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对省实验区建设及村改大攻坚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为各镇街推进实验区建设工作注入“强心剂”
提供样板贡献力量 南海七镇街这样干
“举全镇之力,打好打赢‘村改攻坚战’!”“保持定力、坚定信心,推进实验区建设迈向更高水平!”“加大工作力度,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展现担当!”……
8月16日,南海区召开推进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暨村改大攻坚工作会议,对省实验区建设及村改大攻坚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次为南海各镇街推进实验区建设工作注入“强心剂”。
各镇街主要负责人纷纷表态,将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迎难而上,在推进实验区建设上展现镇街担当、提供镇街样板、贡献镇街力量。
桂城
大刀阔斧
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桂城样本”
“桂城将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把村改和实验区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举全街道之力,打好打赢‘村改攻坚战’,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桂城样本’。”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麦绍强说。
近年来,桂城街道始终坚持以“规划引领、产业主导、片区统筹、联动开发、利益共享”为纲,牢牢把握实验区建设这一重大机遇,大刀阔斧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桂城已累计完成拆除改造2000亩,完成整治面积609亩,实验区建设的三大片区、五大工程、八大项目稳步推进。
接下来,桂城街道将以拆促建,发力村改助推实验区建设;化零为整,突出连片开发腾挪发展空间;以新汰旧,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加快城乡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在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方面,桂城目标明确:力争两年内总体完成村级工业园拆除改造7150亩,其中今年完成不少于3200亩。
下半年,桂城将拿出近1000亩城市更新工业用地,推动平均容积率3.0以上、建筑面积超200万平方米的工业载体加快开工建设,鼓励产业用地向高空发展,集约高效利用土地。
此外,桂城还将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公园城市战略,加快推进民生设施建设,不断缩窄城乡配套差距,确保桂城城乡融合发展的质量更高,成色更足。
九江
大胆创新
创建南海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
“九江将保持定力、坚定信心,以这次会议精神为主抓手,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助力实验区建设迈向更高水平,全力创建‘南海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九江镇党委书记徐永强说。
近年来,九江聚焦土地利用碎片化问题,坚持集中连片、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原则,大力推进“腾笼换鸟”工作,初见成效。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九江招商引资基本落实工业投资项目共21个,涉及计划投资总额约97亿元,顺利引入奥地利安德里茨智能制造、中集天达先进装备制造等一大批优质项目。
接下来,九江将举全镇之力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向纵深推进,在优化城乡生态品质、推动空间重塑、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展现更大担当作为。
特别是在优化城乡生态品质方面,九江将强化规划引领,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发,加强对水、岛、林、田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城镇和农村、产业和生态合理分区、相对集聚、协调发展。高位做好示范片区儒林湾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引导,统筹中心水脉、万亩桑基鱼塘以及西江北江资源,全力抓好儒林湾“一核一镇一带一中心”的建设。
在推动空间重塑上,九江也定下目标:全面加快“大拆除、大建设、大招商”步伐,力争在全区率先完成3150亩的村改任务,为“精增量、优存量”提供广阔的土地空间。
西樵
攻坚克难
全力提速环西樵山示范片区建设
“接下来,我们将举全镇之力,接续奋斗、攻坚克难,全力提速环西樵山示范片区建设,以省实验区建设带来的政策红利助推村改大攻坚,以村改大攻坚的生动实践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西樵镇党委书记李毅佳说。
近年来,西樵统筹推进省实验区建设和村改大攻坚,全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全力推动环西樵山示范片区建设,结合周边连片村级工业园改造和连片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串联万亩桑基鱼塘片区、山南片区、听音湖片区和官山城区,重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接下来,西樵镇将从城市功能提升、连片村级工业园改造、连片乡村振兴示范区以及特色廊道整治四方面全面发力,进一步完善听音湖片区功能布局,加速有为馆、听音湖美食集聚街区、樵顺嘉宝酒店等项目建设。推进“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西樵段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何氏水产连片养殖示范基地建设。
今后五年,西樵镇将全力推进村改大攻坚,坚持“拆建储引”并重,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置换出产业空间、能源空间和环境空间;以“工改工”“工改产”为重点改造方向,突出集中连片开发,探索创新灵活的土地开发模式,全力建设五大千亩产业片区,加快形成一批承载大项目、大产业、大集群的专业园区。
丹灶
不负重托
为城乡融合发展贡献“丹灶力量”
“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展现‘丹灶担当’,为实验区建设和村改攻坚提供‘丹灶样板’,为城乡融合发展贡献‘丹灶力量’。”丹灶镇党委书记张应统说。
数据显示,丹灶今年已完成拆除任务893.6亩,占年度任务总量的40.6%;2018年至今累计完成村改任务6826.2亩,其中拆除3974.8亩。
接下来,丹灶将提高政治站位,不胜不休;挖掘优势,树立样板;压实责任,抓细抓实。
在村改攻坚上,丹灶将结合实际,探索“三集中、三活化、三提升”,梳理工作痛点,用好工作和政策支点,实现创建亮点,精心谋划丹灶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同时,丹灶也下定背水一战的决心,大力弘扬有为精神,全面完成三年拆除5000亩、2023年前低端村级工业园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目标。
在树立样板方面,丹灶将强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做大做强新能源和智能安全产业,建设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小镇,打造产城共兴的融合发展先行镇。
为了更大力度推进相关工作,丹灶将建立健全“三项机制”,即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健全督办巡查机制、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特别是健全责任落实机制方面,丹灶将建立“一个片区、一套班子、一支队伍、一个镇属公司、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确保四大片区以严格的责任制促落实、保成效。
狮山
提高站位
全力以赴抓好城乡融合工作
“接下来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带着责任苦干实干加油干,带着使命迈开步子加快赶,全力以赴抓好城乡融合和村改大攻坚工作,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狮山镇党委书记林健说。
今年以来,狮山镇以区推进省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全面加快佛山西站枢纽新城片区和南国桃园片区建设,全力打好村级工业园改造攻坚战。
接下来,狮山镇将以两个示范片区建设为重点,聚焦34个细分项目,围绕城市功能提升、连片村级工业园改造、连片乡村振兴、重要廊道提升,确保各个项目建设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
同时,狮山镇还要继续围绕全域城乡融合,以130多个城乡融合发展重点工程项目为抓手,全过程推进解决项目前期、开工、建设和验收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各项工作,努力为南海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狮山样本”。
为突破村改工作面临的困境,狮山镇建立了以科级干部为项目组组长的领导工作机制、一项目一工作组的工作推进机制,成立了6家专门土地整理公司,出台加强村级工业园改造项目管理、拟定村改扶持奖励办法、“毛地”入市项目选取市场改造主体工作指引等利益引导机制,以及制定了能有效调动公司、村居积极性的绩效考核机制。
接下来,狮山将聚焦27个重点村改项目,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全年村改任务。
大沥
狠抓落实
奋力推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大沥将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争取保质保量完成村改大攻坚,推动实验区建设,奋力推进大沥的高质量发展。”大沥镇党委书记刘浩文说。
近年来,大沥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取得明显成效。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主要抓好全域生态环境治理,重点抓好南海城乡融合大沥中轴片区示范区建设;在村改攻坚方面,大沥镇目前已累计整理拆除村级工业园1.5348万亩。2021年,大沥紧盯5100亩的全年度增长目标,目前已经完成了2626亩,超过目标的50%。
接下来,大沥将不断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全域生态治理,加快推进中轴片区30个项目建设,抓好广佛湾以及海北、沿江、聚豪、创客等项目片区改造开发,重点抓好现代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重构城市发展空间。
下半年,大沥将继续推进2464亩村改任务,确保今年完成5100亩,2023年前完成11400亩拆除改造任务,为发展腾出空间。
大沥的工作计划也很清晰:倒排时间表,实施挂图作战,用好政策,充分利用毛地入市政策,加快村级工业园专业系统改造;拿出硬手段,形成大合力,持续加强综合执法的整治力度,提高执法效率,为安全产业、大家居、新材料、智能制造、时尚设计、现代商贸等提供发展空间。
里水
主动担当
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
“接下来,里水将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实验区建设和村改大攻坚工作要求,主动担当、主动作为,将工作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件一件办成功。”里水镇党委书记谭艳玲说。
近年来,里水镇陆续启动四大千亩连片村改项目,引领全镇103个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两年来,里水镇以“一个提升、三大连片、五大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初步构建现代都市和田园乡村互融互促的城乡发展格局。
接下来,里水将在推进实验区大建设上再下功夫,在村改大攻坚上再出实招,在城乡大融合上创出特色,助力南海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
在实验区大建设方面,里水镇将加快推进里湖新城示范片区的城市功能提升、连片村级工业园改造、连片乡村振兴、重要廊道整治等18个重大项目建设。在村改大攻坚上,里水将设立5亿元镇级奖励金进行奖励,实行早拆早奖励,坚持工作专班推进大冲科技生态工业园、东部工业园、海南洲、文头岭四大千亩连片工业园改造项目。
同时,里水将深挖集体用地潜能,加快推进5个超500亩的连片改造项目,狠抓10个50亩以上村级工业园“工改工”项目,为高质量发展拓展新空间。
在城乡大融合方面,里水镇将持续创新实施“一三五”工程,以“一个提升、三大连片、五大示范区”为抓手,探索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程虹文/珠江时报记者程虹黄婷柯凌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