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2年09月08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习近平向肯尼亚当选总统鲁托致贺电
    • 续写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 从严从实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
    • 向一线教师送上节日祝福
    • 九江首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力争两年建成
    • 我国前8个月外贸 进出口增长10.1%
    • 南海奖教奖学 盛会今日举行

    第A02版:要闻

    • 抓好食安工作 展南海雄师担当
    • 买九江床垫 享政府消费券优惠
    • 五方面发力推动纺织行业发展
    • 演练模拟“黑客”入侵 值班人员联合处置
    • 违建占用公共用地 快速拆除没商量
    • 加盟商标侵权加盟方亦需承担责任

    第A03版:教育

    • 关于表彰 2021-2022学年南海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个人和教育创新工作项目的决定

    第A04版:要闻

    •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美育桂城不负期待

    第A05版:教育

    • 九江镇中新建宿舍楼落成
    • 桂城江之韵 少年合唱团成立
    • 佛山珠江传媒时报有限公司经营项目执行供应商公示

    第A06版:文化

    • 宋振荣:追光逐影用镜头记录身边的美

    第A07版:视野

    • 养老护理职业化托起幸福“夕阳红”

    第A08版:天下

    • 续写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 微光虽渺万丈成炬
    • p31

    第B01版:特刊

    • 南海 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书写“优质均衡”幸福答卷

    第B02版:特刊

    • 石门中学坚守教育之初心 传承朴素之辉煌

    第B03版:特刊

    • 科研强师铸就百年名校新辉煌

    第B04版:特刊

    • 多元赋能为学生美好人生奠基

    第B05版:特刊

    • 人文丰富内涵发展 技赋能特色强校

    第B06版:特刊

    • 九江中学:聚焦学术 全面超越

    第B07版:特刊

    • 搭建多元成才立交桥让每一位学生以最棒的方式幸福成长

    第B08版:特刊

    • 艺文并重育新人 奋楫艺海逐浪高

    第B09版:特刊

    • 狮山高级中学 多元办学人人成才

    第B10版:特刊

    • 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第B11版:特刊

    • 擦亮有为教育名片 打造优质标杆学校

    第B12版:特刊

    • 用爱演绎“幸福1+N”教育的“五重奏”

    第B13版:特刊

    • 扬长教育奠定学生出彩人生

    第B14版:特刊

    • 打造多元校园文化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

    第B15版:特刊

    • 凝心聚力 打造基础教育品牌标杆

    第B16版:特刊

    • 全人教育面向未来 让学生绽放精彩
  • 数字报首页

A07:视野

养老护理职业化托起幸福“夕阳红”

多地综合施策推进养老服务人才供给,养老护理行业日渐兴起

2022年09月08日

老龄化速度加快,未来谁给我们养老?养老护理员这一职业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按照国际公认的3名失能老人配备1名护理人员的标准计算,目前我国养老护理员缺口巨大。

前不久,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紧缺人才培养,加强对以护理失能老年人为主的医疗护理员、养老护理员的培训。

近年来,多地综合施策推进养老服务人才供给,养老护理行业日渐兴起。

措施

提高待遇、扩大培训、以“赛”促“专”

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其中失能、部分失能老人约有4000万。社会对专职养老护理员的需求日益增长。

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完善养老护理员薪酬待遇和社会保险政策”“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各地近年来也针对养老护理行业陆续出台相关鼓励措施。

各地推进养老服务人才供给政策发现,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提高待遇。

目前部分省份已有政策支持,让养老护理员获得“真金白银”的实惠。“这两年待遇提高比较明显,现在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加岗位津贴差不多有8000多元。”在北京一家养老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90后”卢青说。

据了解,2021年起北京市养老服务行业首次将岗位津贴与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挂钩,专职从事养老护理服务且取得相关资质的养老护理员将享受每人每月500元至1500元的岗位奖励津贴。在广州,从事一线养老护理工作,且满5年、满10年的养老护理员,可分别得到5000元、20000元的岗位补贴。

二是扩大培训。

拓展培训渠道,是满足不断增加的老年照护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河北省在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中,接受培训人员有4万余人次。

浙江省民政厅近期发布的《关于服务保障稳经济兜民生底线20条措施的通知》中明确提出,2022年内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6000名,通过加大培训力度、组织等级认定、落实岗位奖励等具体措施,引导更多人员从事养老护理工作。

三是以“赛”促“专”。

2022年以来,国内多地通过举办养老服务技能大赛,促进养老护理职业技能教育发展,扩大养老护理行业社会影响,推进养老护理技术革新。仅今年8月,就有杭州、西安、铜川、枣庄等城市举办了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

浙江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陈新宇表示,养老护理员是老年人生活的护卫者,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是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通过赛学结合,以“赛”促“专”,可有效提升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技能和整体素养,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

变化

90后养老护理员成考证达人

在郑州,多元化智慧养老模式正加快布局,医养成为越来越多老人的生活标配。新密中康佳养老服务中心就是这样一家医养结合的机构,90后的李冰也从多年的护士转型成为一名养老护理员。

“别小瞧护理员,这是一份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李冰说,护士的经历让她在照顾老人上更得心应手,比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她会在药品发放本上详细记录,怕老人忘记吃或者服错,会准时发放和提醒如何使用。

但谈起二者的区别,已从事养老护理工作2年多的李冰没想到护理员要求更全面,为此除考取了养老护理证,这些年她还陆续拿到营养师证、心理咨询证。

此前,李冰参加了郑州第七届职业技能竞赛养老护理员大赛,涵盖生活照护、基础护理、康复护理、应急抢救等内容,荣获一等奖,并收获10000元奖金。李冰认为,养老院出现越来越多90后甚至00后的身影,是个积极的信号。

2021年5月开始,浙江探索“海岛支老”模式,由养老服务专业水平较好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五地结对15个舟山偏远海岛,进行养老协作;专业养老服务人员以3到6个月为一期上岛轮换,徐淑洁便是其中一员,也是截至目前海岛上最年轻的“支老”队员。

谈到为何会从事养老护理工作,徐淑洁说她学的是护理专业,毕业求职时虽然可以进普通医院,但了解到养老护理行业人员短缺、政府很重视行业队伍建设,觉得这个职业更有发展前景,就加入了。

浙江宁波茗山家护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良表示,近一两年在招人、用人时感受到明显变化:过去,从业者多为五六十岁的农村妇女,学历水平多为初中或中专;如今,一批专业化的年轻人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其中不少是大专、本科毕业生,知识结构更完整,学习能力更强,在平时工作中也能起到带动作用。

201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联合颁布《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将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技能等级由4个增至5个,新增“一级/高级技师”等级;对申报条件进行调整,增加了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大专及以上毕业生的申报条件,规定中职中专毕业生可直接申报四级/中级工。

“缩短了职业技能等级的晋升时间,打通了上升途径,通过一些比赛获奖还能享受地区的人才政策,在购房、子女入学等方面有倾斜,这些变化都让我有了更高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也有了坚定走下去的信心。”卢青说。

各方声音

希望给养老护理员群体更多关注

聘请养老护理员,家属最关注什么?不少市民表示顾虑很多,如对方护理技术是否专业,能不能吃苦耐劳,有没有责任心等。“多次换护工”“很难找到满意的”是提到最多的痛点。

郑州家和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欧翔宇表示,随着养老服务事业迅速发展,行业人才“招聘难”“留不住”等问题急需解决,要实现养老护理员“进得来、留得住”,必须着眼养老护理员队伍职业化发展,搭建职业水平评价和工资薪酬相匹配的制度体系,使护理员有上升的职业通道。

“这些年来考取养老护理员证书的非常多,不乏有追求的年轻人。”欧翔宇说,近些年一些民营资本的不断加入,使得养老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特征,不少高端养老机构,护理员的工资收入水平还是很不错的。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多渠道拓展养老护理人员供给量,是解决“银发时代”养老关切的重要手段。

嘉兴市一家养老院53岁的护理员陈珍玉说,希望社会能给予养老护理员群体更多关注,例如提供更好的权益保护、购买保险抵御个人疾病风险、给予更多的尊重等,让养老护理员能安心做好服务工作。

针对部分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毕业生进入养老服务行业就业意愿不强等问题,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建议,设立毕业生入职奖励,吸引和鼓励毕业生进入,提升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综合素质。

唐山市截瘫疗养院院长杨震生呼吁,扩大养老护理人才培养规模,提升培养质量,打开养老护理人员的成长晋升通道,使养老护理员成为有体面、有尊严的职业,使更多年轻人能走进来、留得住。

针对居家失能老人护理难题,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开展了“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增加上门护理服务供给。北京市近3年已培养近5千名医疗护理员,全市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参加培训比例达93%。北京市基层卫生机构利用智慧医疗设备等多种形式为失能、高龄老年人提供日间护理、家庭病床等服务。

专家观点

建议服务培训纳入全国社教体系

中国人的养老观念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根据有关调研,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占90%,只有约10%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系教授刘引玲表示,当前居家养老仍面临诸多困境,其中人才紧缺是居家社区养老的重要瓶颈。她表示,应把居家养老服务教育培训融入到社会的大教育系统之中,进行社会化管理,建立社会福利的人才高地。

“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培训中,应有统一的大纲、教材,有一支优秀的师资力量,有一批经有关部门审核认定的社会办学机构,并颁发经国家认可的全国,或者至少是省市通用的资格证书,从而把居家养老服务的教育培训融入到社会的大教育系统之中,进行社会化管理,建立社会福利的人才高地。”刘引玲认为,要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等服务人员,以及涉老社会工作、养老服务机构经营管理等人才。同时,大幅度提高养老从业人员收入,让更多人愿意学习养老护理并从事这个行业。

(综合自新华网、齐鲁晚报、新京报)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