苦恼,但他从未想过放弃。为了找到问题根源、寻找最优解决方案,张春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常常和小伙伴在办公室通宵达旦地加班,不远万里去参加学术研讨,去高校寻求意见,与医疗机构合作共研。张春雨不是在去公司的路上,就是在跑咨询的路上,只要能找到最优解,张春雨都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就是单纯地想把这件事情做好,我们有信心一定能攻克难关!”张春雨说。
万事开头难,但有志者事竟成。十年磨一剑,张春雨带领团队深耕个性化修复植入材料领域,以3D打印技术为基石,以个性化修复为突破口,与团队成员共同攻克这一行业核心技术难题,成功开发了满足口腔及颅颌面领域的个性化修复产品及完整的研发体系:构建了设计-制造联合体系,实现产品与患者缺损部位完全适配,个性化复杂结构钛网厚度达到0.2mm(行业最薄);研发了针对增材制造钛植入体双重退火热处理及批量精抛光后处理技术,提升材料抗拉强度665Mpa,断后伸长率至33%,个性化颌面接骨板疲劳寿命可达到100万~200万次,优于行业标准(100万次)。
“把产品孵化出来,投入市场,真正地去服务中国老百姓,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张春雨说。个性化颅颌面内固定钛板系统的出现,将降低植入修复材料的售价,治疗成功率提高10%~30%,给口腔癌、头面部外伤修复等患者创造希望。
推动行业标准定制 申请各类专利140项
为推动国内口腔颅颌面修复领域个性化植入式医疗器械发展,张春雨主持参与4个3D打印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并联合高校开展关于口腔癌新修复方式的产学研合作,截至2023年11月已完成315例临床试验,开创了国产个性化植入医疗器械大批量临床使用的先河。
目前国内临床上使用的个性化医疗器械均被国外品牌垄断,国内个性化颅颌面植入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张春雨带领团队研发的个性化颅颌面内固定钛板系统等新技术、新产品,填补了佛山甚至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上游产业链的空白。“以前受限于技术水平,老百姓只能采用进口的个性化医疗器械植入产品,如今,我们拥有了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的技术,打破国外的垄断指日可待。”张春雨信心满满地说。
张春雨带领的团队研发能力位居全国前列,申请各类专利140项,3D打印植入物专利申请总量居全国前十,主持参与各类国家省市级重点科技项目超过15项,先后获得2018年度和2020年度佛山市科技进步奖。张春雨主导的参研项目还获得2013年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团队组第一名)、“创业中国”大赛一等奖,2022年度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2023年度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等多项大奖。
“新时代的工匠需要有择一事终一生,干一行专一行,偏毫厘不敢安,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这是张春雨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未来,他也将秉承这种精神,继续为打造中国人自己的、老百姓用得起的民族医疗器械品牌而不懈奋斗。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邹颖敏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张宝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