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
争创“双优”打造广东省“双一流”二甲医院
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坚持“精专科、广综合”,让服务更加有态度、更加有温度

■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

■医护了解病人情况,做好导诊。

■陈木兰、林良盖医生放弃春节休假,坚守岗位,耐心给患者家属解释病情。
在广佛同城最前沿,地处广佛走廊、珠江河畔,紧邻广佛江珠高速、广州环城高速,有一所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它就是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南海六院”,也叫“黄岐医院”)。
自建院以来,南海六院顺应国家医改步伐,不断借鉴国内外优秀医疗机构的管理模式和成功经验,使医院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发展成为年服务广佛街坊120万人次、现代化的广佛便捷医院。
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上眺望未来,全院上下紧紧围绕“更加有态度、更加有温度”的服务理念,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准定位,为建设成为“技术一流”、“照护一流”的广东省“双一流”、广东省“双优”二甲医院而努力奋进。
数读
医护力量
●全院员工800余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67人,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53人,正高级31人、副高级122人。
●编制床位数500张,设有25个一级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
家庭医生
●目前已建立了28个家庭医生团队,合计签约33131人。
专科建设
●产科连续被评为佛山市“十三五”医学特色专科;
●妇产科获得佛山市南海区“十三五”高水平重点专科;
●新生儿科被评为南海区“十三五”医学重点专科和南海区新生儿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急诊科成为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
志愿服务
●成立“卫你守护”党员志愿专业服务队,开展宣讲活动约300场,开展志愿服务300余场,累计服务25000余人次。
●2019年荣获南海义工联“杰出志愿服务团队奖”。
/悟思想办实事/
全力抗疫守护佛山东大门安全
强党建之力量,铸六院之品牌。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南海六院党委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构建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助力南海区卫生健康事业创新发展,持续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作为医务工作者,要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真正帮助到人民群众。”在南海六院第一次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医院党委书记黄剑青就以“学党史,悟党性”为主题开讲党史学习教育“第一课”,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领全体党员干部“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打响头阵。
黄剑青认为,医院的根本宗旨是“为了人民”,而这需要依靠党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前提下,医院领导班子头脑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自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院上下众志成城、同舟共济,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产,顺利完成了“三个零”目标,即病例零漏诊、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今年疫情反复,医院党委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落实“快、严、实”的硬措施,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周密的防控措施应对人群流动裹挟的风险,构筑抵御病毒的坚固城墙,让党旗在坚实的抗疫防线上高高飘扬。
南海六院内一科主任申海燕就是其中一名典型代表。疫情期间,申海燕担任医院隔离病区主任,肩负全院抗疫核心地带的管理和救治责任,先后获得了广东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佛山市南海区2020年“南海好人”等荣誉。
申海燕曾在一线城市三甲医院工作,但是她最终决定到黄岐医院这个基层医院。“可能有些人会想着往更大的地方走,但我想的是,到更需要我的地方去,基层医院需要更多负责任的医护人员,基层群众也需要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这些年来,申海燕和她的团队一直致力于“慢病”的危险因素预防和“慢病”治疗后康复。随着不断学习最新临床知识和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团队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持续提高,为更多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和贴心的服务。
“医院地处广佛交界、人员流动性大,防控任务艰巨。在南海区卫健局、大沥镇委镇政府的统筹指挥下,在医院党委的精心组织下,全体医护人员全力以赴参与抗疫,做实每个细节,守牢每道关口,阶段性完成守护佛山‘东大门’的光荣任务。”黄剑青说。
/引资源促发展/
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回顾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南海六院始终以“提升医疗技术、优化医疗服务、强化医德医风、美化就医环境”为发展目标,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主体”的管理理念,把“更加有态度,更加有温度”的服务理念落实到临床照护的方方面面,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如今,地处广佛交界的南海六院服务半径有近50万人口,医疗需求大,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医院院长李世刚表示,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省级专家的诊疗服务,引入省级医疗资源是医院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2021年7月15日,作为大沥镇内首个拥有心血管疾病介入技术的特色专科——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正式启动。科室配置西门子大型DSA等一系列先进心脏病诊疗设备,能常规开展心脏各种介入手术,如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血管内超声、主动脉球囊反搏、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床边临时起搏器置入术等。当天下午,由医院引入的省级专家、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邓红胜亲自操作,科内成功开展大沥首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支架植入术”。同月,脑科成功开展脑血管介入手术。新技术的开展成功填补了大沥镇公立医院心血管和脑血管介入技术的空白。
同时,医院普外科、泌尿外科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结成专科医疗联盟单位,专家定期到医院问诊。例如珠江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徐亚文教授、珠江医院普外科邹兆伟教授定期来医院进行诊疗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省级医院专家的医疗服务水平与技术,这种基层医院花费,知名三甲医院专家服务的模式让群众频频称赞。
医院妇科、麻醉科分别成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专科的合作单位。脑科、内二科、重症医学科、放射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等多个科室分别与广东省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相应科室建立了专科联盟。
作为一家二甲医院,南海六院获得的国家级荣誉也不少。2018年11月通过广东省基层版胸痛中心认证,2019年7月通过国家基层版胸痛中心认证。2019年12月通过中国卒中联盟评审,获得卒中中心认证资格。妇产科、骨科、眼耳鼻喉科、急诊科、中医康复科被授予“中国医院品牌专科”称号。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为了努力满足老百姓的健康需求,医院近几年各项业务指标健康稳定发展,设置开放病床500张,2018年门诊人次115万,出院人次2.7万;2019年门诊人次117万,出院人次2.7万,连续四年急诊出车次数位居佛山市内综合医院前三。
/精专科广综合/
打造广东
“双一流
”二甲医院
展望“十四五”,全院上下紧紧围绕“更加有态度、更加有温度”的服务理念,为建设成为广东省“双一流”“双优”二甲医院而努力奋进。
接下来,南海六院将重点推进学科群和医疗中心建设,为群众提供多元化、高质量、体验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切实提升医院运营效能;建立院内的腔镜培训中心,提高手术操作水平;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进智慧医院建设迈上新台阶。
此外,医院将进一步优化就诊环境和诊疗流程,打造舒适、温馨、仁爱的医院文化;实现居民医保就诊率达90%的目标,逐步建成广东省“双一流”(技术一流和照护一流)、广东省“双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优秀)二甲医院。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广东省技术水平和照护水平一流的二甲医院,实现这个目标,人才是关键。”李世刚院长谈到,医院正在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组建医院优秀青年人才队伍,培养引进一批优秀学科带头人,大力培训全科、卫生应急、精神卫生、公共卫生、卫生管理、儿科医生等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同时前瞻性地对一些成熟、适宜的、能助力医院实力跃升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并有计划地进行人才储备。
为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医院还将探索专科发展新模式,坚持“精专科、广综合”的理念,努力探索专科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由粗放式向高质量、高效率、低能耗的高效能模式转变。其中,将以构筑“大健康”中心为目标,组建全新的健康管理中心,着重关注体检全流程的舒适体验,完善体检后专业咨询服务,加强体检与临床对接,提升预防、康复、保健方面服务能力;大力推动康复业务扩展,丰富康复服务内涵,设立“康复医学科”,重视功能康复、个性群体康复保健等。
医院还将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形成“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护理”“互联网+慢病配送”等多元化便民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互联网+医疗”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南海六院互联网医院”为群众网上答疑、指导用药共计8000余条,服务群众达4000余人次,减少了群众到医院次数,有效降低人员聚集。而南海六院的“互联网+护理”工作已开展两年有余,后台200多名护士在线,随时提供上门服务,是南海区最早开展的“互联网+护理”工作的医院,备受周边街坊肯定。
站在新时代的医改大浪潮中,南海六院用精益求精的技术、贴心入微的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平台,向着建设南海区品牌医院的新目标不断前进。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蓝志中文/珠江时报记者方婷实习生施玥卓通讯员罗焕明杨晨图/珠江时报记者钟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