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实事“小切口” 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
桂城以“创熟”为抓手,搭建协商议事平台,解决群众烦心事

■江滨社区志愿者张贴《人居环境整治责任分工公示牌》。

■江滨社区党群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桂二社区召开业主代表联席会议,讨论停车管理问题。

■灯湖社区中海万锦豪园定期举行居民议事厅活动,关注小区民生问题。
平整宽敞的道路、规范有序的停车位、美丽精致的小公园……过去一年,桂城很多小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民生活更幸福了。这离不开政府各级部门的联动与投入,也离不开一群热心街坊的鼎力支持。
在社区的各个角落,总能看到党员、楼长、街坊会成员等群体的身影,他们早已成为帮助居民解决问题的好帮手,也成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一把利器。
一直以来,桂城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聚焦办好“民生微实事”,巧用“创熟”手法,重点解决生活细微处的问题,扮靓人居环境,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党建引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早前,有江滨社区居民反映,广东电缆厂宿舍门口处的小公园杂草丛生,孳生蚊虫。为提升社区的环境卫生,江滨社区党委、广东电缆厂妇女微家联合桂城街道农林服务中心党支部共同开展“清除杂草,美化家园”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儿童齐动手清理小区公园内的杂草、枯枝。经过大家的努力,小公园内的杂草很快就被清理干净。
事实上,江滨社区党委今年以来一直紧绷人居环境整治这根“弦”,从3月中下旬起,就组织党员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巷长、自治小组成员,连同社区驻点团队、三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持续开展了多场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对新村大道东房前屋后、滴水巷等堆放的杂物、垃圾进行了清理,清理杂物、垃圾约38吨。
日前,江滨社区党员志愿者、巷长、自治小组成员还带上工具,在社区大道东巷道主要出入口的显眼处,张贴一张张醒目的《人居环境整治责任分工公示牌》,详细列明了人居环境整治由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担任负责人及责任范围,成员由党员、巷长、自治小组成员组成,落实“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机制,切实抓实责任管理,营造携手共建美丽江滨的浓厚氛围。
江滨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以“创熟”为抓手,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引导居民共同维护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在稳步推进整治行动的同时,依托“巷长巡查”制度进行“回头看”,找问题,确保整治工作有实效。
不仅如此,江滨社区党委还致力服务好新市民群体,组织试点出租屋的新市民召开“小板凳”议事会,社区“创熟”团队、网格员和新市民围坐在一起,围绕积分入学、入户政策、居住证登记办理、出租屋用气用电安全、电动车规范停放、出租屋环境卫生等内容进行交流。
江滨社区的做法,是桂城党群服务中心深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做实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的缩影。一直以来,桂城建立并不断完善由社区党委主导、以三级党建网格为基础、以“创熟”为抓手充分发动多元主体参与的基层治理机制,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凝聚多方力量巧解小区停车难题
“安全通道被堵塞,小区里的乱停车现象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解决?”自桂二社区百合村的旧改工程完工以来,小区道路不但重新铺装沥青,还新增了不少停车位。但小区停车难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原因是小区管理未及时跟上,外来车辆霸占了小区车位,加上乱停乱放现象频现,导致居民投诉不断。
为填补旧改后小区管理的空白,桂二社区党委带领社区“创熟”团队和百合村住宅小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的“属地”优势,推动支部党员担当作为,牵头成立百合村南北区自治小组。在小组筹备会议上,桂二社区党委书记何雄铭提出加快车辆准入登记的进度,摸清业主长期停放车辆的底数,为制定车辆管理制度提供有效参考意见。
随着车辆登记工作的推进,南区车位紧张的情况得到缓解,但北区却出现了推进困难的问题。仅仅一路之隔,南北区为何进度不一?原来,北区的围蔽范围有4个小区,分别是百合村北区、豪景街小区、环保局宿舍、海欣阁,既有商品楼、单位宿舍,也有高层物业住宅,且小区道路互联互通,彼此都担心各自车位被霸占。
为有效解决4个小区的“心病”,桂二社区党委带领社区“创熟”团队和百合村住宅小区党支部,牵头4个小区的业主代表召开联席会议。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初步达成有效区分车辆停放的管理措施:由社区按4个小区业主代表提供的车牌,制作4种颜色的出入证,并发放给车主,按不同颜色在指定区域停放,全体居民共同监督,共同参与小区治理。
如今,百合村小区停车问题的解决方案已达成初步共识。桂二社区党委将持续发力,加快解决小区治理难题,为未来引进物业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据悉,为畅通诉求反映渠道,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桂城街道整合资源,以现有街坊志愿互助会为平台,凝聚分布于不同社区、小区的治理力量。百合村南北区自治小组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据统计,桂城目前已培育和组建了以7000多名社团组织成员、楼长为主力的调解团队,他们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零距离”议事协商让民声有着落
每个季度一到尾声,在灯湖社区中海万锦豪园的居民议事厅,都会如期召开季度多方联席会议,社区班子成员、小区党支部、街坊会、楼长、社团骨干、物业代表等多方参与,凝心聚力关注民生问题,共建美好家园。
例如,在今年的第二季度多方联席会议上,多方针对停车场道闸老化、车库管理较乱、地面破损、灯光幽暗、车库标识不够清晰等问题进行探讨,物业代表也提出了整治方案。这样的协商议事机制,让居民多了一个互相沟通交流的平台,把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拿出来商议,党群合力办好民生实事,促进邻里关系和谐发展。
议事协商机制见成效的还体现在大圩社区。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与广州一河之隔的大圩社区成为“广佛候鸟”的新栖息地。位于广佛交界处的龙光天曜小区曾一度被居民称为“陌生人小区”,这个新建小区已入住近1000户住户,居民虽然住得近,但心理距离却很远,邻里之间缺乏互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意愿低。此外,不同群体存在多元利益角度和利益诉求,而遇到利益冲突时缺乏沟通对话的平台,诉求表达渠道不畅。
促进新市民融入,成为大圩社区的新任务。大圩社区党委运用“创熟”手法,从协商议事入手,组织党员代表、物业公司代表、居民代表等30人召开今年首场小区多方联席会议,致力于解决居民的揪心事和烦心事,为群众办实事。本次会议重点围绕着“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垃圾清运问题”“新增人行门岗安全通道出入口”三个重要议题进行讨论,各方理性表达诉求,积极为小区治理献计献策,给各议题提出了多个改善方案。同时,大圩社区党委重视协商成果转化,及时跟踪问效,确保协商成果取得实效。小区居民对协商议事助推小区共性问题解决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物业服务企业与街坊形成了良性互动,社区亦在其中收获了更多“创熟”粉丝。
基层治理,需立足实际、找准议题,切实回应群众关切。多方联席会议和“社区议事会”机制是助力基层治理的新路径,也提升了桂城“创熟”工作效能。随着经验的推广,桂城越来越多社区开展相关的“社区议事会”,以近邻议事厅、联席会议等形式,解决基层治理难题。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居民提出“微心愿”,桂城党群服务中心联动多方、做好统筹,努力满足居民需求,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接下来,桂城党群服务中心将始终坚持在党建引领下,以“创熟”为抓手,充分利用各方力量,搭建协商议事平台,积极协调,及时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切实为民解难题、办实事,营造良好舒适、安全的休闲娱乐环境,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梁棋清通讯员王小姬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