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即景区 旅游即生活
南海区以文化引领构建“一山两江四岛三片区”的全域旅游格局


■南海主推“+旅游”模式,挖掘主题突出的工业旅游示范点。图为九江双蒸博物馆。(资料图片)

■南海城乡环境优美,图为南海传统古村落——丹灶仙岗。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南海全力构建“一山两江四岛三片区”的全域旅游格局。图为西樵山。西樵镇宣传文体旅游办供图
■南海以打造特色精品示范村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图为里水贤鲁岛爱情公园。黄国恩摄
总体目标
围绕“全域旅游示范
区”建设验收标准,用三年时间,建立适应全域旅游发展的统筹协调、综合管理、行业自律等体制机制,完善全域旅游发展配套政策,不断提升旅游设施及配套服务水平,丰富旅游产品和业态,加强旅游市场营销,推进文商旅创融合发展,全面激发文旅发展新活力,确保通过“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创建工作验收。
三个阶段推动创建
1
筹备部署阶段(2021年一季度)
2
组织实施阶段(2021年全年)
3
迎检验收阶段(预计在2022年上半年)
旅游新格局
近年来,南海构建“一山两江四岛三片区”宜居宜游宜业新都市见成效,形成旅游发展新格局:
●一山:西樵山
●两江:西江、北江
●四岛:平沙岛、海寿岛、贤鲁岛、金沙岛
●三片区
西部以历史人文、生态文明体验为主题
东部以商务休闲旅游服务为主题
中部以工业体验旅游为主题
数说南海旅游资源
A级旅游景区 7个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1个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1个
中国传统村落 3个
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 6个
广东省传统村落 9个
广东省古村落 5个
国家级文旅特色小镇 1个
市级文旅特色小镇 1个
星级旅游饭店 6家
博物馆 10家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游客眼中就有一千个南海。
旅游,装载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南海旅游,彰显的是对南海美好生活的认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个性化追求,注定了在旅游的世界里,不是只见月亮,不见星星,而是星月齐辉,各自灿烂。
南海,千年的文脉毫无疑问成为最大的天赋所在。揭开千年南海城市文脉的神秘面纱,会有怎样的发现?唤醒岭南文化高地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将续写怎样的传奇?且看南海实现“城市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的全域旅游修炼纪实。
全格局
一山两江四岛三片区
一个旅游目的地崛起的背后:先是资源禀赋后是内功修炼。
于南海而言,生活的美好,需要文化来滋润;城市的美好,要用文化来塑造。如何更好地回应“近者悦远者来”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更好地建设活力新南海,是南海区“十四五”期间文旅建设的时代课题和历史使命。
人类文化的诞生,没有精确的时间刻度,但一定是从追求“美好”开始的。而连续多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南海成为外来游客和本地人都期待的美好倩影。
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使旅游业向全社会、多领域、综合性方向迈进,让旅游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让旅游成为南海社会经济的重要增长引擎之一。
发展全域旅游格局,离不开空间的全域规划定位。结合《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及国家旅游产业集聚(实验)区建设要求,南海着力推动城产人文融合,促使全域旅游服务升级,打造“一山两江四岛三片区”的全域旅游格局,围绕西樵山、西江、北江、平沙岛、海寿岛、贤鲁岛、金沙岛,形成了“西部以历史人文、生态文明体验为主题,东部以商务休闲旅游服务为主题,中部以工业体验旅游为主题”的发展格局。
南海区全域旅游办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牢牢把握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发展契机,围绕“创新发展引领区、城乡融合示范区、广佛同城先行区、人文生态宜居区”的目标定位,以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治理规范化和旅游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充分发挥全域旅游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推动效应,为全面打造现代化活力新南海贡献力量。
全链条 南海模式的“旅游+”和”+旅游”
旅游是一列让社会活力全链条流动起来的动车。
南海在《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中提出,全域旅游是指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公共服务优化、综合统筹管理、整体营销推广。
全域旅游建设旨在促进旅游业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围墙内民团式治安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
简而言之,南海区全域旅游建设旨在努力实现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最大限度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消费需求。
为此,南海区文广旅体局牵头,充分挖掘和发挥全区产业特色优势,旅游元素主动融入文化、工业、科技、农业、商贸、体育、交通等产业,发挥旅游业“搭建平台、打破边界、提升服务、融合共生”的综合带动作用。以景区的理念规划全区、以景点的标准建设城乡,加快形成以开放、共享、融合为特征的旅游业发展新模式。
文旅优势突出的领域,南海主推“旅游+”模式。如加快推进南海文化中心、南海体育中心、南海艺术中心等重点文体设施建设和完善;推动旅游景区、高档酒店、精品民宿引入“粤书吧”项目;深化“博物馆之城”建设,全区目前已建成博物馆10余家、艺术馆(展览馆)50余家。
而在其他社会经济领域,南海区主推“+旅游模式”,并以此推动乡村振兴,重点打造6个“百里芳华”示范片、10条特色精品示范村;以拉动商旅消费,塑造一批夜间旅游、购物餐饮、风情街区、节庆活动等文旅消费场景,培育工业旅游、研学旅游、特色民宿等新型业态和消费模式,满足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消费升级需求;赋能传统产业,打造主题突出的九江双蒸博物馆、平洲玉器街、南海固废处理产业园“瀚蓝小镇”等工业旅游示范点;助推体育发展,发展“赛事+旅游”,推动狮王争霸赛、电竞产业园等带动“旅游+休闲体育”消费发展。
此外,南海区还大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创新平台,打造一批万亩农业示范区,形成一批规模连片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五大“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美丽廊道”五大行动。
可以说,南海全域旅游是南海打造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重要润滑剂和黏合剂。
全领域 城市即景区旅游即生活
“城市即景区、旅游即生活”,南海坚持绿色理念,实现景区城市共融。借着城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的东风,南海计划投入约1360亿元,开展自然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形象特色化三年行动、高铁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城市出入口及主要通道沿线环境综合提升等七项工作,综合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佛山市今年的党代会报告指出,佛山人民的梦想就是建设一座高品质现代化大城市。而南海区提出建设的“七湖两湾一站一园”重点区域建设,既是城市建设重点平台,也是支撑产业发展平台,也是城乡融合平台,更是南海区打造全域旅游活力新南海的重要支撑。
“七湖两湾一站一园”中,“七湖”是指桂城的千灯湖、映月湖、文翰湖,西樵的听音湖,丹灶的仙湖,狮山的博爱湖,里水的里湖;“两湾”指大沥的广佛湾、九江的儒林湾;“一站”指佛山西站;“一园”指南国桃园。
这种全域支撑可以说是涵盖南海各个镇街,良好的区位条件、生态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既是建设高能级产业平台的优势,又是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空间、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
全域旅游也是一项民生工程,除了“主客共享”的旅游环境的提升,南海通过对交通、环境、厕所等改造提升,实现了居民生活环境的提升。譬如南海区提出“以景区的理念规划全区、以景点的标准建设城乡”,积极谋划、全力争取全域轨道交通建设,推动“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线”接入佛山西站,有轨电车1号线和佛山地铁11号线接入广州地铁网,加快建设“六纵六横”主干路网,全面融入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
这正是南海区在社会经济建设各个领域全面参与全域旅游建设的重要支撑。
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表示,南海发展全域旅游还处于探索阶段,接下来还将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全面增强旅游发展新功能,加快构建全域旅游共建共享发展新格局。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维德通讯员田晓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