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
盐梅之寄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
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构建医康养护四位一体服务链条

■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外景。

■核酸采样。

■南海七院医护人员到社区开展义诊。
“我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感冒发烧,我阿妈就会带着我到盐步医院看病,几十年来,无论是大病小病,我和我家里人第一个想到的都是这里。”患者贞姨说。
这家被盐步人亲切地称为“自己家门口的医院”的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南海七院”),走过了63年春秋岁月。数十年沧海桑田,从建设简陋的盐步卫生所,发展到现在高楼耸立的南海七院,几代“盐医人”坚守着医心向党、守护健康的初心使命,深耕盐步、植根人民。
秉承着“盐梅之寄步步为实”的院训精神,今日的南海七院,已经迈入二级甲等医院行列,硬件设施完备、人才队伍储备雄厚、专科建设取得成效,正构建医康养护四位一体服务链条,探索将医养结合新模式搬进医院,打造服务穗盐走廊高质量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数读
医护力量
●编制床位数500张,年门诊量可达90多万。●设有17个职能科室,26个临床医技科室,17个护理单元。●专业技术人员700多人,其中正高职称29人、副高职称108人。公卫服务
●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163617份,建档率达90%。●门诊就诊人群档案完善率达50%,年度应访视孕产妇建档率达50%,重点人群健康档案动态使用率≥90%。健康宣教
●2020年,共开展健康讲座54场,咨询义诊9场。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栏12期,发放15种健康教育处方及各种卫生宣传资料合计64800余份,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14种。
坚守
初心
守护盐步市民健康六十余载
“院训‘盐梅之寄步步为实’,意思是可托付重任,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干事,逐步提高。这是党和政府,以及盐步人民对我们医院的信任,也是治院理念和医院文化。”南海七院党委书记李健武说,医院正在抓好路径设计、党建示范引领作用,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综合效能,全体盐医人砥砺奋进、践行为民初心。
南海七院党委下设6个党支部,坚持把党建融入医院建设全过程。在医院党委的带领下,构建起职责清晰、规范有序、运行高效的党建工作机制,使党的全面领导成为引领和推动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证。
2020年10月起,医院全面铺开党建查房工作,各党支部定期到支部所辖科室进行政策宣讲、征询意见、检查党员日常学习情况、了解科室业务开展情况和存在困难等,并及时将问题反馈给党委协调解决。
此前,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非紧急情况下禁止探视住院患者,部分住院患者没有或者不便使用手机与家人联系。医院党委了解情况后,联合医务社工部推出“亲患云探视”服务,借助手机视频功能,让患者与家属隔屏相望,让党建工作温暖人心。
“这些天,我一直都很担心母亲的情况,但是因为母亲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而联络不到她,通过医院的帮助,我每天都可以看到她、听到她的声音,已经很满足了。”患者潘姨的女儿向医院表示感谢。
一周一次巡诊,免费为社区居民检查身体情况、为居民开展健康讲座、定期为学生体检、三伏天为企业员工艾灸……对内通过党建+文化、党建+服务、党建+安全、党建+专科建设推进医院各项工作;对外通过党建+志愿服务结对共建,密切医社、医企、医校联系,服务盐步市民。南海七院“1+N”领导干部分片内外直联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工作开展半年以来,积极为企业、学校、群众办实事,收获满满好评。
今年5月,佛山市出现本地疫情后,南海七院深入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完成联合检疫点防控、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工作、特殊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等任务。在南海区大规模核酸采样工作中,医院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主动担当,经过全院共同努力,完成近80万人次的核酸采样工作。
“白衣穿于身上,党员徽章戴于胸前,身为一名医护人员、共产党员,救死扶伤、为民服务,既是初心也是责任。”护理部主任、2021年南海区卫健系统“两优一先”优秀党员丘秀丽说。
践行
使命
持续提升就医环境及专业水平
“过去,占地面积狭窄、医疗用房不足、硬件设施严重滞后一直是制约我院发展的硬伤之一,也是群众频繁提意见之处。”院长曾健说,为了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脚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医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建、改造医院大楼,缓解医疗用房的紧张情况,在就医环境、就医服务等方面不断提质。
将1号楼装修改造作为门诊楼、2号楼进行分片改造升级,南海七院努力打破占地面积狭小对于就医环境的限制,继续盘活现有硬件资源。装修改造后的医院门诊大楼和住院大楼外部磅礴大气、极具时代特色,内部装修整洁、设施完备,更符合通风、采光、单间等防疫要求,大大改善病人的就医环境。
人才流失是许多基层医院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南海七院通过人才自主培养方案,培育出一批拥有正高、副高职称的专业人才。
“都说基层医院留不住人才,但我们仍会持续引进加重点培养!”曾健透露,除继续引进人才外,医院会通过带教方式,让资深医生手把手教授医术、支持青年人才进修培训,将精湛的医术、优良的服务传承下去。
“以前的盐步医院小小的、很简陋,医生也不多。”贞姨坐在住院部的病床上,向一旁的病友讲述着过去的南海七院,“现在的住院大楼有空调、电视,十几层楼高,整个医院六七百个医务人员,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患者眼中“想都不敢想”的巨变,正是医院领导班子坚持敢拼、敢闯、敢作为,持续提升医院就医环境的成果。从简陋的卫生院发展为二级甲等医院,开设21个专科,拥有专业技术人员714人,手术科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专科建设更加规范,从几万元的家当到7000多万元的先进医疗设备,在国家、省、市、区级竞赛中多次获奖,代表广东省参加国家级的比赛……南海七院在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的路上,书写着精彩的奋斗故事。
做强
特色
挖掘现有优势建设重点专科
患者李先生平素无腰背部疼痛不适,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在普通人看来,这是一个十分健康的中年男性,但是一次急性胃肠炎发作期间,在南海七院X光检查显示:右侧肾、输尿管多发性结石,右肾萎缩,左肾结石。
结石较大且多,右侧输尿管完全梗阻,经泌尿外科医生诊断,该患者必须进行手术介入治疗。术后,李先生当天仅有伤口疼痛不适,而且程度不算太厉害,术后第一天已基本不痛。
“我院微创手术发展较为成熟,有着出血少、创伤少、恢复快等优势,这是不少结石患者的首选手术方案。”泌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唐松林说。
微创外科(含普通外科、泌尿外科)是南海七院的特色专科,每年都有不少像李先生一样慕名前来就医的患者。科室重点开展以腔镜甲状腺手术、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肝胆结石微创技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腹腔镜疝修补术、腹腔镜胃癌、食管癌根治术、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腹腔镜脾切除术等多种微创手术,医院每年二级以上手术2000多例,而各类微创手术就达到1000多例。近几年,微创外科发展取得一定成绩,成为暨南大学微创外科研究所技术协作基地,获评南海区“十二五”“十三五”医学特色专科认证。
“十四五”期间,南海七院以“调结构、保稳定、建特色、促发展”的思路构建医院发展新格局,确定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普通外科(微创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为医院的重点专科,建立医康养护中心、健康管理中心、视光中心、老年病科,开展中医治未病和互联网+护理服务。
其中,呼吸内科以慢性阻塞性肺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获南海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年成为国家呼吸与危重症科规范化建设二级医院优秀单位,课题项目《对中国COPD疾病进展、表型及内型相关临床、影像以及生物学因素的研究(南海地区)》获省级科技攻关项目立项。目前,呼吸内科是钟南山院士所在的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协作单位,以慢阻肺呼吸康复为重点,推进呼吸内科专科建设。
创新
服务
构建医康养护四位一体链条
据统计,目前南海区人均寿命达到83岁,与此同时,伴随着“长寿”一词而来的则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盐步常住人口189237人,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1394人。基于盐步老年人较多的实际情况,南海七院高度重视老年人健康问题,正在积极探索、推进老年健康医养结合工程,努力构建集医疗、康复、养老、护理四位一体的健康养老服务模式。
早在2015年,南海七院就不定期派出党员、团员志愿者到大沥敬老院进行义诊、宣教等公益性活动。检查长期卧床老人的皮肤状况,指导敬老院护理人员进行床上翻身和体位摆放、防压疮,对一些有腰腿痛的老人贴敷膏药和按摩,为半瘫痪老人进行功能锻炼指导……经过多年的实地了解及实践,今年1月,医院正式与大沥敬老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为大沥敬老院老人开通住院绿色通道,减少等候时间,优化入院流程。并定期派出康复科医务人员上门为敬老院老人提供康复护理、健康宣教等服务。
同时,南海七院正式挂牌成立老年病专科,设立“医康养管理科”,配合老年病专科开展各项工作。以老年病治疗为核心,涵盖老年患者疾病预防、康复及老年人健康保健等方面。
考虑到盐步本地老年人养老保障需求较大等问题,南海七院大胆探索将医养结合模式搬进医院,在院内设立50个医养床位,设置休闲区、阅读室,开展医康养护四位一体试点工作,为老年人打造健康、舒适、和谐的养老环境,同时减轻家庭、社会养老负担。据悉,该试点项目将于今年9月正式实施,使医疗服务和养老保障无缝对接,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更安全、更全面的医康养护服务。
“传统观念中的养老模式是‘管吃管住、简单护理’,这种缺乏温度感的养老服务越来越难以被人们所接受。”李健武表示,南海七院探索将医养结合模式搬进医院,目的是建设集医疗、康复、养老、护理为一体的,有温度的养老模式,让老人们有所依、有所乐、有所学,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蓝志中文/珠江时报记者许可可方婷通讯员黄焕庄杨晨黎凤彩图/珠江时报记者钟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