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季度国有工业用地供应和开工项目创新高
拿地即开工 项目“跑起来”

■西樵利达包装增资扩产项目在今年首个工作日实现了“拿地即开工”。

记者从佛山市自然资源局南海分局获悉,今年一季度,南海区出让成交国有工业用地13宗,土地面积共86.8公顷,供应量位居全市之首,出让面积同比增长52%。大沥遥望、中集智园等多个市、区重点产业招商项目取得土地。同时,今年3月,南海先后创出工业用地成交价、单日成交面积两项历史纪录。这背后,彰显了南海推进制造业当家的速度与热度。
南海通过全面推动政策措施向制造业倾斜、各类要素向制造业集聚、工作力量向制造业加强,构建制造业当家的资源配置机制。
“拿地即开工”用地效能再提升
今年一季度,南海区工业投资继续实现高速增长,这背后离不开重大项目的支撑。
开年以来,南海新开工的产业项目遍地开花,除了去年拿地如期开工的项目,也有第一季度内拿地提前开工,更有拿地即开工的项目。南海推动项目快速落户、开工、达产、达效实现一路“狂飙”。
今年一季度,南海区成功争取新增建设用地预支规模226.47公顷,其中193.13公顷携项目下达,包含7个产业项目136.67公顷(占比71%)。此外,还批准产业项目面积达138公顷,有效保障了星源材质华南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的建设用地指标需求。其中,星源材质华南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将原本3个月的报批时间压缩至28天,创出佛山市用地报批手续办理时效的最好纪录,开创“极速”用地报批的先河。
如今,“拿地即动工”已成为南海重点项目建设的常态。
1月3日,西樵镇本土企业佛山市南海利达印刷包装有限公司的“印刷包装生产线扩产增效技术改造项目”通过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证方式,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和土地移交确认书当天就顺利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实现了项目“拿地即开工”,打响了开春的头一炮。
截至目前,南网储能、深国际、粤海、永丰等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项目实际开工时间均比土地监管协议约定项目开工时间提早至少3个月。其中,南网储能、深国际、粤海等3个项目实现当年拿地、当年开工。
为推动重大产业投资项目快审快批快建,南海积极做好重大产业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工作,共有11个项目先后纳入全市重大产业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项目库。
南海还开展集中审批、并联审批等机制改革。通过改革,南海重大项目事项审批实现了三个提速:审核前置提速、部门联审提速、信息审批提速。审核前置提速让企业“等地期”变“预审期”。此外,部门联审提速让部门“接力跑”变为“并排跑”,信息审批提速让“人员跑”变为“数据跑”。
2021年至2022年,南海区已签约超亿元以上项目229个,总投资额1916.95亿元。截至目前,201个项目均在拿地建设或已投产状态中,占比达88%。
新机制的活力不断迸发,不断刷新的项目落地纪录提振了企业家对南海的信心。这种信心来源于南海行政审批便捷迅速、“店小二”式政务服务到位。南海全力构建“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真正实现制造业当家。
以集约化改革盘活低效闲置用地
项目引得进,还要落得下。充足的产业空间是承接大项目的关键,在高强度的城市空间开发现状下,新空间从哪来?唯有改革。
今年一季度,南海工业用地供应总量大、项目多,其中不乏单宗面积超33.33公顷的项目。这些重大项目的顺利落地,充分体现了当前南海的土地集约化水平。
事实上,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南海深受“工业不连片、供地不保障、产业不高端、招商不给力”等问题制约。
要攻坚,就要抓住“牛鼻子”,找准突破口。复盘过去一年南海的诸多动作,可以发现,产业用地从以往的碎片化、低产出、低效能,摇身一变成为优质连片土地。这归功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改革往纵深推进,以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能助推高质量发展。
近两年,南海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产业发展腾出了宝贵空间。2022年南海全年完成村级工业园拆除改造800公顷,集约农用地超733.33公顷,整备连片产业用地超573.33公顷,腾退低效用地并复垦复绿超366.67公顷,新增耕地及垦造水田超180公顷。
2022年南海产业用地供应400.67公顷,为一大批重大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撑。
正是这些显著的成效,奠定了南海在2023年许下更高目标的基础——2023年,南海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坚决守牢190平方公里工业红线”“实现政府统筹连片工业用地600公顷,确保出让国有工业用地400公顷以上”。
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改革工作获得省和国家部委认可。近日,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工作获省政府和国家部委的关注和高度肯定。副省长孙志洋、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庄少勤先后到南海开展实地调研工作,听取关于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及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汇报,并对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创新推出的“地券”“房券”“绿券”三券的制度设计、实操运行进行了全方位了解,对目前所取得的工作成效予以充分肯定。
作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省级试点,我们期待,南海可以为大湾区乃至全国各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和自然资源改革工作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