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七一”最美教师巡讲最后一站大沥举行
争做最美教师 永葆育人初心

故事分享
石门中学黄志平
学生的成长是我最大的幸福
“以朴素观的视角来看待教育,教育者的‘本色’即朴实无华、踏实拼搏的教育初心;教育者的‘精诚’即积极进取、共同奋斗的持久态度。”这样的朴素之道,已经融入石门中学发展的基因,也融入到黄志平的教育生涯之中。
“一个好的教育方式,就是陪伴,当学生敢于与老师交流、乐于与老师交流,真正把老师看成自己一个朋友时,所有的教育都会有最好的效果。”黄志平说,在石门中学从教28年,他始终坚持“像关心自己的小孩一样关心学生,像教育自己的小孩一样教育学生”,在纪律上严格管理、在学习上指导学法、在思想上心理干预。
“做教师最高的境界是什么?就是收获幸福。”黄志平认为,他的最大幸福感来自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圆梦名校。
当前南海教育正站在发展新起点,作为一名教师,黄志平将努力成为“品质教师”:即倾心教育,做有境界的教师;用心教书,做有责任的教师;潜心研究,做有思想的教师;醉心课堂,做有激情的教师;真心奉献,做有爱心的教师。

大沥黄岐初级中学杨莹
坚持用“微光”点亮学生前行路
“每个南海教育人虽然都是沧海一粟,可是我们饱含温暖,平凡而炙热。”从教21年,杨莹见证了身边每个教育人的点滴小事,比如校长经常忙到凌晨才有时间翻看每周班级案例;有身孕的同事深夜仍在加班;家长因为孩子放学未回家对教师口不择言……这些平凡的琐事,构成了一个教师基本的职业生活。
“我们所做的事情似乎很微小,拆分来看,每一件都拿不出手,可我们所汇聚的能量很大,会跨越漫长的时间线,如蝴蝶的翅膀在南美洲的轻轻一颤,会在漫长的时间跨度后引起其他大陆的一场飓风。”杨莹认为,教育生涯的每一件小事,都有可能构筑学生的人生雏形,变成某个孩子人生漫长的岁月。
在杨莹看来,教育的使命是“多年以后”,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一群最平凡的人,走在教育这条平凡之路上,用最小的微光,成就自己的教育初心:温暖、包容、倾听。也许,这样的平凡,是不凡,亦是真正的伟大。

大沥镇中心小学林观有
事虽难,做则必成
林观有从教23年,她分享了自己的“语音教学梦”如何一步步成为现实。
2003年,林观有被派到英国利兹大学参加广东省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培训员的学习,了解到“自然拼读法”。当她怀揣语音教学的梦想回到学校时,身边却存在不少质疑声音。现实的困难没能阻挡林观有心中那个语音教学梦的召唤。每天,她早早起床,研究语音教学;每个宁静的夜晚,她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前行。
最终,林观有通过语音教学,培养了学生“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能力,在一次五年级奥英竞赛中斩获8个全国一等奖,8个全国二等奖。“自然拼读法”也从2005年开始在大沥镇中心小学低年级开展,渐渐步入正轨。2017年,她带领教学团队主编的校本教材《语音拼拼乐》出版。
如今,林观有的“语音教学梦”播向了远方,在更多同行教师心中生根、发芽,推动着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创新。
7月19日,南海区“七一”最美教师巡讲活动最后一站在大沥镇委党校举行,来自大沥的3名最美教师从自身经历出发,讲述了一个个感动人心的教育故事。大沥镇机关、学校、村居、企业约200多名代表参加活动。
“自古至今,教师以‘人梯’的精神培育了数以亿万计的人才,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历史的前进,教师的事业是伟大、光荣而高尚的。”大沥镇副镇长高韵翔在致辞中勉励全镇广大教师,以榜样赋能持续强化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把“最美教师”的精神传播出去,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以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
活动现场,石门中学教师黄志平、黄岐初级中学教师杨莹、大沥镇中心小学教师林观有分别以“朴素教育是最美教育”“平凡中的不凡”“路虽远行则将至”为题,分享了多年来教书育人路上的执着与坚守。
“一个好的教育方式,就是陪伴。”“教育的使命就是多年以后,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教师,我们要用最小的微光,成就教育初心:温暖、包容、倾听。”“看着学生们逐步形成‘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能力,我知道我的‘语音教学梦”越来越近了。”宣讲中,教师们句句真情,生动诠释了倾情教育、忠诚为师的新时代教师良好形象,与会人员纷纷鼓掌点赞。
南海区教育局党组成员、民办教育行业党委专职副书记冼兆鹏为三位“最美教师”代表颁授证书及送上鲜花。冼兆鹏希望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以“最美教师”为楷模,开拓进取、奋发有为:要做到春风化雨,勇担使命,培育“理想之师”;要刻苦学习、砥砺品格,锤炼“品行之师”;要授业解惑、培基铸魂,涵养“学问之师”;要辐射引领,携手共进,塑造“大爱之师”。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黎小燕通讯员张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