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志愿者 让医院更有温度
省医南海医院完善志愿者管理制度,更好服务患者

■志愿者参加关爱小镇活动。 通讯员供图
作为省医南海医院志愿队的医务志愿者,小彤一干就是五年;正在大学攻读神经学和营养学专业的她,希望能成为一名医生,为更多人送去温暖。
早在2012年,在“关爱桂城”建设督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心脑血管全病程个案管理医务社工项目进驻省医南海医院,针对患者治疗、康复期间所产生的经济、情绪、社会支持网络、疾病管理等需求,结合社会政策、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组织等资源,运用医院-患者-照顾者-社工-社区“五位一体”的连续性整合照顾服务体系,实现患者从病床到社区康复的院社合作模式。
在项目开展中,一群医务志愿者不仅为患者答疑解惑,还陪伴患者及其家属走过苦痛的日子,给予他们爱与支持。同时,医务志愿者也是医院的好伙伴,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搭建起一座桥梁。近日,项目征集了医务志愿者的小故事,传递志愿服务精神。
五年志愿服务她希望成为医生
医务志愿者小彤是省医南海医院志愿队伍中的一员,做志愿服务已有5年。在广州读高中时,她利用周末回来省医南海医院做志愿者。高考结束后,她几乎每天早起赶第一趟公交车到省医南海医院。
小彤说,在省医南海医院,她见到了许多,也感受到了许多。独自来看病输液的花甲老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陪着来看病的宝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时候,全家人的心思都放在自己身上,请假也要陪孩子来医院;当自己长大了,父母也老了,当他们有病痛的时候,却是一个人孤零零地来。”她说,医院或许是人最无助的地方,在这里可能会迎接新生命的到来,也可能送走一个人。她看着人们匆忙的脚步,慌张的神情,希望自己能帮助他们,让他们能感受到温暖。
在医院里,她还见到了许多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病人,如热性惊厥的小男孩,中风、帕金森、癫痫的患者,这让她感叹,人体的神经系统是那么的精密,却也是那么脆弱,一点点细微的变化都可能引起不可逆的损伤。这让她对神经科学产生了兴趣,想了解更多大脑的奥秘,所以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选择了神经学和营养学。她希望有一天也能成为一名医生,帮助更多的人。
讲好志愿者故事传递服务精神
省医南海医院社工部通过医院志愿者服务这一平台,把一群志同道合、乐于奉献的朋友聚集起来,更好地服务患者。据悉,该项目先后培育了近700名志愿者,他们活跃在医院的各个岗位,引导患者就医排队、预约挂号、使用自助缴费机,帮助有需要的患者推轮椅、教住院患者做手工、陪伴情绪低落的患者。在疫情期间,医务志愿者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协助居民填报信息、测量体温等,正是他们,汇聚点点滴滴的力量,为患者带来了便利,也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支持,让医院的服务更有温度。
本次医务志愿者的故事征集活动,正是为了传播志愿服务精神,感谢医务志愿者的付出与贡献,并希望通过分享他们的故事,将爱与关怀传给更多的人。
“我们也在不断探索,希望让志愿者队伍更加壮大。为此,我们建立了完善的志愿者管理制度,包括招募、培训、日常管理、组织团建、奖惩制度等内容,严格把控志愿者的服务质量,坚持品牌化服务运作。”项目社工表示,他们为医务志愿者提供富有特色的能力提升培训,从医院架构、服务岗位培训,到志愿者的沟通、组织能力提升,以及急救技能、医疗知识培训,让志愿者在服务的同时学有所得。此外,项目也结合医院科室发展和患者服务需求,推动志愿者自主参与志愿服务品牌规范运作,提升志愿者的主动性和参与感。
未来,项目还会打造志愿者之家,让医务志愿者享受到有质量、有温度的服务,同时加强志愿者之间的交流,让医务志愿者队伍联系更加紧密,给予彼此更加强有力的支持。
文/珠江时报记者邹韵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