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的颜色
◎许媛
乡愁是什么?是幽静拙朴的青砖小屋,是可以下水嬉戏的河涌,还是瓜果飘香的田野?
要我说,乡愁是有颜色的:有土地般厚重的岁月金黄,有自然强韧的生命绿,也应该是翡翠般耀眼的玉石绿,也是宽厚优雅的古朴灰。
乡村是城市的故园,繁华不能消弭乡音,高楼不能屏蔽乡愁,我想用文字为桨,划进和美乡村彩虹一般的梦境里。
德育课堂的岁月黄
岁月变迁,历史长河浩瀚,家风如同烙印一般,刻在后人的血液思维里,留下永远不能消失的基因。无数姓氏,良好家风汇集,就组成民族的傲骨和卷宗浩帙的辉煌历史。如果说家风有颜色,那么它应该是岁月的金黄。大风浩荡,黄沙吹尽,存留下始终是最为珍贵的古老醇厚的金黄。
在桂城众多古老的村庄里,祠堂里随处可见的岁月黄,庄重肃穆。
跨过高高的门槛,穿过青石板铺就的天井,仰头看堂前,“世代源流远,宗枝奕叶长”鎏金字体金,熠熠生辉。
祠堂是有生命有灵魂的。那些坚如信仰的麻石,那些金色的雕梁,那些温润如玉的青砖,历经几百年风吹日晒,每块砖头,每片青苔都记录着历史,书写了传承。树木本是有生命的,它们长在深山,饱吸天地日月精华,被能工巧匠发现,锯木为匾,刻字成文,雕花着色,筑在墙壁上,从此吸附人间烟火和后人目光的洗礼,那一粒粒岁月黄的繁体字,写下一个个先祖的名字,他们或名闻遐迩,或深藏功名。
在石,在夏南,在中区,在叠南,在平东……在桂城一座座古老的村庄里,矗立着无数珍珠般耀眼的宗祠:伦氏宗祠、宋助教洗公祠、五岭梁氏大宗祠、江氏宗祠、遁叟江公祠,莱公陈公祠、孔大宗祠……那些如星星一般恒久闪耀着光辉的祠堂威严地立在寻常巷陌深处,是民间德育潜移默化的课堂。那镌刻在祠堂墙壁上的家训,一颗颗珍贵的汉字,是岁月打磨后的金黄……如果说乡村振兴是条远行的路,那宗祠的修缮必定是人们的精神明灯。缺失的灵魂在岁月黄的疗愈下,保持善良的初心前行。
海纳百川的古朴灰
灰色是魅力、高雅、底蕴、平衡的颜色,它昭示包容万物,海纳百川。
在桂城平东就有这样的一个百年村庄,据说这里出过三位进士,如今仍书香浓郁。岭南风情灰色古建筑错落林立,玲珑别致的镬耳在房檐展开怀抱,彰显着岭南海纳百川,广迎天下宾客的气度。
穿过灰麻石条的小路,在玲珑的中式店铺间穿行,偶尔,小桥流水间出现一个精致小亭。平东这个往日里“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小村,如今变成高雅的品玉鉴宝文化高地。
翡的典雅白,翠的魅力绿,建筑的古朴灰,向喧嚣繁杂的过往传达和谐安逸的声音。这是传统文化和睦安定,华而不炫的乡村中最高级的颜色:古朴灰。
在小村中穿行,会在小巷深处遇到水月宫和娘妈庙,古建筑典雅灰色的外墙,雕梁画栋的房檐,沧桑温柔,慈爱地收纳人们的敬畏。偶尔有白发老人坐在灰色条石的门槛内,摆上自制的栾樨饼,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抵就是这样子吧。
在桂城,类似于平东这样从百年村庄转化特色产业小镇的地方有七个之多,怎么让产业与环保和谐,让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平衡,这些矛盾考验着基层工作者们的能力。很显然,在桂城,他们找到了乡村振兴的新思路:垃圾分类、综合治理、社区自治公约、融和家、熟人社区、志愿服务等,将桂城无数个沉寂的小乡村打造成广迎天下客,既有文化传承,又有现代技术和工艺的特色产业小镇。
自然乡村的生命绿
绿色是大自然中最有活力的颜色,可以安宁情绪,绿色代表着希望、生命、宁静、环保、成长、生机、青春……没有什么比“生命绿”这个普通又珍贵的颜色更能概括桂城的河涌。
叠滘、孔溪涌、夏南一、中区社区、平东社区、叠南等村的河涌如今焕发绿意盎然的生机,
刷一辆单车,慢悠悠晃荡,绿道犹如一条河,单车如舟,旁边的树影犹如绿海的堤岸,只有寂静的风在耳边呢喃,有时候会恍惚,以为自己划了一叶扁舟在绿海中滑行,不由得把思绪飘入云中,飏起的发丝被风沐洗,灵魂通透,陡然净化为一个明白简单的人。
无意间晃荡到江头村的牌坊前,竟然有些恍惚,仿佛这青灰色麻石砌成的牌坊是一个神奇世界的守门人,将喧闹繁华的都市和安静灵动的水乡隔在这道门前。一穿过这道门,就会抵达另一处绿色的家园。
有白发苍苍的老人,穿着白色麻布褂子,坐在河边的菩提树下,沉在浓稠的往事里,可以借这清风和墙上涂鸦打探他们的往事。
河涌中的一条龙舟,一半埋在河边的泥里,一半龙尾仍张扬着,红色的油漆涂抹成的鳞片清晰可现,它在看时光从河水中流过的身影,它看见岁月长成这苍树的年轮,它在看风景,而人们,把它当成风景。
河涌里,碧绿的水草聚集在一起,河涌两岸生长着薏苡、水鬼蕉、白姜花为生态巢,绿色植物蓬勃的生命力让河涌的水不断净化,现代科技与古老传统相得益彰,那些曾经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古老情景,在不久的将来会得以实现。
我问身边天使般的孩子,如果你是一棵树,你希望你结什么果实。她说我希望能结出绿色的糖果,棉花糖花生糖,那些糖果,都是春天的眼睛……我叹息着拥抱她,心里酥成一锅蜜,绿色的,自然的,果然才是人性本我中最无邪的颜色。
水井,溪流,花草,虫鸣,树木……它们都是乡村绿色的住户。
一边是车水马龙霓虹闪烁的都市,一边是流水潺潺的村庄。时光把绿色的秘密和宝藏隐藏在桂城的村庄里。
在桂城的其他乡村,同样有绿色四处洋溢。一河两岸的风貌再现昔日农耕时代自然景观,文气十足的故事如同光影电影一般,在碧波荡漾的清流上展映,美轮美奂。
绿色的水,绿色的田野,有绿色的观念,造就绿色的乡村。绿色生态文化还原乡村应该有的底色。
如果你不知道理想中的乡村是什么样子,你可来桂城的叠滘;如果你不知道祖辈们洗净腿上泥巴在哪个作坊创下一份基业,你一定得来桂城的平东;如果很久没体会到乡愁这种珍贵情感的滋味,请你来桂城的乡村。这里,乡愁镀上五彩缤纷的颜色:让你有归属感的古朴灰色,文化底蕴的岁月黄,蓬勃生命的自然绿,还有家国团聚的天空蓝,有现代文明和非遗文化共同塑造的中国红……从精神、家风、生态、产业,人们想要的宜居和理想,都在桂城这百里芳华村庄里。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丁当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灯湖文艺”为固定文艺专版,长期向广大市民征集文学、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稿件要求如下:原创作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贴近当下生活,以表现桂城建设成果、人文之美、乡土之情的作品为佳。文学作品体裁不限,非诗歌类1000字内,诗歌25行以内。来稿不退,投稿即视为已授权编辑部修改、刊登;请勿重复投稿,如一稿多投请注明。作品有偿刊登,来稿请附作者真实姓名及有效联系方式。投稿邮箱:dhbhlif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