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 央视重磅聚焦南海新质生产力
介绍宝塘新型储能电站建设运营,关注储能及氢能产业集群发展

■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镜头聚焦位于南海的宝塘新型储能电站。(视频截图)
珠江时报讯(记者/李年智)3月13日晚,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以《新质生产力锻造记:“超级充电宝”让绿电“风光无限”》为题,用近15分钟时间深度聚焦佛山及南海储能、氢能等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效。
央视报道指出,储能的作用就像是“充电宝”,可以把平时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富余的发电量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时放电,这样既能促进大规模风光等新能源开发消纳,也能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
节目深入讲述了位于南海区的宝塘新型储能电站建设运营情况,以及项目建成后对上游电池企业、下游用电大户和居民用电带来的积极作用。
2024年1月,宝塘电网侧独立电池储能站在南海投运,这是我国一次性建成的最大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宝塘储能站装机规模为300兆瓦/600兆瓦时,占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储能装机总量的1/5。年可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4.3亿度清洁电能,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万吨,满足20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
近年来,佛山不断提升制造的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截至2023年底,佛山已经建成新型储能项目超100个,总投资超1500亿元,接下来将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加速向千亿级集群冲刺。佛山市市长白涛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佛山作为制造业的大市、用能的大市,传统能源约束趋紧,进一步的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了对新能源技术和应用的庞大市场需求。
据悉,南海在新型储能万亿级赛道上率先发力,2023年7月,南海在全市率先印发《佛山市南海区促进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扶持方案(试行)》,先行拿出1亿元支持新型储能产业链发展。通过精准招商,南海已累计引进超30个新型储能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超500亿元。根据规划,至2027年,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将达到1000亿元。
除了电池储能,打造大湾区氢能产业高地也成为佛山发展新能源的重要目标,被写入《佛山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白涛表示,佛山是国内最早布局氢能产业的城市之一,经过“十年磨一剑”的坚持和努力,集聚了超过170家氢能企业及项目,基本覆盖了“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南海区被授予“中国氢能产业之都”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