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4年07月24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习近平致电祝贺卡加梅当选连任卢旺达总统
    • 习近平向第六届中俄能源商务论坛致贺信
    •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精神
    •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再上新台阶
    • 树牢风险意识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 运用系统思维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产业转型
    • 清沟倒盆灭蚊从源头切断登革热传播途径
    • 南海农村集体经济“焕新”了

    第A02版:要闻

    • 凝聚力量抓落实开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
    • 南海农村集体经济“焕新”了

    第A03版:要闻

    • 他创业6年后回农村啃“硬骨头”
    • 萌娃解锁新技能体验劳动美
    • 谁是 PLC技术状元?快来参加这场比赛
    • 以舞会友添彩快乐暑假

    第A04版:要闻

    • 半年上新 68公里专用道市民乐享“健步悦骑”
    • 情侣分手算旧账切勿积怨在心
    • p37

    第A05版:经济

    • 今年已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46个
    • 有文化的旧厂房成了青年潮聚地
    • 九江临港国际产业社区又一项目封顶
    • 政银企精准对接加快企业上市步伐
    • p42

    第A06版:镇街

    • 人人齐动手共防登革热
    • 搭创业舞台让大学生“爆改”旧房
    • 学新知识交新朋友打开广阔成长空间
    • 小学生参观书画展陶冶情操充实假期

    第A07版:镇街

    • 视察项目“进度条”检验民生“成绩单”
    • 为户外工作者送去降暑“凉”方
    • 展示绿美烟南成果形成绿美治理共识
    • 心存侥幸偷建抢建执法人员强拆违建
    • 寻目击证人
    • p47

    第A08版:健康

    • 三伏天晒背养生火了!
  •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A02:要闻

南海农村集体经济“焕新”了

去年以来共有11个村(社区)成立村公司,农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

2024年07月24日

■北区村是南海最后一个纯渔民的村落。

在桂城街道凤鸣社区北区村,农村职业经理人符耀强望向窗外,眼前是一片低矮、破旧的厂房,可他的眼里却有光。近期,他牵线一家文旅公司前来考察,对方对北区村的渔文化很感兴趣,“我们计划将渔市场改造成有渔文化特色的网红打卡点,将这些空置厂房改造为文创集市空间。”

北区村是南海首批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设立公司的村居之一,也是农村职业经理人试点村。去年以来,南海共有11个村(社区)成立村公司,累计选派31位职业经理人,这是南海农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的缩影。

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如何突破“焕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这让符耀强和其他农村职业经理人深感振奋,“更有闯市场的底气和勇气,为南海农村集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

小村庄闯进“大市场”

“如何激活现有资源,带动村集体增收?”这是2007年,原北区村委会成员日思夜想的课题。

北区村是南海最后一个纯渔民的村落,长期无产业,被列入南海区相对薄弱村(社区)行列。直到一次义务的河道清洁工作,让北区村找到解题思路:渔民熟水性,干这行最适合。2007年起,在桂城街道的帮扶下,北区经联社承接河道保洁工作,30多名渔民实现转产转业。

近年,北区经联社承接的标的额接近400万元临界值,无法承接金额更大的业务。统一承租7个厂房的房地产公司撤出,厂房沦为临时停车场,村集体三分之一的收入被“砍断”。

班子成员很快转变思维:发展不能只靠政府“投喂”,一味接受“庇护”难以成长,农村集体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融入市场。

恰逢其时,南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设立公司。2023年,佛山市南海区凤鸣北区公共服务运营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年6月,公司承接项目总额超1300万元,服务范围扩张至桂城街道一环以东的大部分内河涌,保洁队伍壮大至130多人。

村公司迈过“从0到1”的阶段,“如何经营、谁来经营”却成了绕不开的问题。在北区经联社社委卢碧云看来,乡村经营,必须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区级层面提早谋划,启动农村职业经理人选派工作。来自南海区城建投公司的符耀强作为首批选派者下沉北区村,用了两个月深入调研,整理出一份5000多字的综合发展计划书。

计划书直击公司运作瓶颈。“一方面通过员工培训、制定工作准则来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完善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等管理层架构,引育一批经营、管理人才,逐步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符耀强说。

一部分“好苗子”已被选拔出来。40岁的谭伟松当过货车司机,进入公司后负责垃圾车清运,兼管片区人员的日常考勤、工作质量,“现在月薪4500元,有晋升渠道,干事越来越有奔头。”

“除了河道保洁,北区村还能做什么?”符耀强在计划书中给出思考:延伸资源长板,开拓新工业区、商业体物业管理业务;从场景突破,盘活沉睡物业,打造渔文化文旅示范点,优化整村产业结构。

涌入乡村热土的农村职业经理人为乡村经营、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理念新气象,但在采访中,符耀强一针见血地指出,“摸着石头过河”时一些痛点凸显,比如村属公司的经营权限下放不足,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在农村“水土不服”等。他期盼能有更多瞄准痛点的政策出台,为村办企业的发展路径找到最优解。

“小切口”做好“大文章”

凤鸣社区“人少钱少地少”,却能通过成立村集体公司化企业,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致富。这在南海并非个例,丹灶荷村、西樵上金瓯、狮山招大等都是如此。

改革步入攻坚期、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越往后,越需要高位起跳的行稳致远。

于南海而言,222个涉农村(社区),2271个村(居)集体经济组织,是南海改革发展的“主战场”。与时偕行“深化”改革,要直面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但更需要从“小切口”做好“大文章”。

今年上半年,南海印发《关于推进南海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通过十大举措,加快建立全区新型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进一步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盘活土地,破解“土地碎片化”难题。近年,南海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农村集体土地持续增值。里水逢涌村腾退项目运用“三券合一”(地券+房券+绿券),所兑换的产业保障房能为村居保障持续性收入,租金收入增长超7倍。

路径更新,摆脱“租赁经济”依赖。经济下行,“租赁经济”抗风险能力持续减弱,“动刀子”要“进”也要“稳”。里水北沙通过公司化运营,推动文旅资源市场化,打响“红色北沙”旅游品牌,还吸引了年轻人回乡创业;丹灶东联试水“分润模式”,除了租金收入,还可从项目经营中分成30%的收益,约定收益兜底,让集体资产效益最大化。

创新模式,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2023年,南海创新“五合一”投资模式,率先推出“共富一号”资管产品,撬动1000多万元农村集体资金进行托管投资。此前,南海全面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改革,全面完成了清产核资,全面实行了集体资产区级网上交易。

统筹兼顾,以“小”搏“大”。去年,南海全区集体经济组织总体实现“分六留四”。狮山朗沙、里水鹤峰等社区,则通过推广股份分红积分制,以“小积分”撬动社会“大治理”。

市场思维,“亿+1”共富。南海提出,力争到2027年全区年度集体经济收入超1亿元的村(居)达到70个,通过亿元村+上市企业、亿元村+金融机构、亿元村+职业经理人,南海农村发展底气更足。

去年12月,“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发布,《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化改革唤醒沉睡资本增值保值》榜上有名。而今迈步从头越,南海如何继续用好关键一招,值得期待。

策划/柳刚统筹/刘海波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梁慧恩程虹实习生张梓杨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