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 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生机
南海积极探索非遗保护与传承发展新模式
■狮舞(广东醒狮)是南海重要的非遗名片。珠江时报记者/刘贝娜摄
■叠滘弯道赛龙舟,是南海家喻户晓的民俗盛会。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罗村乐安花灯会是南海非遗代表之一。珠江时报记者/戚伟雄摄
狮舞、十番音乐、乐安花灯会、九江双蒸酒酿造技艺、金箔锻造技艺……南海目前拥有66项非遗名录,代表性传承人100人。长期以来,非遗常以被保护的姿态出现,怎样为其注入活力,使其具有生命力,是南海文化部门一直在思考的课题。
当前,南海正积极探索非遗保护与传承发展新模式,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遗的影响力得到了拓展,生命力得到了增强。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主题为“非遗传承健康生活”。南海通过举办线上线下系列非遗文化活动,引导市民认识南海的文化瑰宝,展现南海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规划引领加大非遗研究保护
南海是岭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目前全区非遗项目达66项,其中,省级名录项目11项,市级名录项目27项,区级名录项目26项。
一直以来,南海区都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资金方面,南海区制定了《佛山市南海区文化事业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逐步建立起较完备的、有本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近5年来南海区发放了600多万元的区级非遗保护奖励扶持资金,支持非遗传承。
为更好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去年南海区率先在全市五区中发布《佛山市南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2018—2027)》,推动实现非遗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与提质升级。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岭南文化研究院副教授、广东非遗研究基地主任谢中元长期关注南海非遗发展,他认为这个规划有着先行先试的意义。长远来说,对南海区域的非遗保护与发展起到支撑的作用。“南海非遗资源丰富,但项目的存续状态不均衡,此规划突出了分类化和精准化理念,有针对性地挖掘每个项目的存续状况,对其进行靶向化保护,补足短板。”
让非遗走进百姓生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非遗不能“养在深闺人未识”,更不能让市民认为只有那些藏在博物馆或者书于竹帛的才是非遗。在保护和传承中,只有让非遗活化,真正融入百姓生活,才能赋予其新的活力。
每年农历的正月廿六,狮山官窑都会迎来一年一度的非遗民俗盛会——狮山镇官窑生菜会,过千桌生菜宴,吸引当地街坊、企业家和周边地区的市民参加,还有海内外乡亲和外国友人慕名而来。这是一场融祈福祈愿、文体娱乐、公益慈善、经济交流于一体的民俗文化盛会。
已有400多年历史的官窑生菜会涵盖生菜宴、抢花炮大赛、巡游等内容。在狮山镇文化站的努力下,去年还原了暂停了几十年的抢花炮大赛,未来希望能把巡游活动恢复,力求把传统的官窑生菜会更完整地向市民呈现。据了解,狮山镇官窑生菜会在2009年被认定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正筹备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南海区高度重视非遗的传承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民俗活动和文艺晚会,非遗进社区进学校等形式,让非遗传承人从“幕后”走向“台前”,走进群众的生活。官窑生菜会、大沥锦龙盛会、叠滘弯道赛龙舟、赤山跳火光习俗、松塘村孔子诞等传统民俗已成为南海的一张张特色文化名片,非遗在现代民众生活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将非遗转化为文化产品
说到南海的非遗名片,不得不提狮舞(广东醒狮)。明代中期,南海已有专门制作狮头和锣鼓的能工巧匠,明清时期在南海形成了狮舞。如今,在央视春晚、央视秋晚等全国性大型晚会经常能看到广东醒狮的身影。如何让传统文化插上创新的翅膀?
南海区鼓励非遗的保护与开发形成联动,支持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与时尚、设计、互联网、金融、电影、游戏、科技等行业进行跨界融合,形成“非遗+N”和“N+非遗”的全面融合格局,推动非遗生产性保护和生活化保护。
为此,南海积极探索“非遗+电竞”推广模式。去年8月,《王者荣耀》内游戏角色“鲁班七号”的荣耀战令皮肤“狮舞东方”上线,其最大亮点在于从外观设计到技能特效均富有南狮特色。皮肤一经上线,即引起玩家们的注意和讨论。
“狮舞东方”由南海区文广旅体局与腾讯《王者荣耀》联合开展的南海醒狮文创项目所推出,是以数字化手段传承醒狮文化的一次探索,该皮肤也成为了南海醒狮非遗的推广大使。
非遗传承人在坚守传统技艺的同时,也通过设计创新,使传统技艺和当下时尚相结合并被大众喜爱。在佛山市南海区联和金箔厂,金箔锻造技艺市级传承人吴炜全首创“吴氏金箔”工艺品牌,把原先多用于贴佛像的金箔锻造技艺,设计成金箔装饰的木梳、金箔书签、金箔生肖吉祥物等精美的文创产品。
谢中元表示,非遗保护工作已进行了十多年,如今已进入后非遗时期,接下来更应对非遗做好精准保护。“一方面,相关部门需根据非遗的存续状态、项目类别和市场需求不同,分别给出不同的保护措施;另一方面,非遗传承人需要传承与创新并举,让非遗形成自我造血功能。”
非遗保护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政府和社会力量持续的关注和帮助,彼此形成合力,将不断激发非遗的内生活力,南海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必定会迈上新台阶。
文/珠江时报记者洪晓诗通讯员龙伟明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