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捷媚 处处留心皆文章


■罗捷媚和她的散文集《吾乡吾村》。
珠江时报记者/穆纪武摄
个人简介
罗捷媚,桂江小学语文教师,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南海区作协理事,桂城灯湖笔会散文部部长。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作品散见于《散文百家》《作品》《西部散文选刊》《百家讲坛》《文苑·美文》《天工》《散文诗世界》《参花》《散文选刊》《羊城晚报》等国内重点报刊。创作的大量散文、诗歌获得省、市、区等各种奖励,曾获第四届佛山文学散文奖,2020年获得佛山市优秀作家称号。出版有《南国红豆依然红》《大城工匠》《吾乡吾村》三部散文集。
罗捷媚还通过语文课堂,鼓励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作文比赛,至今已有60多人次获得全国、省、市奖项,学生在各类刊物发表作品80余篇。
“我像一只倔强的穿山甲,从桂城千灯湖畔寻寻觅觅,越过城市的车流,穿过马路上的隧道,静默在这个弥漫着暑气的清晨,听任有为水道吹来的凉风与河边茂密的蒿草,默然抚慰一双依旧不知疲倦的脚板……”
在罗捷媚的散文集《吾乡吾村》中,这样充满镜头感和美感的文字比比皆是,该书也是2019年度佛山原创扶持出版作品。
美在于发现。作为一名作家,罗捷媚善于观察,她的笔下总是涌动着诗意和想象;而作为一名教师,她总是循循善诱,在她眼里,每个学生都是能够成才的“种子”。
勤奋 曾一年写下100多篇文章
罗捷媚是南海桂江小学的语文老师,也是一位热爱文学的勤奋高产作家。
一般人的印象中,老师总是忙碌的。但从教33年来,罗捷媚每天都会忙里偷闲,利用一早一晚的时间阅读写作。凭借着这种毅力和习惯,罗捷媚创作的文学作品先后荣获全国、省、市、区各类文学奖项200余个;她还鼓励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作文比赛,至今已有60多人次获得全国、省、市奖项,80多篇学生作品刊登在各种刊物上。
让人意外的是,罗捷媚读中学时却是一名理科生,大学也是阴差阳错才读了汉语言文学。她与文学的不解之缘也由此开启,直到工作后的一次偶然获奖,罗捷媚的写作热情被激发,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1997年,罗捷媚参加《罗村文艺(新风)》(罗村新绿笔会)的征文比赛,她的处女作《闯红灯的代价》一举获得二等奖,这让罗婕媚受到极大鼓舞。《罗村文艺(新风)》是一份文学月报,由罗村文化站组织“新绿笔会”主办,通过新绿笔会,罗捷媚认识了诸多文友,这为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后来,罗捷媚的儿子出生,忙于照顾孩子的她,暂时放下了写作。直到2014年,罗捷媚才进入创作高峰期,据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罗捷媚就写了100多篇文章,足见她的勤奋和对文学的热爱。
“写作靠的是厚积薄发,首先要养成阅读的习惯。”罗捷媚说,即使是工作日,她都会挤出固定时间阅读,“上午一般是在5点起床后读或写半小时,晚上也会花一个多小时集中看书写作,平时坐地铁、吃午饭都可以抽空。”在罗捷媚看来,让时间回归读书或者写作,是再美妙不过的事情!
2015年,罗捷媚的第一本散文集《南国红豆依然红》出版,时任南海区作家协会主席叶永恒作序。他在序言中写道:“罗捷媚的勤,特别表现在勤写方面。勤,使她在各报刊发表的作品越来越多;勤,使她频频有作品获奖。她多次把作品发到我的邮箱,有两次我太累了,来不及看,她一个劲穷追不舍,害得我半夜挑灯,用冷水直拍额头。怨什么?能怨吗?这样的作者,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吗?一个热爱生活、勤奋执着的作者,其作品自有她的分量。”
细腻 诗意的文字在于发现美
美在于发现,在于邂逅。生活中不起眼的东西,往往最值得深挖。心思细腻的罗捷媚,就是这样一位善于发现美好的有心人。
一次,罗捷媚去云南丽江旅游后准备写一篇游记,但单纯把美景和感受写下来会显得空洞。直到一年后,罗捷媚在电视剧《木府风云》看到了通过茶马古道运经书的情节,她马上查阅了茶马古道的历史,再重新融入游记,几经修改完成了散文《茶马古道铃儿叮当响》的写作。
而罗捷媚的另一篇佳作《遇见野菊花》,灵感则来自一次赏莲活动。她应好友之约去观赏睡莲,自己却在莲池边的一堵篱笆上发现野菊花,罗捷媚随手用手机拍了下来,回来看着照片,就想起了儿时采集野菊花的情景,最终有了《遇见野菊花》一文。
2018年10月,该作品被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期刊《散文百家》选中,后来改名为《都市里的野菊花》,2020年被河北张家港市选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文本题,后被全国很多地市选为(高、初)考试阅读文本试题,收录到中华试题库网中。
“灵感就像一道光,稍纵即逝。”罗捷媚说,当灵感来时,她都会马上记录下来,方便日后创作之用。
罗捷媚散文不仅文笔细腻,更善长将现实情境与自身情感进行嫁接,充满生活情趣。
2020年10月,罗捷媚新作散文集《吾乡吾村》出版,共收录了她42篇记录佛山乡土风情的文章,该书也是2019年度佛山原创扶持出版作品。2020年12月26日,围绕《吾乡吾村》,南海区文联、区作协还组织了40多位文友进行研讨。
为写好这本书,罗捷媚利用节假日走遍佛山五区数十个村落,一路行走,一路记录,一路思索。古村、古道、石桥、亭台、楼阁、祠堂,她所到之处都成为笔下之物。有些村像儒溪村、松塘村等,她还走了好几遍,去了一遍没有找到写作角度就再去一遍,还是不满意就又去一遍。
在罗捷媚眼中,南海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乡村的民风民俗与她家乡广西桂平寻旺乡类似,“我老家有扒龙船的风俗,南海的西樵、九江、叠滘也到处有赛龙舟,”罗捷媚说,自己在南海找到了儿时的记忆,这种“他乡遇故乡”的情感记忆让她产生了诉诸文字的冲动。
“罗捷媚笔下的佛山乡村,美轮美奂,美不胜收。”南海区文联主席吴彪华评价说,罗捷媚的《吾乡吾村》以在场的形式,把乡村世界这样一个复杂的综合体,进行了中肯忠实的写作,并融入了作者细腻的情感,注重文学性的美学转化,在写作中兼顾“诗意的乡村”和“真实的乡村”。
佛山市作协会员马一右认为,罗捷媚文笔细腻,语言功底深厚,她以文作画,将乡愁的画卷缓缓展开,她笔下的乡村之美韵味悠长。更重要的是,罗捷媚还具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吾乡吾村》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应当成为当下佛山宣传、推广乡村振兴成效的读本。
善导 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作家
“只要用心去读、去看、去写,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作家。”这是罗捷媚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
“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样。”罗捷媚说,她还记得有一名叫宇铨的女学生,一年级刚入学时不是太爱看书,她的爸妈也没有很好的激励办法。去年,她有意识地将宇铨的作文向《桂城社区报》《珠江青少年报》《乐从文学》《红树林》《作文大王》等报刊杂志投稿,没多久宇铨的一篇作文《文竹,我的朋友》发表了,这一下就激发了孩子的写作热情。从此,宇铨爱上了阅读,也变得更加自信,目前宇铨已发表了6篇作文,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参加全国“1+1”作文大赛还获得了铜奖。
“我常常和孩子们说要自信,从四年级开始,我就鼓励学生至少人人都能发表一篇作文。”罗捷媚说,每个学生都是能够成才的“种子”,只要加以引导,总有一天会成为参天大树。而每当看到学生的作品发表,罗捷媚都深感欣慰,比她自己发表了作品还高兴。
“老师是大作家,就把我们教成小作家吧!”在罗捷媚的鼓励下,不少学生用文字追逐属于他们自己的诗和远方。两年来,罗捷媚带的班级,已陆续有48人次的作文获奖或发表。
今年开学后,罗捷媚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自己所教班级开展有关童诗教学与儿童诗歌创作的课题研究,围绕写童诗、赏童诗、悟童诗等内容展开。“诗歌语言凝练,思维也要非常跳跃,非常适合小学生。”罗老师介绍,她自己已有四组诗歌发表或获得省级以上奖励,自己带的班级也有好几位学生的作文获奖。
下一步,罗捷媚计划通过前期调研、资料准备、课外阅读、引导创作、积累素材、组织活动、参加比赛、发表作品等步骤,由浅入深一步步让学生获得诗歌创作的成功与喜悦感,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文/珠江时报记者王方亚黎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