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实招亮干货 力推垃圾分类治出新气象
南海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助力答好垃圾分类治理卷
■南海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崇剑带队外出取经。
■调研组到湖北学习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的经验。
■在大沥镇资源再生处理场,绿化碎枝机每日处理约2吨绿化垃圾。
南海区生活垃圾日产量为4300吨。这是什么概念?一辆轿车重量约1.7吨,4300吨约为2529辆轿车,这些车垒起来约有4.6个迪拜塔(高828米)那么高。
这一数据足以令我们感到震惊。由此可见,推行垃圾分类,科学有效处置垃圾和改善环境质量,势在必行。垃圾的处理看似是个人习惯上的小事,却关系广大群众生活环境,是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大事。
南海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度关心重视垃圾分类工作,积极发挥监督职能作用,助推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开展。不久前,南海区人大常委会就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走进区内多个示范点视察,奔赴广州荔湾、深圳宝安、厦门思明等地取经,并一连召开两场座谈会,听取各镇街、相关部门的汇报,以开放姿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精准摸底基础上献出多条“锦囊妙计”。
区人大常委会调研报告指出,对于垃圾分类工作,全区上下须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同时也要看到,这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工作难度大,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克服“应试”思维,坚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实地调研
深入基层把脉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工作是党委政府必须办好的民生实事。为做好调研工作,南海区人大常委会从宏观上充分考虑,制定科学的调研方案,保障调研选点的代表性和覆盖面,力求把先进的经验总结好,把痛点和难点问题剖析透。
此行调研的首站凤池社区西边村,便是南海推进生活垃圾源头细分类工作的28个村居(社区)试点之一,起步早、措施实。刚走到村口,大家就被干净整洁的环境和浓厚的宣传氛围所吸引,大街小巷地面看不到任何杂物,村内设置有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宣传栏、垃圾暂存点,以及可回收垃圾智能收纳站。
西边村与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给每户村民发放二分类垃圾桶。环卫工人定时上门收集垃圾时,都会对每户进行分类打分,并每月在村中进行“垃圾分类红黑榜”公示,以此督促村民认真完成垃圾分类。居民也可到垃圾分类小屋投放并获取积分奖励,站旁的兑换柜摆放多种饮料,供大家积分兑换或付款购买,很受年轻人欢迎。
“开始不适应,后来成了习惯,没什么不方便的。”村民娇姐说,村民垃圾分类意识越来越强。据悉,西边村还组建了文明倡导队,指导大家开展分类工作。
调研第二站大沥镇名汇苑小区是佛山最早一批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之一,人员密集,垃圾量大,监管难度大。这里每袋垃圾的处理都会经过几段“旅程”:居民先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以及有害垃圾,自觉投放到小区的智能三分类垃圾箱。然后物业公司保洁人员初步分拣,将垃圾分类存放到地下暂存点里。最后绿电公司专车收运不可回收垃圾,以及可回收公司收集废纸皮等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暂存到一定量后,再统一运到危废处置单位。与西边村类似,名汇苑的智能垃圾箱可称重供兑奖品,令居民更乐意参与分类。
调研组还参观了大沥镇资源再生处理场,了解绿化垃圾和大件物的处理方式。在这里,大件垃圾自动化破碎设备每天可处理约15吨垃圾,破碎机会把有用材料如铁等金属分离出来,再把破絮等废物运往绿电再生资源处理厂焚烧。绿化碎枝机日处理量约2吨,碎枝后的碎料被送往苗圃作肥料。
近年南海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据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8月,全区有17个农村正式启动农村垃圾分类工作,9个居住小区启动生活垃圾四分类,形成80个公共机构示范样板。以大沥凤池村(农村代表)、丹灶云山峰境(物业小区代表)和里水新兴社区(城市社区代表)为例,垃圾分类知晓率高达90%以上,减量率达35%以上。
召开座谈
找准短板提升治理实效
深入一线的同时,调研组也紧锣密鼓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各镇街、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汇报,并邀请了部分省、市、区人大代表参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为形成调研成果提供智力支持。
通过公共机构先行先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南海正带动广大群众参与垃圾分类,逐步将好做法扩大至全区。但是,南海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较多困难。在长达6小时的座谈中,各与会单位既讲成绩也谈不足,对各自工作既是一次专题汇报,又是一次反思检视。
调研组发现,群众对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重大意义仍认识不深,对如何分类一知半解,加之分类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不便,影响了群众落实分类投放的自觉性。丹灶镇市政办工作人员工作中发现,部分村民认为垃圾分类会花费一定时间精力,而分类后没有明显收益、不实施分类也不需要承担法律后果,即使阐明利害,村民仍没有很大动力。对比来看,出租户的参与积极性相对较差。
在南海,各部门按照“管行业管垃圾分类”方式,负责指导好行业系统线内的垃圾分类工作。区教育局抽查中小学时也发现,部分学校存在垃圾分类混乱现象,投放准确率偏低,“缺乏‘家校社’合力推进,还容易造成学生对生活垃圾分类在行动上存在校内与校外的不一致。”相关负责人表示。
也有部门指出,现阶段各镇街的垃圾桶、垃圾分类亭、垃圾分类收集站等设施配置不足,垃圾分类收运车等分类转运能力不强。据区农业农村局透露,满足一个行政村餐厨垃圾处理的餐厨垃圾处理设备约30万元,另外配套的处理屋、污水池等设施还需10余万元,后期的运营维护亦需不断投入。
里水镇市政办建议在财政补贴的分配上多想办法,希望上级部门继续加大对镇街推行垃圾分类工作的政策、资金的扶持补助力度。
此外,调研组还了解到,投放端缺乏有效监管,收运网点布局不够完善,收运线路不尽合理,中低价值废弃分拣回收、再利用率低,终端分类处理能力跟不上等问题,也降低了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效果。
人大建议
送“真经
”出“干货
”破解痛点难点
针对掌握的情况,调研组通过集中讨论,让不同信息数据相互印证、不同观点思路相互交融,梳理出多条建议对策。目前,这些意见经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研究,已提交至党委作为决策参考,待健全工作方案并明确责任后,相关意见将精准反馈到有关部门,要求其抓好落实、按时答复。人大常委会建议:
1
深化思想认识完善顶层设计
督促各镇街、部门深化对垃圾分类重要意义的认识,并将生活垃圾分流分类减量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细化阶段性目标任务。明确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主导部门,赋予其相应的统筹工作、监督执法职权,保障主导部门高效工作。
同时,加强与市级层面的沟通,加快推动垃圾分类立法。积极配合市人大开展《佛山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立法编制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立法建议。
2
健全工作机制激发工作动力
面向广大基层,要健全工作指导机制。加强对基层的工作指导,帮助基层明晰目标任务、政策要点、工作标准,掌握工作方法和技巧。针对基层遇到的难点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面向试点单位,将垃圾分类工作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对于试点单位的好经验,及时总结推广,也要鼓励基层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方法。
健全资金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设立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并出台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与处置。
此外,还要借鉴其他地区好的经验做法。如,厦门市思明区夏港街道海龙小区通过引进环卫公司建设智慧分类回收系统,落实可回收资源的计量统计,形成给企业让利、给居民实惠的可循环垃圾处理模式,提升了垃圾分类工作成效,做法值得学习。
3
加强链条建设提升分类实效
从三个方面抓好:一是强化前端源头分类。根据居民家庭、机关学校、集贸市场等生活垃圾的构成特点,合理确定分类模式。认真研究群众建议,提升分类投放的可操作性和便利性,为居民免费提供可降解的垃圾袋。在承担垃圾分类试点的居民小区成立垃圾分类督导队伍,长期进行督导。
二是规范终端分类收运。加快建设与生活垃圾分类要求相匹配的垃圾收运点、分选场、中转站等,配齐专用运输车辆。设立监督热线,方便群众监督,杜绝混装混运混放。
三是抓实末端分类处理。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支持再生资源企业拓展废旧物资回收、处置业务,提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制定适度超前的垃圾分类终端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加快建成各类终端处理设施。当前重点要提升湿垃圾处理能力。
4
加强舆论引导发动全民参与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落实垃圾分类要求和开展宣传工作;发动群团组织、妇女组织、社团组织等开展各种宣传、劝导活动,多方推动垃圾分类新时尚。
利用各种党政宣传平台,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供垃圾分类咨询服务、废品回收预约服务等,让垃圾分类服务触手可及。
针对不同群体,组织不同的体验活动,提升宣传实效。如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推动垃圾分类入校园,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
代表声音
●省人大代表龙莉英:
全面铺开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建立完备的垃圾管理规范并明确处罚标准,同时,建议开展覆盖面广、多层次的宣传,利用报纸、电视、网络、手机等不同的信息载体,采取儿歌、漫画、有奖问答等老少皆宜的形式进行推广。
●市人大代表、区人大常委会委员林世彬:
垃圾分类工作的全面推开,联动着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群,不仅范围广,且费用巨大,需要全社会共同支持。立法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具体措施可以适当参考国外,如垃圾处理费用按重量来收取、捆绑水费收取等。居民形成垃圾付费的基础概念后,才能更深刻认识到分类的重要意义,但费用的幅度还需经过长期的落地实践来确定。
●区人大代表李展鹰:
“好不容易将垃圾分好,没想到竟被一辆垃圾车混运拉走了,这分类的意义何在?”生活中不时听到这样的抱怨声。养成分类习惯不容易,如果辛苦分出来的垃圾被混收处理,无疑削减了治理工作成效,更严重挫伤居民的积极性。建议做好实地抽查,及时通报整改,广泛接受监督,使混收混运监管常态化。
文
/图珠江时报记者
苏绮玲通讯员
郑凯莹黄毅雄
阮俊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