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行业协会联合会组织会员单位赴东莞、深圳学习交流
“走出去”交流 带回好经验

■交流团参观深圳市高科技企业协同创新促进会“深爱人才馆”。 通讯员供图
珠江时报讯(记者/邹颖敏通讯员/吴周聪)日前,南海区行业协会联合会(以下简称行协联)组织会员单位近50名秘书长赴东莞、深圳,开展为期3天的行业协会队伍专业化能力提升交流学习活动,学习两地优秀行业协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激发商协会活力,赋能南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探索市场化发展路径
本次活动由南海区工商联指导,行协联主办,南商学院承办,旨在提升行业协会秘书长专业化、特色化、创新化能力和水平,深化行业协会管理机制改革,推动行业协会增强造血功能、提升会员服务,逐步实现以商养会、以商强会,更好地发挥政府助手、企业帮手、行业推手的作用。
活动以“现场教学+专题学习+研讨交流”的形式进行。在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副院长、广东省民政厅广东省社会组织评估专家胡辉华教授作了题为《行业协会成长的内在机制》的演讲。他从行业协会的法人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为秘书长们深度解读了协会的组织法则与使命,并强调协会服务的是行业而非会员,组织的活力来自创新,要用商业的手段实现社会目标,实现协会可持续发展。
东莞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副秘书长、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杨海波以《在东莞践行产学研促进企业发展——兼谈高新产业协会服务企业行业》为题作演讲。杨海波表示,技术把脉、产学研服务是该协会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要增加会员和协会的粘性,就要成为企业技术难题与大学创新技术的翻译和桥梁,“以企业为主体(主导)、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标、产学研有效结合,是在广东产学研有效落地,为会员有效赋能的密码。”
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专业服务总监叶梓欣以《如何打造爆场协会活动》为题,从协会的良性闭环、会员需求、资源整合等方面,为秘书长们讲解如何用整合的思维与数字化工具,用最小的成本撬动最大的价值,成为客户的最佳合作伙伴。
此外,秘书长们还走进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松山湖光大We谷产业园、虎彩集团、深圳深爱人才馆、清华深圳研究院等地,与东莞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东莞市科技企业孵化协会、东莞市首席信息官协会、深圳市高科技企业协同创新促进会、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等行业协会同行对接交流学习市场化发展路径、服务模式落地落实落细等创新举措,并走进部分协会的会员企业,从“用户视角”了解协会为企业发展赋能的作用与价值。
提高商协会管理服务能力
“培训走出去,经验带回来!”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次考察学习收获满满,受益匪浅。据介绍,每天专题学习后,行协联都会组织大家进行研讨交流,通过沙龙的方式,让秘书长们与分享嘉宾面对面交流,取长补短,达到相互学习借鉴,共同促进发展的目的。
南海区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铭谦表示,本次活动旨在提升行业协会秘书长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商协会管理服务能力,推动行业协会高质量发展。希望各行业协会秘书长把学到的专业知识、先进经验运用到协会日常管理中去,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和服务意识,提升履职能力,为会员提供更贴心的服务,不断增强协会的引领力、凝聚力、服务力和创新力,促进协会发展。
接下来,行协联将继续针对行业协会会长、秘书处成员等不同类型的重点培育对象,结合其发展状况和实际需求,聚焦行业发展痛点,为其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同时不断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多维度提升行业协会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帮助行业协会破解发展难题,助力南海区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