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企业超800家,总数及占比均为全市第一
南海缘何成为专精特新企业沃土?
01
广东星联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刘贝娜摄
02南企华特气体车间场景。(资料图片)
03广东欧谱曼迪车间内,工人在进行生产。 (企业供图)
近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2023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2020年到期复核通过企业名单进行公示,爱信(佛山)车身零部件有限公司等279家南海企业通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数量占全市41.0%,其中272家企业为新认定,7家企业为通过复核认定。
按照目前公示情况,南海区各级专精特新企业预计达到875家,企业总数及占比均为全市第一,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家、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42家,此外还有广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1603家。南海缘何成为专精特新企业沃土?
顶层设计
助推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
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它们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对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是“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有力注脚。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从中央到地方,全局部署、靶向发力,作出一系列重要举措。其中,国家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对接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去年,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广东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明确了优质中小企业由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个层次、梯度衔接组成。根据计划,“十四五”期间,广东将推动培育1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近年来,南海大力推动工业企业往“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佛山市南海区推进制造业当家2023年行动计划》就提出,启动专精特新“小巨人”倍增计划,力争到2025年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达到80家以上。
与此同时,南海印发《佛山市南海区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3-2025年)》,提出建立完善协同促进的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金融助力、强链补链、创新引领、要素保障、精准服务等六大体系,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和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区范围内培育各级专精特新企业累计10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累计2000家。
近日,佛山市工信局组织开展2023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奖补资金申报工作,对拟入库项目进行公示。其中,南海共有18家企业入选,为全市最多。目前,南海区专精特新“小巨人”总量及全市占比均为五区第一,并且基本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倍增”目标。
目前,南海已成专精特新企业的集聚地,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在全省均居前列。全区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家,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42家,广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1603家,形成了专精特新企业的梯队集群。
贴心服务
营造企业成长良好环境
如何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蓄势添能,助其根深叶茂、拔节生长?这是南海不容回避的命题,也事关当下和未来发展的潜力和底气。
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南海提供了系列培育和支持服务。南海区“十百千”工业企业培育计划,将339家专精特新企业纳入培育范围,从资本、土地、人才、技术等方面提供奖补政策。南海还印发《佛山市南海区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三个配套办法,2019年以来共扶持各级专精特新企业319家,帮助企业获得32.09亿元银行贷款,并给予20%贴息。
“小巨人”拥有“大能量”。在南海,每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都配有一名“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服务专员,要求为每家企业至少解决1项困难。南海区经促局还联合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多次赴各镇街举办“走进专精特新企业”沙龙活动,强化金融机构对接服务,为优质中小企业提供初创期、成长期、转型期遇到融资难题的缓解思路。
壮大专精特新企业,要注重打造创新生态链,变政策“输血”为“造血”。今年,南海区创新性提出重点产业链常态化服务,通过推动产业链供需对接、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做强产业链重点企业、强化产业链科技创新、加大产业链要素支撑、优化产业链发展环境六大工作措施,建立产业链常态化服务工作机制,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
接下来,南海区将进一步完善企业培育体系,进一步鼓励、扶持和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进一步借助科创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开展专精特新企业供需对接会,还计划开辟专精特新企业的集聚园区,有力助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数读
南海各级专精特新企业预计达875家
企业总数及占比均为全市第一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家
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42家
广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有1603家
南海将这样发展专精特新企业
01强化培育体系
进一步完善企业培育体系,围绕全区主导产业及战略新兴产业,遴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专精特新”特征的中小企业,划分相应的培育层级并建立梯队培育库,对在库企业给予政策宣讲、分类指导、把脉诊断、申报辅导等服务。
02积极拥抱资本
进一步鼓励、扶持和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引导产业类基金、社会资本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股权投资规模,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优先纳入上市后备企业“白名单”。
03推动产学研合作
进一步借助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华南新材料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佛山智能制造研究院等科创平台,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深化校地专业与产业匹配合作。
04促进供需对接
进一步开展专精特新企业供需对接会,推动专精特新企业与龙头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材料采购、资金融通、品牌嫁接等方面深度合作。
05打造集聚园区
计划开辟专精特新企业的集聚园区,缓解专精特新企业用地紧张问题。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年智通讯员李伟婵黄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