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吹响“十四五”招大商号角
南海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两高四新”产业集群迸发“虹吸效应”

■2020年12月23日,2020工业互联网大会在南海召开,京东智联云合作项目举行签约仪式。
珠江时报记者/黄永程摄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南海投资热度爆表,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实现“开门红”。
1月,广东徐工建机智能制造基地奠基,南海迎来徐工在江苏以外最大的一笔投资;2月,中兴新司南科技产业基地、中日韩智慧能源产业基地等两大重磅项目签约,投资金额达130亿元;3月,南海新引进计划投资额103亿元的世界500强青山集团项目——瑞浦能源项目,三龙湾南海片区迎来虎牙全球研发总部、欢聚集团产业互联总部等头部科技企业项目。
南海招商引资在疫情的影响下仍实现逆势增长,今年1~5月,新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37个,计划投资额386.77亿元。上半年,新引进超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7个,计划投资额达32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4%,意味着平均每天实现引进投资2.5亿元。这些项目大部分是“两高四新”的产业项目。
目前南海“两高四新”每一个领域都有龙头项目或国家级平台进驻,虹吸效应凸显,“两高四新”产业已逐渐撑起南海经济大厦的“四梁八柱”。
百亿项目落户吹响“十四五”招大商号角
今年上半年,“项目大戏”在南海轮番上演。徐工、腾讯、虎牙、欢聚、工业富联、瑞浦能源,这些优质项目纷纷抢滩南海。它们用真金白银投票,也用实际行动告诉外界:南海值得加持。
2月1日,南海迎来两大重磅项目落户,其中,中兴新司南科技产业基地项目投资50亿元,中日韩智慧能源产业基地总投资80亿元。两大项目分别属于新能源产业和新一代信息产业,都属于“两高四新”领域。
3月底,南海新引进计划投资额103亿元的世界500强青山集团项目——瑞浦能源动力与储能锂离子电池及系统制造基地项目,项目将建设年产能30GWh的高端动力及储能锂离子电池及系统,以及上下游产业配套智能化和高度自动化制造基地。
在对外招商引资的同时,南海也注重本土企业的发展壮大,南海通过实施“十百千”工业企业培育计划,支持本土企业做强做大。近年来,华特气体、菱王电梯、雄塑集团等龙头企业纷纷选择在南海这片沃土增资扩产。
2017年,南海提出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培育面向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经过四年时间,“两高四新”产业发展导向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同。过去5年,南海累计引进超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50多个,带动“两高四新”产业实现增加值超千亿元,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产业快速崛起。吸引了投资118亿元的一汽大众MEB电动汽车、投资110亿元的腾龙湾区数据中心、投资50亿元的腾讯工业互联网粤港澳大湾区基地,以及日本东丽无纺布和水处理膜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项目抢滩进驻。
“双区”机遇叠加“湾区总部”集群加速崛起
短短几年时间,“两高四新”产业体系为何能在南海快速构建起来?良好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和“双区”驱动机遇是重要原因。
南海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注重营造营商环境的口碑,吸引不少企业多次投资。“二期现象”已经成为南海经济发展一道亮丽风景线。徐工、日本东丽集团、一汽大众等,都在南海至少投资了两个项目。
“项目从立项策划到奠基开工仅用了四个月,过程中双方互相信任,精诚合作。”在徐州建机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泳泳看来,有良好营商环境作支撑,广东徐工建机将实现“当年开工建设、当年投产运营”的目标。
在南海,项目“拿地即开工”已成为新常态。百事食品、佛山(南海)万洋众创城、南海平谦国际智慧产业园等龙头项目,均实现年内签约、年内拿地、年内动工,彰显着南海速度、南海效率。
今年3月,作为广佛同城桥头堡的三龙湾南海片区,迎来15个重大项目。签约的项目中,许多是国内新经济的头部企业,比如虎牙全球研发总部、欢聚集团产业互联总部、宏旺集团总部、富士康工业富联佛山智造谷等,这些科创企业总部项目的落户不仅带来大批高素质技术人才,还将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逐步搭建起产业生态链。
南海区经济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南海将继续立足国内以及日韩等重点市场招商,加快与五矿集团、青山集团、徐工集团、中兴新通讯等重大项目的对接和项目落地,实现龙头项目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
率先布局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化转型
作为传统产业重镇,实现数字化转型,被认为是佛山产业升级转型的必由之路。佛山提出,未来三年市、区两级政府将拿出超过100亿元,引领推动制造业开展数字化转型。
工业互联网被认为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早在2017年,南海在省市支持下,率先建设全省首个“广东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区”,开启了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的探索。两年后,南海又发布《佛山市南海区“腾云计划”发展行动纲要》,南海区数字化转型整体规划由此从引导量变升级为促进质变。
近年来,南海从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平台体系、构建生态体系等多种举措,全面促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一方面,在打造平台体系上发力。近年来,南海已先后引入了腾讯工业互联网粤港澳大湾区基地、京东智联云大湾区产业运营中心项目、腾龙湾区数据中心等重大产业项目。此外,南海还成功与阿里云、华为、京东云、百度、徐工汉云、奇安信、富士康工业富联、三大通信运营商等互联网龙头企业以及知名工业互联网服务供应商达成合作协议。这些平台企业立足南海,布局湾区,服务全国,将极大支持南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在佛山市2021发布的工业互联网供应商资源池的40家企业中,南海服务商占一半以上。
另一方面,南海鼓励中小型企业通过上云上平台快速切入工业互联网应用,实现降本提质增效。南海区建立了“腾云企业”认定体系,分两年共认定了89家企业为“腾云计划”重点扶持企业,并成立了佛山市南海区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联盟成员增加到超过160家。在《佛山市南海区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的助力下,南海去年共推动超过16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全区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75.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64.5%。
数读南海经济
招商引资
今年1~5月,新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37个,计划投资额386.77亿元。上半年,新引进超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7个,计划投资额达32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4%,意味着平均每天实现引进投资2.5亿元。
进出口
今年1~5月进出口值816.8亿元,同比增长76.1%;其中,出口626.8亿元,增长100.2%,进口190亿元,同比增长26.1%。
推动数字化转型
12家企业入选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21家企业入选市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工业企业应用机器人共1052台。全区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75.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64.5%。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年智
通讯员李伟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