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花
◎袁伟建
在乡下,40岁的马兰是人们茶余饭后热衷八卦的对象。刘大爷说:“多好的姑娘,打着灯笼都难找。”龚六婶接着话茬说:“是啊,咱们村就数她读书多,这么好的女子,怎么就嫁不出去呢?”
光棍六指头道:“是不是像城里的姑娘,书读多了,习惯自己陪伴自己。”
2009年,马兰回到自己的家乡教书,起初成为了父亲手下唯一的一名女教师。马兰对她父亲说:“爹,往后学校的事我来替您。”
听说马兰回村里教书,众人先是震惊,而后惊喜,大多数人都是马兰父亲或是母亲的学生。想当年就是没听马兰父母的劝诫,没好好读书,早早便到外面打工去了。
刚开始,外面传言马兰在省城读研时,谈了个男朋友,最后被人甩了,回村里教书,只是回家疗伤。等伤好了,还是要回省城的。
马兰在村小学一待就是六年,在这六年里,马兰所在的班级没有一个学生退学。曾经怀疑她会离开的乡亲,从外边打工回家就到马兰家打听自家孩子的情况,并拜托马兰严格管教,希望孩子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
马兰在省城读研的时候,谈了一场炽热的恋爱。她爱的男生祥子也来自偏远农村。当年保送到湖南师大,在校时就出版了诗集,加入了省作协。尚未毕业,各大杂志社和报社就向他递来了橄榄枝。
马兰是祥子的师妹,她对祥子的迷恋,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个港台明星。马兰甚至规划好了他们的未来,留在省城教书,让祥子去省电视台做记者或省某某杂志社当编辑。
然而让马兰没想到的是,祥子选择回自己的家乡教书。他告诉马兰,他的母亲也是一位乡村教师,他父亲在5岁那年就离开了人世。是他的母亲一手将他抚养长大的,他答应过母亲,毕业后回到家乡接母亲的班,继续当一名乡村教师。他也曾劝马兰,让她也一起去他的家乡。
马兰说:“我们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好不容易能在省城工作,那可是无数大学生的梦想啊!”
最终经不住马兰的苦苦哀求,祥子答复马兰,让马兰等他六年,他回家乡的乡村小学教满一届,就去找马兰。
天有不测风云,祥子回到家乡任教第三年。2008年那场大雪,他像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车去给大山里的一个学生做家访,返回时,天黑路滑,摩托车和人一同掉入山崖下。后来村民找到祥子时,他像一名战士一样,被大雪冻成了一座雕像!
马兰给祥子打了无数遍电话,发了数不清的短信,都如泥牛入海。突然联系不上祥子,她的心像被掏空了。马兰决定去找他。从省城坐火车到市里,再转汽车到小镇,再步行三个多小时她来到了湘西的一个偏远山里。
当她推开那扇似曾熟悉又陌生的木门时,心中忐忑不安,屋里没人,她看见他的照片却挂在神台上,她颤抖的手,想扶住点什么,可空空如也的屋子,让她猝不及防摔倒在地。
不知过了多久,她醒过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一位白发苍苍的妇人守在床前,她的眼泪忍不住滚落下来。
“兰兰,别怪阿姨自私,祥子从小就没了父亲,是村里接济我们娘俩。我就想着祥子毕业后回村里教书回报乡亲,只怪祥子命不好。孩子,祥子生前跟我讲过你们的事,他日夜思念着你,这是他生前每天给你写的情诗,还有一个学生家访调查笔记本,现在托付给你保管,他在后山上坡种了许多马兰花,他就睡在那里。”
第二天,天还没亮,马兰悄悄起床,把随身带着的五千元工资压在被子下
面,然后来到祥子坟前祭拜了他。坟前长满了马兰花,她想起刚认识祥子的时候,祥子给她写的第一首情诗《马兰花》。
马兰打开祥子写给自己的那些情诗,不由得想起在学校的幸福时光,和祥子第一次约会,祥子便说:“你的名字很特别,像我乡下路边的马兰花。”后来祥子的宿舍摆满了一盆盆马兰花,在他回到乡下教书时,教室也摆放着马兰花。
另一本笔记,是祥子三年来,记录着翻山越岭做家访的心得,还有当地村民生活的艰辛。
马兰研究生毕业后在省城一所私立学校教英语,男友祥子的突然离去,让她决定完成祥子未完成的使命,回到乡下教书。
去年马兰被评为省优秀教师,省委书记亲自为马兰颁的奖。
有记者要采访马兰,她告诉那位记者,还有一人更值得去采访。马兰带着记者从省城驱车三百多公里来到祥子的家乡。
晚间新闻插播了这样一个镜头,省优秀教师马兰把荣誉证书放在一个开满马兰花的墓地上,身后整齐站着一群戴着红领巾,身穿校服的少年唱着“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