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百千万工程”大势 发现乡村产业“活力密码”
南海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培育一批产业强村、经济强村
■封开县渔涝镇双千亩水稻辣椒轮作基地。
■莫村镇打造大农四季茶花种植基地。
■德庆巴戟华南交易中心。
■德庆贡柑。
■驻平凤县帮扶工作队实地查看农户的蔬果种植情况。
编者按
开展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是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2021年,南海区对口帮扶云浮市云安区,肇庆市德庆县、封开县10镇。南海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围绕“帮扶地所需,南海所能”,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突出精准和实效,完善对口帮扶机制,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即日起,南海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南海融媒推出《情倾三载看南海驻镇帮扶》系列报道,全景展现南海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的特色和亮点,讲好南海帮扶故事,在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彰显南海贡献,提供南海样本。
下了高速,沿着县道行驶7分钟,就到了九江双蒸酒旅一体化庄园项目基地。看着被整平的地块,驻白石镇帮扶工作队队长陈敏尧松了一口气:到明年,项目就能投产,一年能为当地产生税收300万元以上。
2021年,南海区对口帮扶云浮市云安区,肇庆市德庆县、封开县10镇。南海区组织7个镇街、42个区直单位、20个企事业单位,65名派驻干部参与,发动137个企业与137个行政村结对,因地制宜发掘地方特色产业,让飘香的瓜果、青翠的山林、叮咚的溪流变成宝贵资源,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今年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开局之年,南海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把握政策东风,动作频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培育一批产业强村、经济强村,持续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如今,南海的“暖”风吹遍了帮扶大地,希望种子处处撒播,产业、消费帮扶等领域开花结果,绘就出一副生动答卷。
产业精准帮扶
特色产业托起增收“好钱景”
一个个喜人的产业在工作队的浇灌下茁壮成长。
11月下旬,封开县渔涝镇双千亩水稻辣椒轮作基地大棚内,村民施瑞娟弯下腰,用手指头比了比辣椒苗身:“不用一个月,这批苗就能种到地里去了。”身后沁人心脾的绿,叠映着她满是憧憬的笑脸。
过去她是贫困户,日子过得紧巴巴。不过,自打驻渔涝镇帮扶工作队引进这个基地,她便将自家2667平方米(4亩)田地流转出去,还在基地里找到了活计,一个月有3000多元收入。如今,基地年总产值超3200万元,吸纳150多名村民就业。“等明年开春后,计划再流转一千亩农地。”驻渔涝镇帮扶工作队队长崔现忠信心满满。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要求,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扶志扶智,聚焦产业就业,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
深耕对口帮扶,南海不再是“单向输入”的简单帮扶,而是统筹考虑市场需求和当地农业农村资源禀赋,科学谋划推动帮扶产业发展,让资金变成资源“活水”,培育好、发展好特色优势产业,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一场激发内生动力的产业帮扶,在帮扶地区展开。
在白石镇,帮扶工作队队长陈敏尧和队员充分挖掘酒文化资源,在驻区帮扶工作组的带领下,成功引来“金凤凰”——九江双蒸酒旅一体化庄园项目。借助逐渐壮大的“梧桐树”资源,项目将带动周边设施及产业配套投资约5亿至10亿元。
带着群众干、帮助群众赚,官圩镇帮扶工作队通过外出培训、专课专授等方式,提高荔枝种养大户技术,让其成为带动式帮扶的“生力军”;引进一批高价值的“仙进奉”种苗,逐步淘汰市场认可度低的品种,确保产业的根扎得深、花开得好、果结得多。
做强特色产业深加工,在云安区帮扶工作队的精心谋划下,“迳心茶”产业逐步实现茶园从百亩、千亩到万亩的蜕变,推动“迳心茶”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今年,工作队对种植技术、制茶工艺、经营模式上优化升级,预计达产后茶叶年产量2万斤,年销售目标380万元。
驻高良镇帮扶工作队则利用省道穿境而过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以南药资源为抓手,打造德庆巴戟华南交易中心,进一步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把农户牢牢地镶嵌在产业链上。届时,仅巴戟天的年交易量便可达9500万斤以上,交易额可达6亿元。
因地制宜找准结合点,产业帮扶更精准。
做好“土特产”文章,莫村镇打造大农四季茶花种植基地,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四季茶花单体种植场。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江川镇新兴村高质量发展项目基地充分利用空间种植葡萄、早稻、蔬菜等作物,实现多样丰收;马圩镇大益村大薯项目开展订单式种植,将大薯销至深圳、东莞、广西等地。
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还需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大洲镇开展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孵化扶持计划,助力合作社、家庭农场创新增收;平凤镇规划大宗农产品交易中心,将汇集周边镇村的农产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帮扶地所需,南海所能”,当年南海确立的省内帮扶9个字原则,走出文件,变成现实,催生出一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释放出无限活力与生机,强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真正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
深化消费帮扶
特色好物“飞入寻常百姓家”
产业发展起来后,如何卖得出、卖得远、卖得好,消费帮让扶就是产品“下半篇文章”。
这是一幅生机盎然的振兴画面:
一罐罐迳心茶、一袋袋丝苗米、一箱箱荔枝、一车车贡柑……从帮扶地区出发,跨越山河发往佛山。
这是一组令人动容的温暖数据:
聚力一批助力消费帮扶企业,开设消费帮扶专馆22家,消费帮扶专区4家。两年多来,组团、挂钩单位以及帮扶干部“以销代帮”“以购代扶”,销售农副产品金额超6600万元,带动脱贫人口1598人。
近年来,南海深化市内与市外、线上与线下、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消费帮扶模式,通过帮扶单位、电商带动、以节促销、以游带销等方式,精准对接市场,精心服务需求,打通农特产品直供、直销、直通的“最后一公里”。
眼下正值德庆贡柑上市初期。11月21日,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产业项目现场交流会在RCEP柑橘采购交易(广东德庆)中心举行。现场人头涌动,果香四溢,预示新一轮的贡柑销售拉开帷幕。
相隔不远的马圩镇内,黄澄澄的贡柑,正带着当地人民深厚的情谊走进更多的南海家庭。工作队打出“政府主导组织、财政资金撬动、市场主体发力、社会全员带动”的组合拳,与马圩镇政府共同谋划成立德庆县德裕农业有限公司。由工作队充当“店小二”,构建产销对接机制,为德裕公司和种植户牵线搭桥,今年以来共消费帮扶马圩镇农副产品140万余元。
授人以鱼,一时之举;授人以渔,长远之计。为推动消费帮扶进一步走深走实,德庆帮扶工作队走出了一条“品牌+专柜+电商”的路子,推动农产品不断“出圈”,今年累计帮助销售农产品约200万元。
“这是荔枝酥,这是荔枝干,都是用我们村的鸳鸯桂味荔枝做的产品,很有地方特色风味……”线上,在工作队的鼓励发动下,一位位村干部走到镜头前吆喝农产品,一个个搭建在村头里、果园下的直播间如火如荼,让原产地好产品从田间走向全国各地。
胜敢村党支部书记孔妹连喝到了“头啖汤”,成为远近闻名的直播能手。“工作队来了,让我们的思想变了,天地就大了。”她的笑中满是自得。
多轮驱动下,南海消费帮扶呈现多点发力、全面铺开的良好局面。不仅如此,各工作队以店促销、以节促销,精准对接消费者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形成供需对接规范、有序、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驻石城镇工作队在云浮和桂城分别开设迳心茶专营店、消费帮扶农产品(云浮)佛山馆,把农产品包装成了精致商品。驻渔涝镇工作队组织参加麒麟李采摘文化旅游节,对接5家佛山企业参与消费帮扶签约,销售订单超5000箱,消费帮扶资金达51万元。
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消费帮扶为农业品牌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工作队的推动下,江川镇的阳光玫瑰、平凤镇的黄皮、白石镇的西瓜、高良镇的单枞茶、莫村镇的茶花、大洲镇的杏花鸡等“散装土货”变身“品牌农产”,让金字招牌转化为经济价值。
亲戚越走越近,感情越走越深;合作越走越多,道路越走越宽。围绕“百千万工程”竞标争先,如今的云安、肇庆大地,在乡村振兴的大势中乘势而上,高歌猛进,一路向前。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梁慧恩通讯员南农宣
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