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高级中学应届毕业生何禹辰:
“轮椅少年”即将圆梦中大

■何禹辰与家长、师长在学校综合楼前合影。
“我在志愿表的前面,都填报了中山大学对应的专业。”7月4日,南海区狮山石门高级中学应届毕业生何禹辰同学最后确定了自己的高考志愿。
3日上午,在家人的陪伴下,何禹辰回到学校,向师长表达了感激之情。5岁确诊患有罕见病杜氏肌营养不良(DMD),14岁开始坐轮椅,何禹辰凭借顽强的意志力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在高考物理类取得了总分634分的好成绩,即将圆梦中山大学。
始终以中大为奋斗目标
5岁那年,何禹辰确诊为杜氏肌营养不良(DMD)。作为一种主要发生于男性群体中的罕见病,DMD发病率为1/3500。随着年岁的增长,患者将慢慢失去行走能力,若不干预治疗,可能在30岁前因心力、呼吸衰竭而死亡。目前,DMD仍无法治愈。
尽管服用了激素药物控制病情,何禹辰的行动能力还是不可避免地退化。到了初中二年级,何禹辰逐渐失去了行走能力,从此以轮椅代步。
“三年前的中考,我考了635分,成绩并不突出,全级排在600多名。”何禹辰说。父亲何建友表示,高中时期,为了方便何禹辰上学,全家搬到学校附近,为了保证孩子能赶上早上六点半的早自习,他们每天五点半起床,照顾儿子洗漱、吃饭。他和妻子上班后,爷爷奶奶接力照顾何禹辰白天的起居饮食。
尽管在学习和生活上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但何禹辰表示,庆幸选择了石门高级中学,让他得到老师和同学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得以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何建友更是不断鼓励儿子,“走出”轮椅的一方天地,活出更绚丽、更有价值的人生。
到了高一下学期,何禹辰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稳定在年级前10名,有时候还拿到年级的第一名,这样的优势一直保持到高三。高中三年,他始终将中山大学视作理想院校并为之努力拼搏。
以强大正能量鼓励同学
因肌肉无力,何禹辰需要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功课。午休时间,他既要写作业,又要进行肌肉训练。“从高一到高三,我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和同学们的倾力帮助。比如拿书、打水等看似很简单的动作,我都无法做到。在高一高二时,郭浩楠、林加强同学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上了高三,班上陈朗、罗昊同学主动组成了帮扶小组,事无大小全力地协助我,让我特别感动。”何禹辰动情地说。
高中三年,学校尽可能地给何禹辰提供便利,其中有两年的时间专门把他所在的班级安排在一楼的教室,同时把他安排在课室最前的位置。
何禹辰选择的是“物化生”组合,很多课堂都到实验室进行。何禹辰因身体条件去不了实验室,为了不让他在学习上受到影响,化学老师谢美珊把实验器具都搬到了课室,单独为他上实验课。在307班班主任施文杰老师眼中,何禹辰乐观、积极、开朗,在班上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正能量,感染了身边的同学,同学之间互相帮扶,互敬互勉,班集体凝聚力不断提升。
“何禹辰同学文理思维清晰,学习上认真执着,在课堂上常常主动、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石门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级长周敏认为,何禹辰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拼搏精神,在各种的表彰大会上,同学们总会看到他的身影,他给全校师生树立了正面、阳光,从不向命运屈服的榜样。
选择药学希望有新突破
高考期间,考虑到何禹辰的特殊情况,他被安排在“一人一室”考试。“书写速度是我的硬伤,人多的时候,我可能会注意到别人的答题进度而影响到自己的发挥,因此‘一人一室’考试让我做题更加专注和投入。”何禹辰坦言,自己对高考成绩不是很满意,如果跟平时那样发挥正常,再多拿十几分应该是没问题的。
高考总分634分,何禹辰在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拿下了273分。他表示,生物、化学一直是优势科目,他建议学弟学妹,学好这两门学科,需要回归课本、细究课本,课本里的每一段内容都需要仔细地记下来,另外,要养成错题整理的习惯。
“师恩难忘,同学情谊让人感动,无论将来去到哪里,我将时刻谨记学校‘任重道远,毋忘奋斗’校训。”何禹辰表示,他把前面的几个志愿都填写了中山大学,结合自己的身体缺陷,他优先选择了药学、预防药学、基础医学等专业,希望能够结合自己的病例在这一领域有新突破和新贡献,同时也会考虑计算机专业。
在何建友看来,校区的无障碍设施是否完善,是选择学校和专业的首要条件,为此他们还专门实地前往中大、华工等高校查看无障碍设施。“中山大学广州校区的教学楼基本上都有电梯,学校里也有无障碍通道,因此在填报志愿方面,更加坚定了报读中山大学。如果儿子能够被无障碍设施完善的学校录取,那么将由爷爷奶奶陪伴上学。希望学校能够提供一个单间宿舍给我们,方便家人陪读照顾。”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区辉成通讯员姚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