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水赤山村
火文化引航 照亮乡村振兴路

赤山村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跳火光”民俗活动。

墙绘美化赤山古巷。

赤山村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凝聚民心。

赤山村田园、公园、家园“三园合一”。

赤山村初心学堂。

赤山村完善基础设施,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你看,我们赤山村上了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在里水赤山村的榕树头下,几名村民看着手机推送的新闻,热烈地讨论起来。
十年发展比经济,百年发展拼制度,千年辉煌看文化。赤山,以300多年“跳火光”民俗闻名于外的历史古村,这里不仅有优美的水乡风情,还是里水优秀历史文化的代表村庄之一。“跳火光”所呈现的熊熊烈火,是薪火相传,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是大家期盼的红红火火。赤山村正以这把火,点燃大家心中的“火”文化种子,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播撒、传递、继承,凝聚起推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磅礴力量。
火引领
建党员积分激励机制 激发基层治理新动力
“我们支部的党员好积极,每次发通知,大家都踊跃参与。”日前,福西经济社党支部组织环境治理活动,党支部书记郭振邦自豪地说。现场,十多名党员与村民一起忙活,有的进行“四小园”绿化修剪,有的清理乱堆放的巷道杂物。很快,大片杂草被清理,巷道也不再有私设围墙和占道的花盆。“巷道通了,整个环境干净整洁不少。”村民郭叔开心地说。
这是赤山持续运用党员积分激励机制取得的成效。赤山村党委委员林丽纯介绍,从2017年开始,赤山村实施“党群一家亲”党员积分激励机制,形成了对党员参与组织生活、参与户联系、参与志愿服务、参与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的积分考核机制。于是,村民房前屋后杂乱堆放的花盆不见了,20多处私自搭设的围墙消失了,村民脸上的笑容出现了,美丽乡村再现了。
“党群一家亲”党员积分激励机制是“火”文化引航下孕育的乡村基层治理新模式、新方向。“火”就像赤山发展领航员,引领赤山党委、党员探索出符合当代需求的融合机制,让赤山发展有了指路明灯。
在这个基础上,2022年,赤山村党委组建起一支由14名党员组成的党员先锋队伍,从村的难点痛点以及村民的具体需求出发,建立党员先锋项目库,开展“乡村振兴”“花化赤山”“门前三包”等一系列工作。
“火”种子点燃了“火”力量,一个党员、一个村民就是一团“火”,植根于人们心目中的文化外化于行,贯穿于乡村治理过程中,通过党员带头,带动巾帼志愿者、青少年以及热心村民参与村中建设,推动基层善治。目前,赤山村共有82名党员,2022年参与志愿服务的党员就有66名,超过全体党员的八成。在他们的引领带动下,2022年赤山还有126名股东代表、村民代表、巾帼志愿者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全年总服务时数达到6163小时,是2021年总服务时数的1.5倍。
火燃烧
创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擦亮文旅发展招牌
2021年,御笔堂农耕研学主理人李绮航回到赤山村,承包了村中历史建筑开展农耕研学,打造乡村研学闪亮名片。在今年里水籍文艺家的首场驻村活动中,李绮航带着数十个孩子在村内田园、公园、家园中奔走、游玩,记录美好,以诗歌直抒胸臆,让不少第一次来赤山村的孩子感到了浓浓的赤山“火”文化。
为何会选择回到赤山?李绮航表示,这既是看中了赤山未来的发展前景,更是赤山创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的现实所需。“火”文化引航,火光处处燃烧,赤山村正积极点燃发展的旺火,紧紧抓住了跳火光所代表的文旅产业牛耳朵。
赤山村有700多年历史,而“跳火光”民俗有300多年历史。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在村民齐心齐力下,这项民俗活动逐渐还原恢复。村兴旺,心不忘,绳其祖武赤火岗……正如童谣所唱,近十年来,赤山村以“跳火光”民俗文化为突破口,瞄准文旅发展方向,村民合力推动乡村振兴,村史馆、跳火光广场等极具历史韵味的载体崛起,人气持续提升,古村日益兴旺。
2023年10月,市区考评组到赤山古村文化旅游景区开展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评定工作,赤山也成为南海首个申报国家AAA级景区的村,景区创建将进一步提升赤山古村文化旅游景区品质,加快打造里水全域旅游新格局。
十年磨一剑,火光照耀处,赤山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标准,不但着力整治人居环境,还依托浓厚的古村文化,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引入了“御笔堂”儿童研学机构、“松园小厨”特色餐饮等业态,以“古村乡愁光耀赤山”为主题推进振兴工作。
火传承
乡贤培育新﹃火苗乡村发展聚合力﹄
“看到你们用笔稳健、字形端庄工整,看来你们都掌握了技巧。”在赤山家风家训馆举行的初心学堂上,赤山村乡贤、书法授课老师李伟才说。随后,他分享了自己当年学习书法的趣事,学生们端正坐着,细细地聆听着老师所讲内容。
今年73岁的李伟才是一名退休长者,也是2023年南海区“百姓学习之星”。2019年10月开始,他就参与赤山村初心学堂,用心投入青少年书法教育。每逢周六上午,他都会出现在课堂上,免费为赤山的孩子讲授书法技巧。李伟才说,赤山民风淳朴、文化氛围浓郁,作为一名赤山人,他希望为赤山的文化传承贡献绵力。
从开办至今,初心学堂开展课程超过100场,参与人数超过3500人次。2022年赤山村乡村振兴慈善募捐中,赤山村热心企业家谢丰捐出10万元善款大力
支持赤山乡村振兴工作。“赤山是我的第二个家乡,家乡要发展,需要大家齐齐行动起来。”谢丰说。
文化作为“根”和“魂”,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意,更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火”文化赓续,核心在于文化内涵与表现形式的创新转化。乡贤与企业家们的加持,以文化人凝聚了基层治理的“火”力量,这股力量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将“火”文化代代传承下去。如今的赤山,孩童爱唱跳火光歌谣,还会书写书法艺术,五好文明户、乡贤评选等陆续开展,“火”的种子代代传承。
“广东省古村落”“佛山市宜居村”“佛山市美丽文明建设示范村”……赤山环境美、村风正、服务优,这就是民心凝聚在一起的结果,这份够红够勇的“火”文化,浸润和联结着乡村发展的方方面面,定必迸发更大的光芒、展现更红火的生机。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陈志健何国平通讯员林丽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