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上西村“两委”干部关庆昌:
志愿者“大总管” 凝聚力量有一手

■关庆昌工作场景。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对九江上西村“两委”干部关庆昌而言,不仅是一个承诺,更是行为准则。
2009年,他进入上西村委会工作,从部队文书到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再到“两委”干部,身份在变,为民的初心不变。坚持发挥志愿引导作用,在群众参与上做加法,写好基层善治文章……关庆昌扎实跟进“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在他的推动下,上西村的志愿者人数不断增加,占村内户籍人口比例从不足0.8%上升至10%,上西村也连续多年获评南海区最美志愿服务村、南海区最佳志愿服务组织,2023年更获评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单位。
村居“和事佬” 善解村民矛盾纠纷
“昌,德叔围挡了鱼塘,镇城管要求拆除围挡,你看看怎样处理?”“项目工地旁有棵大榕树,要不要砍?”……5分钟,关庆昌就接听了7通电话。“早习惯了。”他笑着说,基层工作就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每一件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必须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在军营里摸爬滚打的两年,培养了关庆昌积极向上、一心为民的品质。
依托九江镇“1258”基层治理创新工作法,2015年,上西村建立了街坊会,不断扩大“党员+社工+义工”党群志愿服务队。作为街坊会一员,关庆昌遇过不少“烫手山芋”。“邻里间以和为贵,社区才能和谐稳定。”他说,作为村的“两委”干部,调解居民间的矛盾是他的职责。
曾经有两户相邻的居民,因为屋檐漏水问题产生很大矛盾,积怨数年之久,后来更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左邻右舍也不安宁。关庆昌和志愿者一起深入走访,了解具体情况。
了解到双方矛盾“症结”后,关庆昌带领街坊会志愿者组成“攻坚”团队,组织相关户主召开协调会议,从法、理、情等角度,苦口婆心对矛盾双方进行“攻心”劝导。经过多次耐心调解,最终漏水方愿意加装接水管,矛盾化解,也解决了左邻右舍的烦心事,促进村的和谐发展。
“村干部直接面对群众,一言一行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从事基层工作15年,关庆昌从来不忘为民初心,协助解决邻里间的小纠纷、小矛盾,助力上西村构建起共谋共建的善治格局。
“庆昌一步一个脚印把职责内的事情做到最好,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也收获了口碑。”同事曾秀环说,关庆昌在工作时处处彰显着“严于律己、不计得失”的军人本色。
活动“全能手” 策划主持都在行
关庆昌在上西村委会分管团委、河涌管理、社会组织与管理等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把每件事理顺、做好,很有挑战性,要有坚韧的性格和开阔的思路。”得益于部队文书的经历,关庆昌养成了有条理、善归纳、肯思考、勤动手的工作习惯,这也让他在新角色下快速成长为“六边形战士”,从容应对各种“疑难杂症”。
“组织策划、活动主持、培训志愿服务队等,他都行。”说起关庆昌的技能,上西村委会工作人员冯靖雯连连称赞,“他是很靠谱的队友”。面对称赞,关庆昌笑笑说:“提升技能,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
此外,关庆昌还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每月不定期组织开展政策宣讲、志愿服务、文体比赛、街长巷长问题反馈座谈会等活动,发动群众参与和美大使、社区美容师、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大力宣传上西村的治理成果。
2023年,上西村举办“千人万围”龙船饭活动,筵开800席。“关庆昌承担起策划重任,全流程跟进活动,事后还进行了复盘。”曾秀环说,此次活动深受群众喜欢,既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又拉近了邻里间的距离,令上西村“创熟”工作更上一层楼。
志愿“大总管” 带动村民齐参与
志愿服务常被称为“温暖人间的最美风景”,近年来,南海高度重视和发挥志愿服务的力量,赋能基层治理。经过15年的培育和发展,上西村的志愿者人数从2010年的52人发展壮大到现在的600多人,年龄从5岁至75岁不等,占村内户籍人口的10%,志愿服务力量的动能被持续激发。
关庆昌正是上西村600多名志愿者的“大总管”。近年来,他紧紧围绕“全民共建,和美上西”志愿服务品牌,在人居环境整治、“四小园”建设、环境绿化美化等工作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身作则冲在最前,在志愿者队伍中形成较强的号召力。
“他全身心投入志愿服务事业,还带动同事、义工队、居民一起参与,让志愿精神在上西闪闪发光。”冯靖雯说。
在关庆昌的带动下,9支志愿服务队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增进邻里感情和社区认同感为目标,在社区安全生产、社会保障等方面发光发热。2023年,上西村荣获南海区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奖、南海区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奖。
翻看关庆昌的微信朋友圈,被置顶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标签,也是他作为上西村委会“两委”干部一心为民的生动注脚。
统筹/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程虹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汤晓冰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曹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