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档案馆策划南海战“疫”记录公益征集活动
4000件物品见证南海战“疫”
■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把援鄂医护人员的防护服等战“疫”资料捐赠给南海区档案馆。
刚过去的6月9日是国际档案日,档案是国家和城市的财富,是我们共同记忆的载体。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南海涌现了众多冲锋在前的抗疫英雄,也留下了无数感人的战“疫”瞬间。
秉承“以档存史,以史为鉴”的精神,2月下旬,南海区档案馆策划了一场南海战“疫”记录公益征集活动,向全社会征集战“疫”记录。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各方积极响应。
截至目前,南海区档案馆已向社会公开征集到援鄂医疗队队员的请战书、防护服、机票等,以及小学生们与钟南山的书信、志愿者的抗疫见证物、退役军人的捐赠凭证、艺术家的主题创作、社区防控记录等抗疫档案资料和照片3900多件,主动收集并整理区内各机关单位、镇街、医院等部门的抗疫信息近3000条。
目前征集活动仍在进行中,征集到的资料物件将经过规范整理后永久保存,适时通过网上展示或者举办线下展览等方式向社会展出,弘扬社会正气,激发正能量。
请战书防护服见证“逆行者”的无畏
援鄂医务人员的相关战“疫”资料是大家最为关注的南海战“疫”档案之一。日前,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将其院内12名援鄂医务人员的相关战“疫”资料捐赠给南海区档案馆,当中包括援鄂医务人员的机票、请战书、防护服、冲锋衣、医院抗疫画册及大批反映援鄂前中后全过程的照片和视频等战“疫”档案。
“逆行者”中还有佛山519急救志愿服务队、佛山市菠萝救援服务中心人员的身影,他们广泛参与交通站场体温检测、社区防疫、企业复工复产等重点领域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他们的工作照片、请战书、工作证、防护服等,也是南海战“疫”记录的重要资源。
钟南山给南海少年回信被收藏
在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所有人都是亲历者、参与者。西樵实验小学的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参与抗疫,南海档案馆把这些资料留存,作为整个抗疫档案的一部分。
疫情期间,西樵实验小学发动了全校范围内的“少先队员征集令”,学生们以手抄报、绘画、书信、音视频等形式,向英雄致敬、为中国加油。其中,陈佩瑶、欧翘楚、黄俊朝三位学生给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写信表达了自己的崇敬之情,也立下了“长大后要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的誓愿。随后,他们收到了钟南山回信。
得知这一消息后,南海区档案馆与学校取得联系,希望将这些书信收藏起来,作为南海记“疫”的一部分。由于学生写的信已寄出,学生们按照原本书信的内容重新誊写一遍。同时,学校也向档案馆捐赠一批学生在疫情期间创作的画作、绘本、影像材料。
文艺作品记录抗疫点滴
自疫情发生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抗击疫情主题文艺创作,打响了文艺战“疫”,推出了一批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优秀作品。
“己亥年末,庚子岁朝。鼠来豕往,气朗天高……”《庚子南海抗疫赋》共800多字,由佛山市辞赋家段匀雪和南海区作家吴彪华共同创作。长赋成稿后还邀请了佛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海区书法家协会主席罗国平来书写,将其留存在这9.1米的书法长卷中。
《庚子南海抗疫赋》通过文字和书法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记录了南海的抗疫故事,是南海全民战“疫”的真实写照。该文艺作品作为特色档案资料,被南海档案馆收藏。佛山陶艺大师黄志棠的最新陶塑作品《抗疫英雄》已定稿,也准备捐赠给南海区档案馆。
退役军人捐款助力抗击疫情
疫情期间,来自广东、山西、广西等全国13个省份20多个地市的退役军人、原铁道兵五十五团的341名战友,通过微信群筹集了58891元善款,其中,南海的有67名,捐赠金额为12643元,广东省籍的老兵有197人,捐款金额为39773元。2月14日下午,在南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前期指引和工作人员的现场协助下,将善款存入南海区慈善会账户,定向捐赠湖北武汉协和医院。
南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南海区档案馆公众号得知战“疫”档案征集工作信息,主动与档案馆联系,把一张来自13省20个地市341位退役军人的捐款收据移交给档案馆,作为南海记“疫”的一部分。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洪晓诗通讯员高欣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