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有球场 处处闻哨声
南海百村(居)篮球赛火爆 15年,在掀起全民健身热潮的同时推动村居基层治理


6月28日,南海区百村(居)篮球赛全面开赛。接下来,南海各个村(居)的村民晚饭后可以结伴到村里的篮球场看球赛,届时遍布南海各村居的篮球场将更加热闹。
这正是百村赛的魅力。自2005年起,南海区百村(居)篮球赛每年举行,参与村居数不断增加。经过多年培育,百村(居)篮球赛等群体运动在南海掀起全民健身热潮,形成休闲健身的风尚,群众对村居的归属感不断增强,更有利于推动基层治理。
“全民篮球”热潮火爆 15年
半夜两点去文化站门口排队,只为抢一张篮球票;原本免费的门票被热炒到200元……百村赛举办15年来,这些场景是不少球迷的共同记忆。
“露天球场比赛,村民爬到树上看。”至今,大岸青体篮球队队长何永发的手机上还存着当时比赛的场景,“村民会赶来为本村球队加油助威,有些人则冲着明星球员去看。”
15年来,百村赛中涌现出一批本土明星球员:桂城“平西球王”周柱钜、西樵“牛根”吴远根……他们以精湛的球技培养了一批忠实球迷,在一定程度上掀起了“全民篮球”热潮。
事实上,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南海已经村村有球场、处处闻哨声,再加上赛事、明星队员的“推波助澜”,南海这股“全民篮球”热潮刮足15年。
篮球比赛提升村居凝聚力
对大冲篮球队队员陈家彬而言,百村(居)篮球赛意义特殊。十几年前,他被教练“慧眼识珠”选进篮球队,规律的训练让一向懒散贪玩的他变得积极进取,还学会和队友团结协作。
篮球改变了一个人,也改变了一个村。
十几年前,听说要去儒溪村,很多摩的司机都摇头拒载,“那时候我们村打架的人多,民风彪悍。”曾荣获百村(居)篮球赛MVP的儒溪村民余广伟说,后来儒溪队在百村(居)篮球赛中脱颖而出,大家提起儒溪,第一反应就成了“儒溪的篮球队很厉害”,提起打架的人变少了。“篮球运动传递着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别人对儒溪村的看法。”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上世纪九十年代,西樵提出“远离赌场,走进球场”的口号,在各条村(居)建起了篮球场。百村(居)篮球赛的举办,吸引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或在球场上训练强身健体,或在球场边为本村球队呐喊。
“这个赛事的参与者和球队组织者当中,很多是村居一线党员干部。他们在组织参赛的过程中,无形中增强了和村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推动了村民凝聚力向心力的形成。”南海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梁惠颜说。
球赛激发村民荣誉感归属感
2004年,陈旺弟当上儒溪村干部后,花了很多精力在调解矛盾纠纷上,这让她很头疼,“都腾不出精力搞发展了。”她想起联新村,因为群众性体育运动多,大家积极参与,好像矛盾也变少。“这或许是个突破口。”她便牵头组织了村居篮球赛。
“篮球赛涉及到村与村,甚至镇街与镇街的比拼,村民肯定都希望自己村能赢,这时就充分激发出村民对本村、本镇的荣誉感、归属感。”陈旺弟说,这种感觉会催使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一个个小细节印证了她的期望。比如,遇到下雨,室外球场有积水,围观的村民会主动清扫,甚至有村民搬出自家的板凳给观众坐。陈旺弟说,这种“齐心协力”的行为还延伸到更多方面。
“比如今年推进的‘三清三拆三整治’,村民都非常配合。有的甚至追着我们要求赶紧清理。”陈旺弟说,“近年来,需要村民参与的工作越来越好做,虽然不敢说球赛是主要原因,但多少会有一点助力。”
大岸村党委副书记潘文波对此也有感触,“开展工作遇到‘刺头’,第一反应就是这人认不认识篮球队员。”潘文波说,依靠篮球运动带来的影响,可以促进基层治理问题的解决。
故事
昔日跟着爸爸打球如今女儿场边打气
在大冲,很多小孩从五六岁就开始看球、打球,尤其是男生,打篮球是他们业余生活的主线。梁杰文是大冲篮球队队员,也是里水镇篮球队队员,多次代表里水参加市、区的篮球赛,取得不错的成绩。
“我爸爸梁志菘曾是村里的顶尖球员,受他的影响,我从小就喜欢打篮球。”梁杰文说,他小学三年级加入学校篮球队,读初二的时候被选入大冲篮球队,算是当时比较年轻的球员。
“虽然只是一项群众性比赛,但是队员们在一起训练、比赛,在打球中逐渐加深了大家的感情,增强了村居凝聚力。”梁杰文说。如今,每当有比赛时,梁杰文还会带着老婆、女儿到现场观看,让篮球的种子从小埋藏在孩子心中。
里水大冲篮球队领队吕永均说,在大冲社区,这样父传子的例子比比皆是。每到大冲比赛的时候,总会看到大冲的居民携老带幼地前往现场支持,有的甚至只有几岁,也在旁边呐喊助威,正是有着这样的传承,大冲篮球才得以一步步地发展下去。
文/珠江时报记者 程虹 苏绮玲
特约通讯员 陈志健 金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