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不少学校通过家访和联动社会资源等方式,解决学生线上学习困难
确保学生网上学习“不掉线”

■小欣在社工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 受访者供图

■学校老师为小雯送去手机和学习用品。受访者供图
珠江时报讯(记者/罗炽娴通讯员/黄莹莹陈光文谭锦添)3月2日起,南海中小学开展线上新课教学。虽然学校此前已作了大量的网络教学摸底、排查工作,但网络教学效果如何?学生能否自觉居家学习、合理安排作息,是否存在学习或生活困难?这些问题仍牵动着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心。南海不少学校通过家访和联动社会资源的方式,实地解决学生线上学习困难问题。
老师上门解决困难
最近,许多老师都像学生一样,宅家直播授课。但在九江海寿小学,二年级班主任区晓红却到处奔忙。她与学校其他老师一起,利用周六日的时间到部分学生家中家访,为学生解决线上学习困难问题。
“线上教学开始后,学校也着手排查学生网络学习情况,发现有些学生因为家庭困难、学习进度跟不上等原因,没能上课、交作业。”区晓红说。
在摸清情况后,老师们上门探访,询问了学生在家的身体状况、作息时间及学习安排和对学校需求等方面的情况,并协助线上学习困难学生解决终端设备和网络问题。面对家长与学生提出的种种困惑,老师们逐一解答指导,并根据具体情况给出切实有效的调整策略及提高学习效率的方式方法。
区晓红负责的二年级学生中,有三位学生出现线上学习困难。“有个名叫小雯的孩子,因为家庭困难,没能购买设备。我们马上联系热心企业,从奖教奖学基金中拨款购买设备送上门。”区晓红说。担心学生不会用,她登门六七次耐心指导,还专门录制了教学视频,手把手地教学生上网课、交作业。
对于班里其他学生线上学习出现的困难,她也认真了解,对症施策。“学生小源在家能顺利上课,但因为平时学习比较吃力,跟不上进度,我们也对他进行了辅导。”区晓红说。
区晓红是土生土长的海寿人,毕业后,于2017年回到九江海寿小学当老师。停课不停学的这段时间里,她主动承担起带领老师上门家访的任务。“看到孩子们没法上课,我内心很着急,总想着帮他们做点什么。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区晓红说。
社区幸福院成课室
从上周五开始,每天早上8:30,里水旗峰小学二年级学生小欣都会由外公送到北沙社区幸福院。在那里,社工为她准备好了网络学习设备;班主任、科任老师也可以在后台查看她听课、交作业的情况。
家庭条件困难、不具备线上学习条件的小欣,在学校、社区等多方帮助下,成功实现了“学习不掉队、网课不掉线。”
自3月2日开展线上教学后,里水旗峰小学按照“一生一策”要求,对全校师生进行排查,锁定线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扶。学校发现,家住北沙社区的小欣因家庭困难,家里唯一的电子产品就是外公的手机,只能通话不能上网,因此网课开始后,她只能在家翻翻课本,做一些预习。
得知这一情况后,学校迅速联系了北沙社区村委,商量对小欣的帮扶。“考虑到孩子没有上网条件,我们就想到,每天让她的家长送她到社区幸福院上课,提供幸福院的电脑、电视给她使用。”旗峰小学副校长蒲婉云介绍。
“孩子的家庭本身也是低保,平时就是我们重点关注帮扶的对象。这次我们很快跟学校达成共识,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方案。”北沙社区妇女主任黄颖珊说,除了提供场地和设备外,幸福院的社工们还添加了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微信,每天将她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及时反馈给老师。
对于以服务长者为主的社区幸福院来说,小欣的到来,是一个“可爱的例外”。社工李少玲热心、负责,她的孩子跟小欣一样上二年级,所以她早早为小欣准备了必要的学习用品;为保护小欣的视力,社工们还贴心地把电脑换成了护眼的投屏。
“小欣很乖,每天准时来上课。我们会收集她当天的作业交给老师,第二天她来上课的时候,帮她讲解错题。”李少玲说,课间的时候,小欣也会跟她们一起做手工、玩小游戏。
这几天,小欣一堂课不落;课间的眼保健操,她也认认真真完成。昨天,她还跟着社工们一起做手工肥皂,准备送给村里的老人家。“在这里上课,我感觉很开心!”小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