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4年06月12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发布新修订的《军队审计条例》
    •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
    • 坚定不移推动五金产业转型升级
    • 慕“龙”而来南海端午假期迎客62.4万人次
    • 同比增长9.8%端午消费市场亮点纷呈
    • 时隔多年南海再登《人民日报》头版
    • “龙超”火上央媒传递了哪些信号?

    第A02版:要闻

    • “龙超”火上央媒的背后传递了哪些信号?

    第A03版:要闻

    • 上午游龙表演下午龙舟竞渡
    • 逛景区看龙舟赛旅港乡亲回家了
    • 助力女大学生创业就业
    • 佛山中小学暑假时间确定

    第A04版:要闻

    • 端午大过年传统亦新潮
    • 做手作展才艺“花式”过端午
    • p28

    第A05版:要闻

    • 治水兴水久久为功一片湖带活一座城
    • 从臭水湖到“城市会客厅”

    第A06版:经济

    • 立足自主研发掌握关键技术
    • 新材料锻造新未来筑牢居家生活防火墙
    • 里水企业家赴泉州取经党建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第A07版:镇街

    • 暖心“Bus”让陌邻变睦邻
    • 识笋挖笋品笋亲子探寻“笋文化”
    • 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企业被罚2万元
    • p52

    第A08版:视野

    • 查分录取防诈骗“撒欢”要注意安全
  • 数字报首页

A02:要闻

端午龙舟季南海“龙超”全网总浏览量超35亿次,实现超大流量强势传播

“龙超”火上央媒的背后传递了哪些信号?

2024年06月12日

■西樵“半山扒龙船”盛况。 ■丹灶单人龙舟赛中,160艘龙舟上演13.14公里单人狂飙。

■新华社报道叠滘龙船漂移大赛盛况。 (报道截图)

南海“龙超”端午龙舟季成绩单

“大报大台”关注

●各级新闻媒体关于南海端午龙舟季的报道超2800篇

●央媒报道超200篇

●人民日报20次聚焦

●央视总台各大栏目播出与南海龙舟相关新闻超172分钟网络“出圈”截至6月10日晚上6时

●佛山网络创作者联盟创作发布相关作品超4500条

●全网播放量超过17亿次,单条作品点赞量超137.6万

今年端午,九江双蒸2024南海“龙超”一路狂飙。各类社交媒体平台相关话题多次登上全国热榜第一,全网总浏览量超35亿次,实现超大流量强势传播。

6月8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迎端午赏民俗节日氛围浓》,让全国观众感受南海的龙舟精神。6月10日,央视新闻频道推出《龙舟竞渡家国端午》,以专题形式介绍叠滘龙船漂移大赛最新动态、南海盐步老龙;央视财经频道播出《端午粽香财绵长:龙船“漂移”文旅“破圈”》,时长达23分钟;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栏目以《龙舟大赛热,带来了什么?》为题,深度剖析南海“龙超”火爆原因。

据统计,端午龙舟季期间,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在内的80多家“大报大台”持续聚焦关注南海“龙超”,人民日报主报连发3稿推介南海龙舟文化,三大央媒史无前例同步直播叠滘龙船漂移大赛。各级新闻媒体关于南海端午龙舟季的报道超2800篇,央媒报道超200篇,人民日报20次聚焦,央视总台各大栏目播出与南海龙舟相关新闻超172分钟。

央媒聚焦,网络出圈。截至6月10日晚上6时,佛山网络创作者联盟创作发布相关作品超4500条,全网播放量超过17亿次,并已产出多个超千万级流量作品,单条作品点赞量超137.6万。网友自发参与为南海“龙超”增添了人气,网络达人“小许人文”单个视频作品全网播放量高达1亿次,“明少趣旅行”“会飞的小鱼”“小许人文”等多个作品点赞量达到20万+。

央视的高度关注,传递着一个信号:传统与现代、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荣,九江双蒸2024南海“龙超”正向“有形有神”出发。

南海龙超“硬控”端午

打开抖音、视频号,《男儿当自强》的BGM不断响起,全网惊觉:这个端午,又被南海龙舟“硬控”了!

6月8日至10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三大央媒史无前例同步直播叠滘龙船漂移赛,累计总观看量超4000万。央视称其晋升“中”字号大赛,“成为展现传统文化和城市活力的舞台”。凤凰卫视“发现大湾区”栏目《龙船漂移是怎样练成的》,连续9分钟聚焦叠滘龙船漂移备战。会漂移、能倒挡的“银河唯一水上F1”,刷屏中央、省、市超80个平台,南海“龙超”在抖音累计阅读量超21.6亿。

6月8日,珠三角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单人龙舟赛在丹灶震撼来袭,160艘龙舟上演13.14公里单人狂飙,一天两上央视。

6月10日,西樵“半山扒龙船”上演,大岸村村民何转弟一家十口特意从江门赶到西樵一睹盛况;同日,九江龙舟实力出圈:九江双蒸男女子龙舟队在澳门国际赛双双夺冠。

6月11日,《人民日报》第12版刊出《广东佛山592岁龙舟广州荔湾“访友”》,报道盐步老龙探“契仔”的省级非遗盛况。

泼天的流量在路上,南海“龙超”蓄势待发。

去年,“南海龙超”总决赛携手“南海龙堂”城市公共文化IP亮相;今年,“南海龙超”全球征集形象标识,为不变的血性、不凡的身手、不俗的休闲提炼更具象化的载体,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初显端倪。

时间上,南海龙舟赛不止“端午季”,而是从年头扒到年尾,“超长待机”!仅端午前后,就有16场赛事、活动陆续上演。沥桂一体龙舟赛端上龙舟大戏“开胃菜”后,叠滘龙船“四天四赛”、丹灶龙舟“水上马拉松”、西樵“半山扒龙船”、2024澳门国际龙舟邀请赛九江龙舟队成功卫冕、里水沙涌百年老龙巡游等“龙舟大餐”陆续“上桌”。端午后,龙舟赛事持续更新。

空间上,区、镇、村、社四级龙舟赛事全面覆盖,河涌内、江河上,都可劈波斩浪!端午扒龙舟,成了村的大型“团建”、镇街的文旅“综艺”、区的人文“盛宴”。叠滘龙船漂移大赛,“C弯赛道”木桩变粗外移,炫技已在“nextlev-el”,观看性更佳;官山涌河岸五人龙比拼,14岁“少年龙”队员意气风发;盐步老龙探“契仔”,泮塘龙船以最高礼遇迎接……赛龙夺锦中,“比赶超”的味儿对了,南海值得来!

精神上,在具象的赛事里,实现个人价值、团队精神、家国情怀的融合统一!在“没有体验过一次拼尽全力的比赛会是你一辈子的遗憾”的热评里,无数网友将自己“投射”到龙舟队员身上,感受奋勇争先带来的个人价值实现;在“不能输给隔壁村”的倔强调侃中,无数村民拧成一股绳,在岸边、网上喊声震天,实力诠释团结协作、文化传承;在飞扬的旗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中,无数年轻人在“最懂自己”的地方,感受到了“人文湾区,一水同舟”的家国情怀。

有魅力、有实力、够独特、资历深、人气高,就是南海“龙超”可以出圈的“天时地利人和”。数据显示,2024年端午假期,南海区累计接待游客62.4万人次。住宿业累计接待过夜游客7.19万人次,同比增长34.62%,以赛兴城“留客”成效明显;实现旅游收入约3.95亿元,同比增长2.31%,龙舟经济乘风破浪。

卷出圈的南海,迎来了鱼贯而入的中外游客。火爆端午的背后,不仅是南海人文经济蓬勃发展的缩影,也藏着南海争夺人才,尤其是争夺年轻人的决心和雄心。

有一个小故事:叠滘龙船漂移赛,在外的年轻人回家训练,十八九岁的“扒仔”帅气出圈。年轻面孔的冲击,是年轻人上龙船,接船桨,在“提速换挡”时期,迎难而上,澎湃地划过每一个南海人的内心,“宁可煲烂,不可扒慢”在此刻完成了精神文化传承的闭环。

新意拉满的“龙舟+”

飞驰的龙舟,吸引世界的目光。

九江双蒸2024南海“龙超”为何火出圈?在央视《新闻1+1》栏目中,广东省龙舟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龙舟协会竞赛裁判委员会主任魏伟这样回答:群众基础好,群众参与的范围更广;比赛方式独特,是全国乃至世界首创的一种竞赛方式;技术含量高,漂移的关键技术是掌舵、帮舵技术,转身挡水(刹车)技术,全球没有哪支队伍还可以做到;赛事组织规范,比赛时间的安排,多少队伍、多少人,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

而要把“流量”转化为“留量”,还应对赛事活动多业态融合、多场景打造,开发“龙舟+”的新玩法,推动体育赛事与商业、文化、旅游、展览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出一张让人过目难忘的南海“龙超”城市名片。

端午期间,南海“龙超”有了更具体的探索:“龙舟+市集”“龙舟+拳击”“龙舟+研学”“龙舟+文旅”……构筑“吹开繁花千树”的文体旅新业态。

“龙舟+市集”,烟火气更旺。走进叠滘墟,龙船文化嘉年华人流如织。从大沥赶来的唐老板这几天很忙,摆了6个摊位的他,一边备料,一边招呼游客,“本地村民、外地游客都很多,赛事带动的客流量很可观。”

除了美食,还有亲子DIY龙舟彩绘、非遗及艺术品展示。其中,以龙船漂移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就超过10款,让人们“看了玩了还能带着走”。“这里完全是一个沉浸式市集!”看完龙舟漂移,再逛逛叠滘墟,外地游客吴起心满意足地为端午假期画上圆满句号。

其中,“明少趣旅行”创作的作品《叠滘C湾大漂移》,得到央媒平台“新华社”官方抖音号转发,单条视频抖音点赞量超137.6万,成功打造百万点赞量爆款作品,登上抖音热榜TOP2,推动“叠滘龙船漂移”火爆全网。

“一个人的莎士比亚”视频号以“为什么划龙舟是唯一无法被资本控制的赛事?”为题,犀利剖析叠滘龙船漂移,“不是一场简单的赛事,而是滑行在水面的广东GDP”,让众多网友更深入了解龙舟文化,转发点赞收藏均超10万。

“龙舟+研学”,场景更多元。南海将辖区内丰富的龙舟文化、非遗、乡村要素、商圈经济等热点资源结合起来,打造多个研学场景,让旅途变成“行走的课堂”。

6月8日,过百名学生在叠滘转了个遍,他们扒龙舟、参观南海龙堂展、吃龙船饭、亲手制作龙船装饰品,深度了解本地风土民俗和历史文化。“我学到了很多传统文化知识!”桂江第二小学学生肖麟园意犹未尽。

“龙舟+拳击”,玩法更多样。扒龙船只是部分人的“狂欢”吗?不!以“龙舟文化”为支点,南海敏锐捕捉不同年龄、不同圈层的需求变化,大力发展分众化、个性化游玩方式。

“过龙年、赛龙舟、看龙拳”,桂城首次将龙船赛事与拳击运动结合,举办WBC世界拳击争霸赛,吸引超1亿人观看赛事,在发扬佛山功夫的传统文化中,彰显文化特色,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龙舟+文旅”,体验更独特。在“体验为王”的时代,比起“到此一游”,人们更在乎文旅产品的深度参与和体验。要进一步激活消费需求,必须打造有创新性、有品质的高质量文化产品来活跃消费市场。

在九江沙咀村,不同年龄段的游客都可化身村民,坐上龙舟,沉浸式体验独创的《印象儒乡情》剧本,来一场穿越时空之旅;端午当天,“半山扒龙船”还没开锣,不少游客已早早来到西樵山风景名胜区天湖公园,观赏传统游龙表演、龙舟拔河赛之余,还坐上西樵山观光索道,俯瞰听音湖美景,夜游广东千古情。

为发展人文经济提供样本

2024南海“新春第一会”首次提出,要把人文经济作为改革创新的突破口,持续用文化塑造城市、拉动产业、凝聚人口、激活镇村,打造“百千万工程”的经典样本。

这个端午,描绘共生共荣、共享共融的人文经济图景,南海以龙舟文化为支点,以“龙超”品牌全力统筹,找到了“传统文化催生发展动态”的正确赛道。

借势造节,文化传承有了新落点,同时放大对消费的拉动效应,带动城市能见度的提升。“端午季·趣桂城”端午文旅消费季启动,桂城文旅地图、端午季·趣桂城地铁专列、城市趣玩实验团活动等重磅发布,主打时尚性与趣味性,让Citywalk别具魅力;西樵挖掘文化底蕴,将龙舟赛与西樵山石燕岩采石场遗址探秘、宋城演艺等新景点联动,为游客带来更多新鲜感和惊喜。

“龙超”激发假日消费市场活力显而易见。6月10日,央视财经报道,叠滘龙船漂移大赛绝非一场单纯的体育竞技,而是集民俗文化、竞技赛事、文旅消费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催生出独特的龙舟经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据报道,端午前三天,叠滘周边餐厅营业额较周末翻了一番,人流量比平时多出40%~50%,营业额比平时多三倍。

借力创新,“硬核”玩法尽展“水上南海”激情,城市特质有了更生动的映射。从传统竞渡到全民狂欢,一叶龙舟已划过两千年,南海龙舟文化历久弥新,彰显着旺盛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源于“敢为人先、苦干实干”的精神内核,也来自多元与包容。

“龙超”期间,南海既保持传统文化原有内核,又纳入更多现代的内容——龙舟比赛的专业性提升,设置女子龙舟队等,有了“佛山龙舟漂移四大天王”“‘少年龙’闪耀‘魅力U湾杯’”等一系列网络热词。男女老少你追我赶、劈波斩浪,个体的品质铸造城市特质,南海以“不服输”的姿态挥桨逐浪,凸显湾区节点城市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借机熏陶,营造出众的人文环境,形成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与南海“双向奔赴”。“文化经济”的本质在于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要高质量发展,其核心在于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城乡共同体”。

村与村之间的龙船相互结契,绵延邻里和睦的情谊,塑造社会善治的文明风尚。龙舟文化传承与创新路上,涌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身影,他们组建文创社,翻阅乡志,参与龙船LOGO设计,运营叠滘圩的文旅项目,成为打造“龙超”IP的中坚力量。

人文经济的核心是以文化为支点创造新需求,重在增强文化的体验价值和转化能力。这个端午,南海发挥龙舟文化的支点和撬动作用,将其转化为新流量、新区域、新动能,通过“龙超”IP的打造和传播,不断积蓄新经济能量,为发展人文经济提供了观察样本。

统筹/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程虹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梁慧恩程虹图为资料图片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