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3年05月23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2023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3.8%
    • 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 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构建共同富裕格局
    • 全球规模最大燃料电池发电站落地南海丹灶
    • 南海再添四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 南海组织业务培训班为宣传文化干部充电
    • 建筑之美 藏于光影之中
    • 南海推出高层次人才系列专属政务服务
    • 五大板块116个项目为城市提档升级

    第A02版:要闻

    • 城市蝶变“中心大沥”书写新答卷
    • 身份不复评 服务无差别

    第A03版:要闻

    • 建筑之美藏于光影之中

    第A04版:要闻

    • “后进”有“后劲” 新田成“心甜”

    第A05版:要闻

    • 大沥 10公里徒步等你来报名
    • 市民享音乐盛宴 玩转集装箱街区
    • 云浮白石超甜西瓜将迎丰收季
    • 畅叙桑梓情共谋新发展
    • 安全出口灯不亮违反消防法

    第A06版:要闻

    • 党建聚合力 企业添活力
    • 光明与文明同行 用心“电”亮南海
    • 一手交货一手交钱
    • 11家食堂餐厅获得“营养健康场所”称号

    第A07版:教育

    • 涵盖五大内容 活动贯穿全年
    • 学生化身“小狮子” 表演采青好精彩
    • 市民捐赠 70年前小学毕业证书
    • 学生载歌载舞展现青春风采

    第A08版:天下

    • 广东:在学做结合中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主题教育
    • 专网开通 经费“过河”团队携手
    •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关于佛山国家高新区东部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南海片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佛山国家高新区东部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南海片区互通建设项目)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公告
    •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关于佛山国家高新区南海高端装备智造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佛山国家高新区南海高端装备智造产业集聚区互通建设项目)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公告
    •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佛北战新产业园南海西部片区建设项目(粤港澳大湾区佛北战新产业园南海西部片区互通建设项目)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公告
  •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下一篇

A08:天下

专网开通 经费“过河”团队携手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合作向纵深推进

2023年05月23日

    ■5月20日至23日,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举行。

    新华社发

    在广州南沙天后宫旁的一栋白色建筑里,广州超算南沙分中心机柜延伸出的百兆网络专线,将广州超算与香港科创力量紧紧连在一起。

    得益于“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以及高效高精算法技术分析,香港大学副教授林赞育能更加便捷地在海量的病原体基因数据以及其他流行病学和生态学数据中,追踪重要病原体的起源、传播和进化。

    “过去5年,港科大共有超过200位老师使用广州超算。香港的任何一个大学老师使用广州超算,都跟使用局域网差不多。”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院长高民说。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科技合作正在向纵深推进。科技要素的互联互通是加强科技合作的基础,不仅是数据,资金、人才等要素也正在加速流动。

    在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大湾区海洋科技力量正在精诚合作。这家实验室把总部设在广州南沙,并在香港、深圳分别设立了分部。

    “这是香港在和内地科技交流过程中获得的最大的一次性拨款。当国家创造条件鼓励香港科技工作者参与内地科技计划之时,经费‘过河’让香港科学家看到了希望。”该实验室香港分部主任、香港科技大学海洋科学系创系主任钱培元说。

    广东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广东全力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强省建设,积极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共谋发展,不断构建更加开放融合的科技交流合作新格局。

    据介绍,截至目前,已建设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共5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境外)合作大学,并将积极发挥这些国际化学校在建设高水平科研教育交流平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5月20日至23日举行的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上,继续强化粤港澳三地的科技合作,共同应对面临的挑战,也成为粤港澳顶尖专家们的广泛共识。

    香港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叶玉如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应该充分发挥大湾区优势,加强跨领域、跨地域以及跨体系合作,集聚三地以及国际科技创新力量,共同推动老龄化研究与应对措施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讲座教授任咏华认为,当前最重要的还是加强基础研究,前沿的基础研究是应用研究的根源,如果没有基础研究,就不会有原创性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建议在大湾区成立基础研究基金专项,把港澳大学纳入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布局。

    “希望港澳可以尽快融入国家主体的基础科学研究计划,在大湾区内很多城市开展成果转化,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互补分工。另外也希望内地和港澳与国际加强交流,引进世界上最顶尖的人才,合作开展科研,实现高质量的基础研究。”任咏华说。

    澳门大学副校长徐建呼吁加强大湾区内中医药合作。徐建表示,中医药是澳门蓄势已久的产业,从2011年国家首个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澳门,由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共同建设以来,各方面工作都在稳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对澳门是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滕锦光建议进一步提升大湾区科技合作,包括设立大湾区研究资助基金,设立一批大湾区实验室,共同建设大科学装置,设立短期的教师交换机制,以及以各种形式增加学生交流交换机会等。

    (新华社)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