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臭水湖到“城市会客厅”
延伸阅读
筼筜湖位于厦门岛西部,旧称筼筜港,原是一片天然的港湾。20世纪70年代,厦门大规模围海造田,筼筜港由此成为内湖。由于地处城市核心区,筼筜湖周边集聚了上百家工厂,当中不少是污染严重的化工厂。
因为重度污染,筼筜湖成了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臭水湖。转机发生在1988年3月,一场关于加强筼筜湖综合治理的专题会议举行。会上,厦门市成立了筼筜湖治理领导小组,明确了“市长亲自抓治湖”“市财政今明两年每年拨1000万元”,并创造性地将治湖方略总结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方针。
早期参与截污工作的谢天宏表示,环湖周边工业企业全部关停、外迁,修建污水厂和实施环湖截污等工程,通过改造分流污水管和污水泵站以及多处排洪沟沟口,提升湖区水质。
筼筜湖保护中心高级工程师傅迅毅介绍,技术人员因地制宜,创造出“引潮活水”技术。通过建设西堤闸门和导流堤,利用自然潮差,引西海域海水入湖,搞活水体。
筼筜湖综合治理在3年后初见成效,实现了“湖水基本不臭”的目标。水质变好了,白鹭回来了。1992年,筼筜湖上迎来一场久违的龙舟赛。
30多年来,厦门始终坚持20字治湖方针,接续开展五轮筼筜湖综合整治工作,共投入资金约20亿元。如今,蝶变的筼筜湖已成为厦门的“城市会客厅”,是市民休闲健身观景的好去处,还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玩。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