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两周年之际,南海交出阶段性“成绩单”
地改赋能空间重构 城乡融合再拓新路

■里水以乡村振兴为引领,着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标杆镇。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在实验区建设两周年之际,南海交出了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阶段性“成绩单”,获得省委充分肯定。这充分体现了省委对南海工作的关心关怀,体现了对南海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破解土地利用碎片化问题的殷切期待。
改革关头勇者胜,气可鼓而不可泄。8月16日,南海区召开推进省实验区建设暨村改大攻坚工作会议,对省实验区建设及村改大攻坚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未来,南海将继续聚焦破解土地利用碎片化难题,坚决扛起省委赋予南海改革攻坚的历史使命,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加快推进实验区建设各项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努力为全省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创造更多新鲜经验。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南海交出阶段性“成绩单”
2019年7月31日,省委深改委批准南海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2020年9月,省委深改委印发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鼓励南海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在推进实验区建设的两年里,南海区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着力点,以推动空间重构为抓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推动城乡产业空间、农业农村空间和生态空间系统重构,带动城乡全面融合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上,南海创新集体土地入市、连片整合开发、“集转国”、利益共享四大机制,建立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融资、销售、监管等“1+15”政策体系,为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比如探索租赁产权登记、产业载体项目分割销售等新模式新做法,在全国首创允许租金收益权质押等。
在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南海交出了攻坚答卷:截至目前,全区完成村级工业园拆除改造13018.6亩,占今年目标任务的43.4%,累计拆除改造4.8万亩。今年新建产业载体493万平方米,历年累计建设产业载体2291万平方米。持续加大500亩以上连片工业用地储备,极大地拓展了发展空间,今年共引入2个超100亿元项目,7个超10亿元项目。
在全面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上,南海启动建设5个万亩连片农业示范片区,农业规模化集聚发展的态势进一步巩固。推动20个重点城中村升级改造,永胜村成为全市第一个整村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功打造一批特色精品示范村居。
在推进生态治理、提升城乡环境质量方面,南海实施8个万亩和5个千亩公园建设行动、河心岛生态修复工程和城市公园计划;创新生态用地腾退动力机制,对生态用地修复给予用地指标奖励。近三年复垦复绿超5500亩,新增绿化面积2.4万亩。
站在实验区建设两周年之际,南海在总结成绩之余也清醒地认识到,实验区建设及村改大攻坚工作仍存在进度较慢、推动农田集中布局和国土空间优化调整的关键性问题仍未突破、推动村改大攻坚的政策有待完善、村改项目审批效能有待提升等问题,这些难题该如何一一破解?
此次会议明确,南海将聚焦破解土地利用碎片化问题,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上体现更大作为,以村改大攻坚推进城乡产业重构,大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努力为全省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创造更多新鲜经验。
“要把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把推进实验区建设及村改大攻坚的激情、干劲调动起来,进一步凝聚起强大的工作合力。”南海区区长顾耀辉说。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推动城产人文融合
回顾南海的改革之路,是在集体土地上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模式。当时代发展到今天,土地利用碎片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布无序,成为制约南海城乡融合发展的最大瓶颈。
两年来,南海不断深化创新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此次会议再次明确,南海将继续抓住“土地”这一牛鼻子。
会上,佛山市自然资源局南海分局局长潘汝海谈到,接下来将以国土空间规划试点为契机,全面优化南海国土空间格局。其中,聚焦南海空间碎片化问题,南海提出了生态、农业、城镇、产业四大空间集中集聚战略与方案,引导城镇空间强心聚轴、农业空间集中连片、生态空间织补成网、产业空间集聚入园。
在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方面,南海将通过对空间布局腾挪转换、土地资源统筹利用,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等工作实施。目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目前已经确定了工作大纲,谋划了10大示范片区,接下来将全面争取作为广东省唯一以县区为单位的全域土地整治试点,助推改革工作。
南海地改,核心路径之一是激活农村集体土地,实现土地利用价值最大化。接下来,南海还要继续全面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在政策创新探索上,南海继续完善集体土地转国有制度,落实好土地产权,加大土地整备,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实现多方共赢;同时,还将通过创新地券、房券、生态券等政策,加大土地整理的积极性,以更加严格的监管体系,进一步规范和提升集体土地的利用水平,以一系列的政策助推改革。
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表示,要全力争取省授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争取在农用地腾挪上获得更大权限,统筹开展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等工作,推动土地大腾挪大归并,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空间格局。
同时,南海要坚持把改革创新的着力点放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上,持续完善集体土地连片整合开发制度体系,对产业落后、零星分散、利用低效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统筹整合、统一招商入市,推进集体土地整备税费制度改革,逐步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价同权、同等入市;要不断健全集体建设用地全链条监管体制,规范开发经营行为,填补集体土地特别是集体土地上房屋的监管空白;要扎实推进中央新一轮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任务,稳慎探索宅基地退出、盘活、流转、抵押等机制;要进一步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增减挂钩政策,探索将耕地占补平衡、增减挂钩政策拓展到湿地、林地和水域等生态用地,激励社会主体从事生态保护修复。
推进村改大攻坚
实现城乡产业重构
“紧紧抓住村改突破口,打好打赢这场关乎未来的攻坚之战。”会上,闫昊波对村级工业园改造工作作出明确部署,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奋起直追,按照既定计划实现“应改尽改、应拆尽拆”。
村级工业园改造升级是南海区推进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实现南海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和突破口。
区整治办主任何海明坦言,目前村改进度离预期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接下来将继续下大力气整合一批超500亩连片产业用地,培育新的产业集群,形成新的产业聚集区。优化调整20个连片改造示范项目,提高“工改工”比例。
南海还将继续研究出台《南海区关于促进工业用地改造提升的指导意见》和《南海区促进低效村级工业园连片拆除改造的实施意见》等政策,进一步支持工改工、工改产、土地征收和集转国,扩大村改认定项目扶持奖励的覆盖面,促进土地连片整理,加快产业载体建设。
南海区委副书记伍志强谈到,推进村改攻坚,要强化连片改造、突出“改”“招”联动,力争到明年底前完成拆除改造6.7万亩的目标,实现应改尽改。
“在改造过程中切不可简单求速、简单改造。”伍志强表示,要坚持以“工改工”为主,服务实体经济,要用好用活各项政策,及时探索政策突破。创新用好“村改贷”等金融产品,化解村改项目资金需求压力,切实降低改造成本。
“坚持以制造业立区不动摇,切实保持工业用地和‘工改工’项目的合理比重,坚决防止过度倾斜房地产的历史性错误。”闫昊波强调,要加快制定全区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空间与产业规划,严格保障产业用地棕线总量,通过多种方式推动连片改造,把“工改工”“工改产”真正落实到规划上、落实到土地上。
推进村改大攻坚,最终实现城乡产业重构。“南海将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大头部企业、龙头项目引进力度,促进在谈项目尽快签约、签约项目尽快落地。”闫昊波特别强调,村改腾出的空间要优先满足现有企业增资扩产,各镇街要支持企业抢抓村改历史性机遇增资扩产,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贴身服务好企业,不断提升南海企业创新力、竞争力。
土地连片集约利用
重构农业农村及生态空间
位于桂城街道中部的夏北社区,是佛山市首个实施整存改造的村居,实行整体拆除,原地回迁模式。2019年1月3日,永胜村召开大会,以93.09%通过率通过同意确定佛山市碧桂园碧欣置业有限公司为旧村居改造项目合作开发企业。此次表决永胜村成功引入开发商参与整村改造,在佛山市实现了零的突破。
近年来,连片、集约开发利用的理念正通过一个个鲜活案例在南海落地生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为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连片开发利用,南海已启动建设5个万亩连片农业示范片区,农业规模化集聚发展的态势进一步巩固;推动20个重点城中村升级改造,其中永胜村成为全市第一个整村改造项目。
“我们要找准定位,强化聚焦攻坚,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体现更大的担当作为。”南海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庄少伟表示,将紧扣乡村全面振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要求,进一步大力推进现代化特色农业,以点、线、面串联带动,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要在村改中大力推动‘三增加一减少’,即增加制造业产业用地、增加农业用地、增加生态空间,严格控制、尽最大努力减少房地产用地。”闫昊波说,南海要进一步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增减挂钩政策,探索将耕地占补平衡、增减挂钩政策拓展到湿地、林地和水域等生态用地,激励社会主体从事生态保护修复。
对于如何进一步推动土地连片集约利用,推动农业农村及生态空间重构,顾耀辉表示,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打造一批“百里芳华”示范片和特色精品示范村,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促进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相关的任务也十分紧迫。伍志强部署要求,对照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部署的6项主要目标任务,要继续逐项细化具体落实计划和时间表,“对于目前进展相对滞后的建设10个农村居民新型社区、实施20个城中村改造、归并腾退农田和建设用地等任务,区有关部门要抓紧谋划部署,确保如期完成。”
文/珠江时报记者黄婷程虹柯凌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