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向阳:
搭起艺术之桥 让文化走出去
■艺术家向阳作品《进化中的尘埃》局部展示。
■打开实体簸箕,村里粤剧社排练节目的场景跃然而出。
编者按
作为全国首个全域性大地艺术节,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日前在西樵开幕,134位/组中外艺术家以“最初的湾区”为主题,着眼本土文化,讲述南海故事。珠江时报对参与创作的艺术家进行访谈,讲述艺术家创作背后的故事,倾听他们进一步挖掘南海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富有魅力乡村风情的故事,呈现“以艺术带动地域振兴”的有效探索。
破旧古家具和木质建筑残件,经过清理、打磨,重组成一艘长约27米的“船”;不同的色彩刷上墙,层层覆盖,层层凿刻,再现岭南历史与现在的人和事。
这是艺术家向阳在南海大地艺术节上创作的两件作品《海洋漫步》《进化中的尘埃》,分别位于西樵的听音湖畔和儒溪村。
造船“出海”
幼时的向阳曾不得已离家乘船寻找父亲,记忆中的情感一直在脑海里回响,也让他对“船”有特殊的寄托,是持续性的进发和追求,也寓意内心对彼岸的思考。“虽然不知道彼岸在哪儿,但是有船,就一定能抵达彼岸。”这样的理念激发了他创作《海洋漫步》的灵感。
“江山衍派,源流往来”是南海大地艺术节的关键词。在岭南水乡南海,向阳的灵感得到了充分激发。看得见的是有形的水,看不见的“心中之水”是什么?
或许,像南海会馆。千百年来,南海人以“联络乡情、敦睦桑梓”的南海会馆为据点,开启了向洋而兴、对话世界的壮阔旅程,书写了“敢为天下先”的传奇史诗,解答了南海何以为岭南,岭南何以向世界的疑问。
这艘“船”,化用了南海龙舟的文化特征,并借用“出海”的寓意,表达一种时刻准备出发、不断探索的进取精神,一种对未来城乡生活的向往,一种对“敢为人先”精神文化的极致追求。这与南海当下启动“水上南海”发展计划,以水为脉,让文化成为城市发展新引擎,持续焕发千年文脉的时代新活力的思路不谋而合。
向阳正在筹备一个“环球航海”计划,并准备从南海出发。“这个项目发源于7年前英国博伊斯的航海运动。海洋呈现‘极端’‘未知’的特质,完美契合我理想中的那片领域。环球航海,也是我的梦想。”
在他的计划里,一条载着艺术作品的大船,从南海出发,沿海岸航行,每到一地会举行艺术品展览,船上也会有一些表演节目,如舞狮、武术等,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对他而言,环球航海要到达的可能不再是某处现实的终点,更多的是对未知的探索,也是他记忆深处对故乡、对中国文化最深情的眷恋。
“艺术无国界,这是弘扬文化自信的一种特别好的表达。”向阳说,艺术家要做沟通的桥梁,思考地方文化的特征,传播面向世界的传统文化,用文化去交流,让文化“走出去”,通过深入了解,赢得彼此尊重,形成有效的文化对话。
凿刻“记忆”
“看,这是我!”一处经改造的旧屋,墙面上一幅双人划船小像。向阳的助理说,这是那天采风时的场景,向阳将它放进了作品。
对向阳而言,墙体就是一种记忆的载体,生活的痕迹附着其间,用不同颜色的涂料打底,再慢慢凿刻出色彩层次丰富、生动有趣的小像,剥离下来的墙灰被集纳到一个个透明小袋子里,贴在小像下方。昨天是今天的历史,记忆变成了尘埃,仿佛真实可感。
这就是向阳在南海大地艺术节的另一件作品《进化中的尘埃》。
“我们走访儒溪村,感受最深的是‘水’无处不在,所以想表达与桑园围生产生活相关的景象,希望艺术作品能呈现一种场景感和动感。”
在《进化中的尘埃》作品里,我们能看到各种与水有关的画面,比如划龙舟、钓鱼等,“处处无水,处处是水”,近看是一个场景,稍远一点看就能感受到画面和故事的动感。
驻村一个多月的所见所感,成了向阳的创作灵感。比如一位老奶奶,每天都会推着小板车经过,热情地和他打招呼;一对夫妻带着小孙女来看他们创作……这些都成为“素材”被向阳刻在了墙上。
在一次采风中,向阳看了粤剧表演,由此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这组人物是村里粤剧社排练节目的场景,盖上一个实体簸箕,周围凿刻出围观的村民,形成虚实结合的效应,非常有趣,参观者会很想打开看看。”
有虚实,有动静,有偶然,有复原,进化中不起眼的记忆经过向阳创作后,被留存、被收集,让原本废弃的房屋如同一个美术馆,描绘着属于南海的乡土故事。
把传统文化和村民生活的经历保留下来,让其成为当地人文自然的一部分,这就是大地艺术节对于乡村建设的价值所在,也是《进化中的尘埃》意义所在。
文/珠江时报记者程虹郑慧苗图/珠江时报记者陈志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