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学就腹痛?原来患了抑郁症
南海区精神卫生中心医生提醒,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南海区精神卫生中心舒适的就诊环境。
珠江时报讯(记者/马一右通讯员/廖文婷邹刚玲摄影报道)小孩出现抑郁、厌学、网瘾等心理问题,怎么办?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记者走进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南海区精神卫生中心),聆听精神科专家支招,如何通过科学专业的心理诊疗服务,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青少年抑郁症状与成年人不同
“引起儿童抑郁、厌学、网瘾等心理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自身、家庭、校园、社会等。”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南海区精神卫生中心)心身医学二科主任陈炳光表示,父母期望过高、管教过严,学习压力过大,儿童自身性格过于敏感,以及校园暴力、社会环境的复杂与诱惑等,无论是单一作用还是多重作用下,都有可能导致儿童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南海区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门诊此前接诊过一位初二女生。她从小学六年级开始,经常感到腹痛,3年间父母带她看了不少医生、做了不少检查,但都无济于事。她也因此经常请假、缺课,最后直接休学一学期。家长为此头疼不已,后经过南海区精神卫生中心专业医生详细的面诊、检查,确诊其患上了抑郁症。
“和成年人抑郁症不同,儿童
抑郁症常常没有表现出典型症状。”陈炳光说,小女孩的腹痛感觉是真实的,但这与她潜意识里“腹痛就可以请假不上学”的获益感相关。因此,她只要上学就感觉腹痛,在家里就会减轻很多。“通过对其进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诊疗,她的抑郁症缓解了不少,目前已经重返校园,并且开始慢慢融入正常的校园生活中。”
对于网瘾问题,陈炳光支招,堵不如疏,切忌“一刀切”“一步到位”,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改善。
“儿童心理健康不重视,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陈炳光呼吁,家庭、学校、医院、社会要共同关注,协同推进,完善儿童心理危机筛查、预警和干预机制,加强儿童心
理健康问题研究,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提升儿童心理素养水平,营造良好心理健康环境。
防治康管研“五位一体”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南海区精神卫生中心下设南海区心理健康诊疗中心,位于狮山镇沿江北路1号富弘广场后座11楼,于今年8月3日投入使用,占地面积900平方米。
该中心设有儿童青少年门诊、心理门诊、心理健康体检服务和心理技术培训三大模块。针对青少年儿童各种心理问题,可提供个体治疗、家庭治疗、团体治疗、特色沙盘治疗等,还研发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套餐,并定期
开展家长心理课堂、心理健康教育等公益活动。
此外,南海区精神卫生中心还承接南海区心理援助热线“0757-81261333”,自今年7月28日开通以来,具有专业心理辅导技能的接线人员接通了不少家长或学生的来电咨询,主要包括中小学生厌学、亲子沟通、在校人际关系等心理问题,为他们提供及时专业的心理干预服务。
目前,南海区精神卫生中心挂靠在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该医院作为全国首家区县级公共卫生医院,按照“大专科、强综合”发展模式,依托医院综合科的技术力量支撑和保障,重点发展精神专科。
接下来,南海区精神卫生中心将继续做好全区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防治工作,深化南海区青少年心理健康全周期管理服务体
系建设,打造防、治、康、管、研“五位一体”的高水平精神卫生机构,为全区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进一步加强专业机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