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06月12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封面

    • 善用市场化改革的思路和办法 来破解发展中的挑战和难题
    • 继续加强监测 确保安全度汛
    • 佛山防汛应急 响应降为IV级
    • 汇聚南企爱心 助力脱贫攻坚
    • 将开展社区行 推动普法进村居
    • 参与活动赢礼品 参加献血传爱心

    第A02版:今日南海

    • “全能书记”既当指挥员也当战斗员
    • 深化警务协作 共筑安全屏障
    • 票选心水口号 抽取丰富奖品

    第A03版:今日南海

    • 热心献血 为生命续航

    第A04版:文化

    • 传承与创新 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生机
    • 4000件物品见证南海战“疫”

    第A05版:城事

    • 举报非法行医最高奖励 5000元
    • 店前划经营红线 市容环境明显改善
    • 今年参加中高考 人数将大幅增加
    • 手机扫一扫 渣土车信息全知道
    • p63

    第A06版:法治

    • 护航企业云参展 防骗秘籍送上门
    • 泥浆洒漏引发多车追尾
    • 小作坊生产大品牌? 小心是假货
    • 开展专业培训 筑牢禁毒防线
    • 丹灶多措并举 强化叉车安全管理
    • 寻目击证人

    第A07版:南海朋友圈

    • 以河长制 促河长治 让河长清

    第A08版:时事

    • 强制跳转启动关联启动 我的手机 App我咋管不住
    • 林郑月娥签署《国歌条例》 12日刊宪实施
    • 国家版权局发布通知 规范摄影作品版权秩序
    • p34

    第B01版:2020南海中考招生指南

    • 品质教育 品牌学校
    • p35

    第B02版:目录

    • 目录
    • 朴素石门 恒久立人

    第B03版:309510401

    • 选择南海教育 成就最好的自己

    第B04版:308810394

    • 普高:自主招生增加 中职:升学渠道更宽

    第B05版:309110397

    • 熟知招生政策 谨慎填报学校

    第B06版:石门中学

    • “朴素教育”育人 高考成绩领跑

    第B07版:南海中学

    • 2019高优上线数跃居佛山第二的名校

    第B08版:桂城中学

    • 专业教育成就学生未来

    第B09版:2020中考招生指南9

    • 石门高级中学 连年刷新“高考奇迹” 创建正雅教育品牌

    第B10版:2020中考招生指南10

    • 岭南名校 九江中学

    第B11版:2020中考招生指南11

    • 佛山市南海区第一中学 让每一位学生以最棒的方式幸福成长

    第B12版:2020中考招生指南12

    • 南海区艺术高级中学 艺馨文盛 为莘莘学子铺就艺术名校之路

    第B13版:2020中考招生指南13

    • 桂华中学 做品质教育 育时代新人

    第B14版:2020中考招生指南14

    • 大沥高级中学 呵护你的兴趣 助你圆大学梦

    第B15版:2020中考招生指南15

    • 罗村高级中学 创客教育结硕果 特色学校创佳绩

    第B16版:2020中考招生指南16

    • 南海区西樵高级中学 品正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学生 多元文化奠基学子幸福人生

    第B17版:2020中考招生指南17

    • 狮山高级中学 美丽校园铺就成才之路 狮高速度跑进理想大学

    第B18版:2020中考招生指南18

    • 里水高级中学 只要胸怀梦想 我们助你“成真”

    第B19版:2020中考招生指南19

    • 华附南海实验高中 高考成绩 校园活动 教学质量 样样红

    第B20版:2020中考招生指南20

    • 南海中学分校 享南海中学师资 圆名牌大学梦想

    第B21版:2020中考招生指南21

    • 南海执信中学 让每一位学生都对未来充满希望

    第B22版:2020中考招生指南 22

    • 广东实验中学南海学校 打造格致课程体系 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

    第B23版:2020中考招生指南23

    • 佛山市超盈实验中学 超越自我 盈满未来

    第B24版:2020中考招生指南24

    • 佛山市美术实验中学 艺术人才的筑梦摇篮

    第B25版:2020中考招生指南25

    • 石门实验中学高中部 开展有为教育 培养有为青年

    第B26版:2020中考招生指南26

    • 南海信息技术学校 多元升学 助力高技能人才培养

    第B27版:2020中考招生指南27

    • 佛山市南海区盐步职业技术学校 创新产教融合模式 培育行业优秀人才

    第B28版:2020中考招生指南28

    • 南海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对接南海千亿产业 育高素质技能人才

    第B29版:2020中考招生指南 29

    • 南海区九江职业技术学校 特色专业引领 匠心教育导航

    第B30版:2020中考招生指南 30

    • 南海卫校 打通升学通道 架设成才立交桥

    第B31版:2020中考招生指南31

    • 美伦国际教育 三年牛剑藤 美伦圆你名校梦

    第B32版:2020中考招生指南 32

    • 佛山市教育局文件

    第B33版:2020中考招生指南 33

    • 佛山市教育局文件
    • 佛山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照顾录取政策
    • p2E2

    第B34版:2020中考招生指南 34

    • 致中考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 p65
  • 数字报首页

A07:南海朋友圈

以河长制 促河长治 让河长清

南海2020年底要全面消除城乡黑臭水体看看广州、丽水、南通等地都有哪些河涌治理经验

2020年06月12日

河涌与湖泊的持续治理,折射出一个地方对于环境的高要求。消除城乡黑臭水体是当前南海水环境治理迫在眉睫的任务。近日,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带队实地巡查调研北村水系、里水河流域治理及黑臭水体整治情况,强调既要加强管网和截污工程建设,也要做好“毛细血管”的布局和疏通,进一步做细做实河涌治理工作,确保河清水畅,让市民共享治水成果。

南海将通过推进截污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禁养区清理、河涌清淤、环境执法、活水工程、落实河长制、“截污到户、雨污分流”等工作,确保实现2020年底全面消除城乡黑臭水体的任务目标。

如何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让河涌“长治久清”?本期南海朋友圈聚焦广州、浙江丽水、江苏南通的河涌治理经验,以期为南海河涌治理提供借鉴。

广东广州

强化源头治理网格化管理

在白云区太和镇大源村,孩子们光着脚丫踏进小河里,戏水、堆石坑、捉虾;在白云区松洲街,居民惊喜地发现,昔日黑臭的石井河上多了“特殊的客人”——成群的白鹭飞落到河边浅滩觅食、嬉戏;在海珠区南箕涌,过去河水腥臭刺鼻,夏天蚊虫乱飞不敢开门开窗,现在河道通、河水清,成了附近居民饭后休闲好去处

……

一幅幅昔日美景的重现背后,是广州掀起新一轮力度空前的治水战役。目前广州列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管平台的147条黑臭水体已消除黑臭,被生态环境部作为全国仅有的2座治水先进城市在全国通报表扬。广州水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究竟从何而来?

首先,强化源头治理,“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源、治源先治人”。在污染源查控上动真碰硬。2017年以来,全市共拆除涉河违建988.93万平方米,其中2017年116.49万平方米、2018年500.76万平方米、2019年371.67万平方米。源头实施有效截污,2017年以来,共建成投运污水处理厂14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66.55万吨/日,共建成污水管网9462公里。

其次,注重建章立制,上下联动、网格化管理、智慧化治水。从多部门多头管理,城乡发展无序管理等弊端脱离出来,打出上下联动、网格化管理、智慧化治水组合拳,采取多部门联动方式,全面推进污染源整治工作。优化河湖长体系,在原3030名四级河长、828名四级湖长、3296名自然村河段长的五级河长体系基础上,向上延伸设置9大流域市级河长,向下延伸在全市19660个标准网格设置了网格员18416名,发挥一线“岗哨”作用,形成了多级治水体系。建立监督指导机制,专项监督、人大、政协监督、暗访监督、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等多种方式全面开花,如组建165支2087人参加的民间护水队,聘请民间河长754人,“广州治水投诉”微信公众号受理市民投诉等,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最后,重视民生国计,固本强基、精细高效、提升管理。扎实推进广州珠江堤防达标提升建设。珠江堤防未达标长度共182.83公里,截至去年底,已完成175.08公里,占总任务的95.7%。提升城市防洪排涝水平,强力推进内涝整治,2018年排查出的169处内涝风险点整改,已完成152处,完成率90%;2019年排查出的72处内涝风险点,已完成70处整治,完成率97%。

此外,广州今年还将着力推进阅江路碧道、临江大道碧道、生物岛碧道、二沙岛碧道、沙面碧道等5条位于市中心的都市型碧道示范段的建设,实现云山珠水共逍遥。

江苏南通

实行智慧调水坚持阳光治水

南通地处长江下游,滨江临海,河网密布,全市水域面积778平方公里,河道总长达2.4万公里。不知从何时起,因水而美的南通城被老百姓吐槽为“依着一江清水、守着一城脏水”,群众怨声载道。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更是破解治水难题的根本出路。在中心城区治水中,南通跳出了大投入、大建设、关门治水的思维定势,坚持因需制宜,因河施策,注重创新驱动、技术集成,推动治水向科学化、智慧化、节约化、阳光化转变,实现“水随人意”。2年来,城区45平方公里实施水环境治理项目43项,实际投入1.26亿元,仅占投资预算的47%,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综合效应,切实做到了少花钱多办事、高效率办成事。

控污导水。削减污染量,科学控制污水引排是关键。南通针对部分地区难以做到雨污分流、雨水挟带地面污染物直接入河的现况,在沿河设置截流管,集中收集处置,杜绝雨水带污直排进河。针对污水管网高水位运行,易造成污水外溢顺势入河的难题,通过增建管网分流、增加末端处理等办法,保持污水中低位运行,有效防止污水渗漏进河。针对污水处理厂达标尾水与Ⅲ类水质的标准差异,在出水口增建生态湿地,推动尾水生态净化,最大限度减少尾水对河流水体的影响。

智慧调水。水是自然的产物,城是人类的创造。水入城之后,需要适度人工引导,才能实现水随人意、水城融合。按照“全面活水、持续活水、按需活水、两利活水、高效活水、连片活水”的思路,建设城区水利工程智慧管控系统,南通对主城区44个涵闸泵站实行一体化整合,打破原先市、区、街道分头管理的格局,建设一个调度中心和三个分中心,通过大数据汇集中心和应用支撑平台,实现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精准观测、联动联调。智慧调水,不仅实现了调水方式由“手动”向“电动、自动、遥控、联动”的飞跃,开关闸时间由“手动十分钟”缩短为“电脑十秒钟”,而且实现了防洪排涝和活水调度的精准化。

降本活水。断头河是中心城区黑臭水体的重灾区,水流不畅极易成为“死水一潭”,传统做法是开挖明河或者埋设管道,但中心城区建筑密度高,往往涉及利益多,不仅成本高,而且难实施。对于单条断头河,引入拓扑导流墙这个“黑科技”,在断头河中央建设隔水墙体,利用水位差让水体导流循环,永续自然流动,仅以每米700元的成本让断头河的死水成为活水。对于相邻断头河,采用箱涵连通技术,把两条断头河的头部连接起来,实现“毛细血管”周通。

阳光治水。治水成效好不好,结果要由群众来评判、公众来监督。南通坚持“开门治水”,做到“每周公布水质、每季通报排名、常态巡查督查”。在中心城区主要河道布设35个监测断面,聘请第三方进行水质监测,每周滚动发布“体检报告”,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每季度召开工作点评会,考评结果在媒体公布,年度考核末位的评先评优一票否决。畅通公众举报平台,限期办理群众举报投诉的水环境质量问题。充分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市民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作用,成立由120名“三代表一委员”组成的现场考核督查组,常态化开展督查,确保治水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亲水惠民。人类对水有着特殊的情感,近水亲水能使人愉悦。南通加强沿河步道建设,新建、维修步道超过18公里,让城市居民漫步水边、游览河景、滋养身心。

浙江丽水

实施诚信评价推行护河法官制度

生态满意度连续16年居浙江省第一,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12年居全省第一,连续3年获得“大禹鼎”。

一串串量化的成绩,见证着浙江丽水治水的卓绝努力,也蕴含着丽水因地制宜、善作善成的治水之道。

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建设,编制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诚信评价办法》《饮用水水源保护联动协调机制》《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态补偿实施办法》等饮用水水源保护配套制度。丽水市在全国设区市中率先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诚信评价制度。

诚信评价制度按照规定的评价记分标准和程序,评定信用等级,分为A级(信用优秀)、B级(信用良好)、C级(一般失信)和D级(严重失信),旨在通过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诚信评价制度,积极引导单位和个人自觉履行饮用水水源保护义务,确保群众身体健康,为水源保护奠定法律基础。

创新机制,多元化解涉水矛盾纠纷,推行护河法官制度。丽水在深入法制治水,协同作战工作机制上不断深入试验探索,市治水办(河长办)与市法院探索建立全省首个“水治理司法协同中心”,并在9县市区设立巡回审判点,全市“河长制+法官”联合监管机制初步形成。巡回审判点的设立实现了河道水生态领域的预防、处置、审判、修复一体化。

据介绍,巡回审判点承担依法审理各类涉水生态环境资源破坏案件,推进涉水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行落实护河法官制度,强化行政执法和司法衔接工作,创新和巩固水生态环境资源修复机制建设,持续开展水生态环境资源巡回审判。

此外,丽水创新河(湖)长制,在浙江省率先探索“流域河(湖)长制”,对流域范围水域进行统筹管理,有效破解基层河长协调难的治理困境。让党政负责人担任河长,等于给河流找到了“主人”。

近年来,丽水立足华侨独特资源优势,通过发挥侨界委员、侨领的作用,引导华侨积极参与家乡治水,开启“引侨治水”模式全面化。

创新活动载体,激发治水热情。搭建“侨牵母亲河·百千万清河”载体,开展“千名华侨共治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等“治水走亲”活动,组织33个侨团与“母亲河”结对,广泛发动华侨参与“五水共治”。

此外,围绕治水就是惠民生、促发展这一主题,举办了一系列“五水共治”的活动,让群众感受到了因治水而产生的美好变化。

丽水探索走出了一条治污水带动转型、助力增收的良性互动绿色发展之路。“治水”不仅清澈了河流,孕育了美景,而且还发展了民宿产业、乡村休闲旅游等“亲水”经济,治水成效与生态红利不断显现。

(综合广州日报、浙江日报、南通日报)整理/珠江时报记者沈煜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