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浸润处 活力向未来


插画/李世鹏
一座西樵山,勾勒半部岭南史;一片桑基鱼塘,折射水乡人居大智慧;
疾驰的龙舟,沉淀敢为人先的文化基因;
腾跃的醒狮,迸发自立自强的精气神……
南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从西樵山上6000年前的新石器遗址,到秦始皇统一百越设立南海郡;从明代理学和书院空前繁荣,到近代康有为、陈启沅、詹天佑等仁人志士“开眼看世界”;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全国首富县到跻身“广东四小虎”,南海始终领风气之先。
而今,文化力量在南海不断喷涌。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海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文化自信,聚力大文化格局构建,持续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绘就“诗和远方”的新画卷。
城市脉络复兴是活力的有力见证。
西樵山下,桑园围水脉规划正在打开世界级文旅高地新畅想。该规划涉及沿线水脉58公里,规划面积16.29平方公里,将整合联动西樵、九江、丹灶三镇资源,打造成中国智慧的生态文明绿脉、岭南文化的传承创新文脉、水乡人居的美好生活水脉。而在南海城市中轴线上,千灯湖片区正在不断崛起南海文化中心、南海艺术中心等新地标,该片区也在文化的加持下,成功摘得“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荣誉。
从桑园围到新兴的城市中轴,文化涌动的背后是南海以砥砺奋进的姿态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站在岭南广府文化发源地的高度上推进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创新探索。
文化产业兴盛是活力的关键所在。
影视产业蓬勃发展,约400多家影视相关企业落户南海;电竞产业异军突起,粤港澳大湾区电竞文创中心启动,虎牙、欢聚集团等互联网龙头企业成功进驻,王者荣耀KPL战队GK俱乐部落户南海。
2020年,南海文化产业总产值约948.86亿元,文化产业已成为南海支柱产业。
人们的幸福感是活力持续的根本保障。
南海四度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区)”,文化润民是最重要的密码之一。南海成功构建“十分钟文化圈”“十分钟体育健身圈”,家门口的智慧图书馆、社区体育公园既有高颜值更有高品质,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光和热,照亮人们触手可及的美好生活。
截至2020年底,南海常住人口366.72万人,其中18岁至45岁的青壮年群体有192.6万人,占比超五成。越来越多怀揣梦想的“后浪”涌动南海,在南海这座古老而青春、充满烟火味的城市里,找到奋斗的共鸣,开辟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以文聚力,笃行不怠。
在新时代第一个五年,南海提出全面打造品质彰显、幸福宜居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在不同场合多次指出,必须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推动产业活力、城市活力、人的活力全面迸发。
可以看出,在城市谋篇布局中,文化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南海提出打造“三带三区”文旅发展格局,目的就是塑造更加鲜明独特的城市文化,更好地为南海经济社会发展赋能,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成果。
激扬文化自信,勇立时代潮头。文化创新,正在交融汇聚成一条生生不息的大动脉,融入南海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之中,为南海创造广阔的想象空间。
在全面打造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新征程上,南海将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奋力谱写新时代南海文化繁荣发展新篇章,持续绽放这座千年古郡的新魅力。
文化南海,滔滔向前,生生不
息!
南海文化高光时刻
公共文化服务
2014年
9月
南海区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获评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
11月
南海区通过复查继续保留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
2017年
9月
南海区高分获评广东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2019年
9月
南海区智慧图书馆(24小时读书驿站)项目获评广东省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桑园围入选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西樵山下基塘农业系统入选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西樵山采石场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樵镇、松塘村、烟桥村等一批古镇(村)获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等
●狮舞(广东醒狮)、十番音乐(佛山十番)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文化产业
●西樵山狮王争霸赛获评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赛事
●南海获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武术文化交流中心落户南海
●“南海有礼”系列文创产品成为全省唯一入选“2021年度中国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开发案例”
●南海以奖代补提振文旅行业发展信心政策成为全省唯一入选“2021年度中国旅游行业助企纾困典型案例”
●千灯湖片区、听音湖片区分别入选国家级、市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04~05以文化创新激发城市活力的南海探索
06文化+ 为高质量发展蓄能增势
07文化润民南海人的“幸福密码”
08文化振兴 开创基层治理新气象
09文化赋能城市发展 光靠出圈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