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引育百万技工 技能人才迎发展春天
南海计划到2027年底,实现以技术技能人才为主体的各类产业人才达100万人
南海区技能人才的春天来了!
7月19日,佛山市南海区百万技工引育计划暨技能练兵竞标争先系列赛事启动仪式举行,发布《南海区百万技工引育计划》。
这是南海首次提出要打造一支达100万人的知识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能人才队伍,并限期五年。时间紧,任务重,这意味着南海要以更大范围、更大力度,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百万技工引育计划出台
忽如一夜春风来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离不开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要全力拼经济,加快打造湾区智造高地,从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突围而出,南海迫切需要打造一支与万亿级工业体量相适应的百万技工队伍。
于是,南海以破解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的结构性矛盾,畅通实用型人才培养路径为导向,推出《南海区百万技工引育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计划》包括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体系、搭建全方位的职业教育实训体系、建立人岗适配的技能人才使用分配机制、优化稳岗留才机制等四大任务,共17项具体工作,最终将打造集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服务一体的产业人才生态链。
《计划》提到,预计到2027年底,全区以技术技能人才为主体的各类产业人才达100万人。围绕这一目标,该计划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工作:构建突出技能元素的薪酬福利体系;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持续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对符合条件的产业人才子女给予教育优待;新增校企合作项目100个,校企共建公共实训中心100个,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50家;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招聘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这也是南海首次提出“探索筹建一所南海区属高职院校”——探索以现有高职院校为依托,成立南海产业学院,联合区直中职学校,进行五年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工作,让技能人才“学在本区、就业本区”,为南海产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在上周,南海区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召开,提出聚焦成果转化应用,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上实干争先。其具体路径之一就是:建强“平台+人才”支撑体系,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做强做实产教联盟,激励更多青少年走技能成才之路。
可以憧憬,当南海以实干为方法路径,以争先为价值导向,落实这份百万技工引育计划,将呈现出以下图景:职称、学历认定两大技工职业生涯障碍被拆除,技工迎来高薪时代,技工教育蓬勃发展,就业困境得到解决。
技能人才的发展春天,就这样来了。
政策年年加码
将技能人才推到“C位”
春天来临前,总有征兆。技能成为新的“人才风口”,背后到底是一股怎样的强劲东风?
早在2011年,南海就将汇聚人才第一资源作为立区之本、重中之重,确立了“人才立区”战略,并实施六大重点工程,其中的“十万雄兵工程”,首次将技能人才拉入舞台中心。
2014年,发布《佛山市南海区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暂行办法》,鼓励企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和行业协会引进和培养技能人才。
2018年,发布《佛山市南海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暂行办法》,推动企业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2021年,修订该《暂行办法》,增加技能等级认定资助。
2022年,《南海区产业新工匠培育计划(2022-2026年)》,更是让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和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其明确,在机关事业单位招考中,职业院校与高等院校毕业生享同等待遇。
……
越来越密集的政策倾斜,再次将技能人才推到“C位”。
最先做出反应的,是各大企业。《计划》发布之时,现场不少企业也正研究如何践行。
南海铝业应用科技集团是省人社厅认定的“产教评”产业技能生态链首批链主培育单位,一线生产工人约有1700人,对焊工、冲压工、铸造工、挤压工等工种的技能人才求贤若渴。该集团副总裁李雁华介绍,接下来,他们将筹备建立一个可以为整个行业所用的人才库,结合计划中要求每年发布的《南海区企业紧缺急需工种目录》,吸收行业紧缺急需技工人才入库,牵头组建铝加工行业产业技能生态链,为产业链内单位员工提供学习及认证平台,同时为南海铝型材企业选拔、培养、输送一批技能高超、业绩突出的高技能人才。
激活聚才“强磁场”
技能人才赋能南海智造
迈入实干争先的新发展阶段,南海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已从“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只有真正把人才工作融入城市规划,才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勇立潮头。
“得益于区里的好政策,我多次代表南海参加省级、国家级职业技能比赛,不断提高自身技能。”从一名普通的技工院校毕业生,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佛山市大城工匠,广东中科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彭方昭现场分享说,自己的每一次成长,都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为了让更多的“彭方昭”专心钻研技术,实现岗位成才,近年来,南海区不断健全技能人才激励保障制度。从构筑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到打造人才服务驿站、创新推出人才客户经理制度,解决好人才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难题,针对高技能人才的服务越来越便捷、周到。
近三年,区财政投入由人社部门发放的技能人才奖补、培训经费超4000万元,惠及技能人才超4万人次,其中用于开展高级工以下的技能培训经费超2400万元,惠及约1.8万人次。
“这些支持就像阳光雨露,让技能人才攀登科技高峰,也成就了无数技能人才的茁壮成长。”彭方昭说。
优质的政策供给和贴心周到的服务,让南海区对高技能人才的“磁吸力”持续增强。
现场,广工大研究院院长杨海东也颇有感触。在南海建院十年间,广工大研究院已累计引进高端科技创新人才321人;引进省/市/区科技创新团队45个,开展产学研合作超100项;依托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联合培养硕士超300人,输送技能人才超3000人。
人才因城而聚,城市因才而兴,回望南海的发展,每一次跨越,都离不开人才这一关键变量。截至2022年底,南海已构建一支约50万人的产业人才队伍,技能人才约28.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约8.1万人),为全区超60万家市场主体、超4万家工业企业输送大量对口人才,用南海的生动实践展开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演绎。
“拼经济,归根到底要靠人;区域竞争,说到底是抢人;智造高地打造,最终看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离不开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当天,南海区副区长孔小燕向五湖四海的有志成才之士、有技在身之士发出诚挚邀请,期待更多技能人才在南海生产实践第一线闪耀光芒,成为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制造业当家大舞台的有力支撑。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郑慧苗通讯员张有琴
南海区百万技工引育计划
目标
到2027年底,全区以技术技能人才为主体的各类产业人才达100万人
主要任务
一 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体系
01
为高精尖链主企业引进顶尖人才
围绕“两高四新”产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及科创团队,每年评选链主企业 3家。
02为核心骨干企业引进高校人才
持续举办“广纳英才·智汇南海”校园招聘系列活动,每年选拔10~15位引才大使。
03为一线制造业引进基础人才
每年选择就业的中职毕业生在南海就业(见习)比例不少于65%。
二
搭建全方位的职业教育实训体系
01
做强做实南海区产教联盟
到2027年,新增校企合作项目100个,公共实训中心100个,产教融合型企业50家,“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0个、教师企业实践基地100个。
02探索筹建一所南海区属高职院校
联合区直中职学校,推动五年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工作。
03打造符合“两高四新”产业发展需要的实训基地
建设年均培训达5000+人次的“南海区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年均培训评价量达1000+人次的公共实训中心。
04
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能培训体系
每年组织开展技能培训2万+人次,组织各类技能竞赛50+场。
05
大力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培育模式
组织开展订单班定制班500+
三
建立人岗适配的技能人才使用分配机制
01
正向引导就业方向
每年发布《南海区企业紧缺急需工种目录》。
02指导企业完善技能薪酬体系
每年发布《大湾区制造业产业人才薪酬报告》,新增企业员工技能等级
认定 10000+人次。
03
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招聘服务
开展南海区惠企百场招聘活动,持续开展“人才夜市”。
04做强南海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力争2025年前建成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
四
优化稳岗留才机制
01
激活用人主体作用
对引才育才优秀单位给予人才自主认定名额。
02完善人才评先评优机制
每两年评选30名“南海大城工匠”、认定10名“南海区高技能突出人才”、10名“南海区岗位技术能手”,创建10家市级以上“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03优化人才服务体系
为符合条件的优秀高技能人才配备专职人才客户经理。
04落实人才子女入学保障
对符合条件的产业人才子女给予教育优待。
05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
每年组织青年1万人次开展“展翅计划” “走读南海”青年研学活动,每年服务职工1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