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政协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务委员会会议
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 赋能环两江先行区建设

■南海探索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图为听音湖上的氢能游船。(资料图片)

珠江时报讯记者戴欢婷黄婷通讯员麦盛彬报道4月24日,西樵山下,听音湖畔,南海区政协在有为馆内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务委员会会议,围绕“培育环两江先行区文化+产业新业态,赋能南海高质量打造人文经济引领区”这一主题,政协委员、部门代表、文旅业界人士等畅所欲言,为南海用好文化+“超级跳板”出谋划策。
环两江先行区是佛山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大部署,更是南海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迈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建设过程中,南海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如何将“+”价值最大化,实现1+1>2?
谈优势,委员们指向明确: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的“文化+”产业资源集聚,47个重点文旅项目计划投资超100亿元……
谈不足,委员们直奔主题:南海集中打造西樵山文化、大地艺术节、“龙超”“墟游记”等IP,但在深度、广度和影响力上仍有差距……
大家既有具体的思考:建议在环两江先行区里打造“武馆街”,让游客不仅能观赏武术表演,还能学一招半式;也有未来的考量:“文化+”产业全链条融合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有人提议,有人附议,有人续议,委员和专家碰撞的思想火花不一而足。
建设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文旅开路打头阵。南海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文广旅体局局长刘夏远概括了接下来的重点:用宣传凝聚共识、用活动营造氛围、用项目留住消费、用品牌塑造城市形象。
2024年是南海的人文经济元年,南海在“文化+”产业新业态上做了很多努力。南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方华刚抛出了一组成效数据:2024年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502.16万人次,同比增长41.62%;旅游总收入255.47亿元,同比增长36.21%。他表示,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是全区打造湾区演艺新高地、湾区文商旅消费新高地的核心区域,下一步将对西江、北江水路的生态、产业、环境、文化等要素进行系统性的资源盘活,加大力度打造和培育“文化+”的消费场景。
在南海区政协主席刘光辉看来,市委、区委部署推进环两江先行区、人文经济引领区建设,对南海西部镇街的发展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政协委员要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持续为人文经济发展献计出力,继续围绕人文经济建设的重点领域、重点问题,深入调研和协商建言,为人文经济引领区建设凝聚更多人心和力量。
【现场金点子】
形成“赛事IP+陶瓷产品+场景体验”产业链
南海区政协常委、广东新润成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关伟洪:
“文化+”产业全链条融合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建议挖掘本土文化元素打造地域特色IP,成立文化研究团队,挖掘西樵山、桑园围等本土文化资源,建元素数据库,鼓励企业将其融入产品设计,开发“西樵山系列”等特色产品,还可结合“龙超”赛事设计“龙舟纹瓷砖”,形成“赛事IP+陶瓷产品+场景体验”产业链。
打造“武馆街”沉浸式场景
南海区政协委员、佛山市博文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易富贤:
“文化+消费”要抓住每个人“一生要出片”的社交分享心态,才能让消费“火”起来。建议可在环两江先行区里打造“武馆街”,设计“黄飞鸿互动擂台”“咏春沉浸式剧场”等场景,让游客不仅能观赏武术表演,还能穿上传统练功服,跟随师父学习一招半式,从而大幅提升体验价值和消费意愿。
着重在地铁方面进行突围
南海区政协委员、区交通运输局总规划师李兴义:
俗话说“路通财通事事通”,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的交通,应着重在地铁方面进行突围。按照佛山市轨道建设规划,2号线二期南庄到西樵山段长约9公里,新设置4个站,其中南海3个站。这样一来,2号线直连广州南站,也可换乘1号线直连佛山、广州的中心城区,西樵山站位于西樵山文旅核心区东侧,地铁出行的便利将会吸引广佛核心区群众到听音湖及周边景区。
构建融合型产业矩阵
南海区政协委员、海逸集团董事长潘志勇:
这是一场发现价值、重塑价值,奋进新征程的关键之战,建议创新打造“文娱引流+产业孵化”双轮驱动模式,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永不落幕的产业与消费生态圈。具体可以构建“艺术+运动+潮玩+定制家居”的融合型产业矩阵,形成多元素主题街区与新经济产业集聚区。
打造“江山文明与智造文化融合示范区”
中国策划研究院执行院长、广东省乡村休闲产业发展智库专家陈荣彪:
环两江先行区的建设,既源于佛山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布局。
南海片区处于中心枢纽位置,不仅是历史文化底蕴、岭南水乡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区域,也是近年来工业项目落地的主要区域,创新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
环两江先行区可以打造为“江山文明与智造文化融合示范区”,以“山水工业文明共生”为核心理念,通过“江山文明+制造底色+功夫文化”三大路径,破解工业制造城市文旅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