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更蓝水更清让市民住在公园里
生态南海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素和内生变量。十年来,南海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幅天更蓝、水更清、万物更加生意盎然的美丽南海画卷徐徐铺展。
十年来,南海绿地面积新增1059万平方米,蓝天白云常常刷屏南海人的朋友圈。在南海,人们不必追逐“诗意的远方”,因为他们就住在公园里,“推门见绿”就在眼前。
01
one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天蓝水清土净
空气
2018年 PM2.5(细颗粒物)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年平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
2020年 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改善22.5%,6项主要污染物浓度首次全面达标
2022年第一季度 优良天数比例达92.1% ,6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全部达标
土壤
2021年
南海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水
2022年1至7月
6个国考、省考断面均达到Ⅲ类以上,优良比例为100%
国考平洲断面(目标Ⅲ类→现状Ⅱ类)西南涌断面(目标Ⅳ类→现状Ⅲ类)省考横滘断面(目标Ⅳ类→现状Ⅲ类)
知多D
作为工业大区、人口大区的南海,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天蓝水清土净的生态环境正成为南海高质量发展的新底色。近五年来,公众对城市环境的满意率高达95.1%。
固废
2022年,南海全面启动“无废城市”建设。目前,南海区已拥有4500吨/日的生活垃圾焚
烧处理能力、25.12万吨/年的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和年转运能力61.08万吨的工业固废、危废收集转运体系,收集和处理能力均处于全市乃至全省同类地区先进水平。
截污管网建设
2017年 累计完成建设截污管网121.45 公里
2018年 新建截污管网约157.5公里
2019年 新建成截污管网350公里
2020年 新增截污管网建设132 项(含新增和改造或新接通水)300公里
2021年
新建污水管网 399.5公里,纳入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年度任务的自然村(社区),已动工建设的有70个,已完工的有43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019年起,南海区全面推进自然村“截污到户、雨污分流”建设工作。
2020年,南海共有 126个自然村(社区)完成了“截污到户、雨污分流”建设工作,力争在2022年底前实现农村截污到户全覆盖。
知多D
五年来,南海的污水管网建设超过一千多公里,已经建到了自然村的村头村尾。随着“截污到户、雨污分流”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南海将彻底打通从村头主管网到家家户户的“毛细血管”,极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02
two
推窗见绿 住在公园里
生态乡镇
截至2021年底
南海区获评
国家生态乡镇4 个
省级生态乡镇6个
省级生态村10 个
市级生态村168 个
“四小园”
截至2022年6月
南海已建成
“四小园”2576个
知多D
从生态乡镇建设数量和等级来看,十年来南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趋势明显。
公园
截至2021年3月
南海有
市政公园
169个
市县级以上森林公园7个
湿地公园9个
南海区绿地面积达
2686
万平方米
绿道
截至2022年
南海完成绿道541公里,其中综合公园81个, 708万平方米
社区公园32个, 82万平方米
专业类7个,5万平方米
游园18个,9万平方米
截至2022年9月
南海已完成碧道45公里
十年来,南海区绿地面积新增1059万平方米。
截至2021年,南海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化面积24.91平方米。
文/珠江时报记者 程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