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4年06月12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发布新修订的《军队审计条例》
    •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
    • 坚定不移推动五金产业转型升级
    • 慕“龙”而来南海端午假期迎客62.4万人次
    • 同比增长9.8%端午消费市场亮点纷呈
    • 时隔多年南海再登《人民日报》头版
    • “龙超”火上央媒传递了哪些信号?

    第A02版:要闻

    • “龙超”火上央媒的背后传递了哪些信号?

    第A03版:要闻

    • 上午游龙表演下午龙舟竞渡
    • 逛景区看龙舟赛旅港乡亲回家了
    • 助力女大学生创业就业
    • 佛山中小学暑假时间确定

    第A04版:要闻

    • 端午大过年传统亦新潮
    • 做手作展才艺“花式”过端午
    • p28

    第A05版:要闻

    • 治水兴水久久为功一片湖带活一座城
    • 从臭水湖到“城市会客厅”

    第A06版:经济

    • 立足自主研发掌握关键技术
    • 新材料锻造新未来筑牢居家生活防火墙
    • 里水企业家赴泉州取经党建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第A07版:镇街

    • 暖心“Bus”让陌邻变睦邻
    • 识笋挖笋品笋亲子探寻“笋文化”
    • 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企业被罚2万元
    • p52

    第A08版:视野

    • 查分录取防诈骗“撒欢”要注意安全
  •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下一篇

A04:要闻

南海区文化馆举行端午节主题活动

做手作展才艺“花式”过端午

2024年06月12日

■花艺老师耐心教孩子们创作花艺作品。

珠江时报讯记者黎小燕通讯员钟春红摄影报道制作艾草手作、欣赏名家书法展、观看舞蹈展演……6月10日,南海区文化馆举行730剧场系列活动之端午节主题活动,以满满的仪式感让大小朋友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艾草变手作传统节日有新玩法

作为端午节重要习俗之一,端午插艾由来已久。不同于“传统味道”,南海区文化馆里的少儿手作花艺展充满了“有趣的灵魂”。

现场,一众花艺老师将端午节风俗习惯和制作步骤娓娓道来。“艾草有长有短,要摆得有高有低,这样就会有一个错落的层次,更加美观。”在花艺老师的传授下,90多位孩子分批把艾草、菖蒲、鲜花和竹编、粽子叶搭配出各具特色的花艺手作。

南海中心小学一年级学生邓雅莛花了20多分钟就完成了粽子造型的艾草花束。“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不仅让孩子感受端午节传统文化,还能提升孩子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邓雅莛妈妈对活动称赞不已。

“端午节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历久弥新。”佛山市插花花艺协会会长邓媚少介绍,本次花艺手作展根据小朋友的动手能力和心理特点简化了制作流程,深受大小朋友欢迎。

●端午展才艺全民艺术共创共享

除了少儿手作花艺展外,南海区文化馆还举行了“童心诗话”青少年原创诗词暨名家书法展、李老师舞蹈学校第一届中国舞“单、双、三”精品展演等活动,以“手作+舞蹈+展览”的形式,营造全民参与、互动、共享的端午节日氛围。

其中,书法展由百位书法家对100首青少年的原创诗词用书法的形式进行了再创作。展览现场,一幅幅精美的诗词书法作品整齐排列,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青少年的原创诗词作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100位书法名家的挥毫泼墨更是让人叹为观止,作品风格多样,笔力遒劲。

舞蹈精品展演则在文化馆三楼多功能演艺大厅举办,近50位舞蹈小精灵同台献艺,用活泼灵动的舞姿、生动形象的表演,绽放属于自己的风采。

这些孩子中有的第一次登台独舞,有的是学习独舞几年却没有单独的舞台表演。“这样的活动很有意思,可以更好地展示自我,也可以看其他小朋友的表演,互相学习借鉴。”展演学员张雅倩说。

今年,南海区文化馆创新打造“百千万艺课堂”系列公益培训课程,并通过盘活社会资源,探索全民艺术共创共享新模式。截至目前,已有“转角遇见花艺”、李老师舞蹈学校、可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容雅文化艺术培训有限公司等25家成员单位加入,将文化服务主体从“单打独唱”升级为多元力量的“共建共享”,通过精彩活动搭建起群众自我创作、自我参与、自我表现的文艺舞台。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