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赛事“流量”变消费“留量”
南海将加快体育强区建设,推动体育文旅融合发展

■南海“村BA”总决赛现场吸引大量市民观赛。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方智恒摄

■广东省无线电测向冠军赛在南海举行。
通讯员供图

■“半山扒龙船”已成为南海西樵品牌活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钟梓泓摄
南海“体育+文旅”,火了!上周末,广东省无线电测向冠军赛、2023年广东省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等赛事陆续在南海体育中心举行。两项省级赛事超过95%运动员来自市外,比赛期间在南海赛、食、住、游。此外,全国公认的水平最高的6个城市冠军俱乐部自发组建的赛事联盟——华青橄榄球比赛联盟(CYFL),也在南海全民健身体育公园开展第一站积分赛,佛山小兕虎俱乐部三个年龄段球队坐镇主场出战,吸引不少市民到场观赛。三项赛事吸引超7000人参与,拉动消费超300万元。
一场场精彩的体育比赛,牵动无数观众的心,也激发了人们“跟着赛事去旅行”的热情。今年以来,广东龙舟竞渡火爆出圈,贵州“村超”成为现象级乡村体育嘉年华,“体育引流搭台、文旅项目唱戏”正成为文体旅融合发展的趋势。
南海正在努力建设体育强区,在这背后,“体育+”被寄予厚望——推动体育与文旅深度融合,让更多的游客在旅途中享受运动的乐趣,感受城市的活力,让体育赛事带来的“流量”,转化为文旅消费的“留量”。
掀起“跟着赛事去旅游”热潮
11月17日,南海区召开2023年体育工作会议,提出进一步加快体育强区建设,将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一体推进、共同发力,为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贡献体育力量。
今年以来,南海举办各类体育赛事,从超级龙舟联赛、南海“村BA”等乡村体育赛事,到各类省级、市级、区级的不同体育品牌赛事,每一场活动,对运动员和游客来说,都是一次在“南海的街头走一走”的旅行。
尝美食,打卡旅游景点,是很多比赛运动员在南海必做之事。有的参赛者甚至带着家人一起前来开启一场“好吃好玩好跑”的南海之旅。
“我提前一天来到狮山,住在比赛场馆附近,品尝了当地特色美食。等比赛结束了,我还要留在南海好好地玩几天。”参加广东省无线电测向冠军赛的选手小黄说,南海优美的环境、完善的文旅配套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体育搭台,旅游唱戏。南海掀起了一场“跟着赛事去旅游”的热潮。今年以来,南海已经连续举办多场赛事,有效拉动当地住宿餐饮等文旅消费。
作为全国首批体育先进县,南海探索“体育+旅游”模式起步较早。例如,利用西樵优越的自然与地理优势,积极举办、承办西樵山国际超级马拉松、世界华人狮王争霸赛等大型体育赛事,并开发出“黄飞鸿功夫文化体验游”、南海龙舟研学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有力拉动休闲体育产业和旅游餐饮住宿业消费。西樵山狮王争霸赛入选“2016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赛事”,西樵山风景名胜区也获评“2016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
南海还精心打造百舟竞渡龙舟邀请赛、世界咏春拳大赛、CB-SA全国城市(斯诺克)俱乐部联赛、欧洲高尔夫球挑战巡回赛等特色鲜明的大型品牌赛事活动,近5年累计吸引超35个国家和地区、超100万名运动员和市民游客热情参与。
以赛促城打造文旅名片
奥运会、亚运会、大运会……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举办世界级、亚洲级、国家级的体育赛事,在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能级、拉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从贵州“村超”到珠三角民间龙舟赛,再到佛山“西甲”,草根赛事接二连三点燃大众热情,说明赛事红利并非大城市的“专利”。只要找准特色,小城市也有机会打造体育“爆款”。
今年以来,南海也瞄准赛事经济,持续发力,接连举办了各种体育赛事,“体育+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逐渐兴起,体育体验式消费与沉浸式消费规模不断扩大。
体育文旅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新风向。参加广东省青少年武术锦标赛的选手陈同学说,这次不仅来参加比赛,更是来一睹南海这座功夫之城的魅力。
以赛营城,南海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据统计,南海近年来大手笔投入财政资金约50亿元,不断完善区、镇、村三级体育设施网络。自2016年以来,全区累计扶持奖励3336万元,撬动全区社会投资15亿元,建设南海体育中心、全民健身体育公园、飞鸿馆等区级高端体育设施。各镇(街道)建成455个社区体育公园,实现村(居)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
体育运动设施的完善,带动了全民健身的热情,也掀起了体育消费的热潮。
“随着全民健身意识增强,以及‘双减’政策的实施,青少年体育消费将会更加火热。”市民周女士告诉记者,每个周末她都会送7岁的儿子去练篮球。她还算了一笔账,每年为孩子花在体育上的费用约1万元,“体育消费属于健康消费,家里人都支持。”
将体育基因植入城市肌理,用城市文化激荡体育力量。南海将通过各类体育赛事的举办,加速体育与城市文化、旅游的深度交融,全力推动“体育+文旅”新消费,打造城市新名片。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