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2年09月08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习近平向肯尼亚当选总统鲁托致贺电
    • 续写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 从严从实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
    • 向一线教师送上节日祝福
    • 九江首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力争两年建成
    • 我国前8个月外贸 进出口增长10.1%
    • 南海奖教奖学 盛会今日举行

    第A02版:要闻

    • 抓好食安工作 展南海雄师担当
    • 买九江床垫 享政府消费券优惠
    • 五方面发力推动纺织行业发展
    • 演练模拟“黑客”入侵 值班人员联合处置
    • 违建占用公共用地 快速拆除没商量
    • 加盟商标侵权加盟方亦需承担责任

    第A03版:教育

    • 关于表彰 2021-2022学年南海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个人和教育创新工作项目的决定

    第A04版:要闻

    •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美育桂城不负期待

    第A05版:教育

    • 九江镇中新建宿舍楼落成
    • 桂城江之韵 少年合唱团成立
    • 佛山珠江传媒时报有限公司经营项目执行供应商公示

    第A06版:文化

    • 宋振荣:追光逐影用镜头记录身边的美

    第A07版:视野

    • 养老护理职业化托起幸福“夕阳红”

    第A08版:天下

    • 续写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 微光虽渺万丈成炬
    • p31

    第B01版:特刊

    • 南海 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书写“优质均衡”幸福答卷

    第B02版:特刊

    • 石门中学坚守教育之初心 传承朴素之辉煌

    第B03版:特刊

    • 科研强师铸就百年名校新辉煌

    第B04版:特刊

    • 多元赋能为学生美好人生奠基

    第B05版:特刊

    • 人文丰富内涵发展 技赋能特色强校

    第B06版:特刊

    • 九江中学:聚焦学术 全面超越

    第B07版:特刊

    • 搭建多元成才立交桥让每一位学生以最棒的方式幸福成长

    第B08版:特刊

    • 艺文并重育新人 奋楫艺海逐浪高

    第B09版:特刊

    • 狮山高级中学 多元办学人人成才

    第B10版:特刊

    • 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第B11版:特刊

    • 擦亮有为教育名片 打造优质标杆学校

    第B12版:特刊

    • 用爱演绎“幸福1+N”教育的“五重奏”

    第B13版:特刊

    • 扬长教育奠定学生出彩人生

    第B14版:特刊

    • 打造多元校园文化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

    第B15版:特刊

    • 凝心聚力 打造基础教育品牌标杆

    第B16版:特刊

    • 全人教育面向未来 让学生绽放精彩
  • 数字报首页

A06:文化

宋振荣:追光逐影用镜头记录身边的美

2022年09月08日

人物简介 宋振荣,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佛山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南海区摄影家协会秘书长,积极参与省、市、区级摄影比赛,屡获奖项。热心参与公益事业,运用自己所学的手机拍摄技能为社区的群众开展义务培训,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摄影,得到广泛好评。

▲佛山秋色巡游。

■乡村美景。

■端午扒龙舟。

■小朋友,请!

天赋、洞察力、严谨……这些都是一名优秀摄影师应该具备的素质,而执着则是很多摄影师的成功法宝,宋振荣也不例外。从2008年接触摄影到现在已有10余年时间,宋振荣对摄影的探索从未止步,并拍出过不少优质的作品。

宋振荣是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佛山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南海区摄影家协会秘书长,他喜欢通过手中的相机去记录生活,表达个人观点。“我喜欢在光与影的世界里遨游,用相机去传播美好,按下快门让瞬间变成永恒。”宋振荣说。

近年来,宋振荣热心投入公益事业,运用自己所学的手机拍摄技能在社区开展义务培训,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宋老师。

/兴/趣/使/然/

摄影梦在心里扎根

早上起来上网自学视频制作,下午穿街走巷用镜头记录下城市的面貌,晚上回家忙着照片的后期修图……这就是宋振荣的生活日常。

“摄影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每天都感觉时间不够用。”宋振荣说,拍摄、记录、修片、汲取新知识新信息,他觉得在光影的世界里,自己就像一个小孩,知道的远远不够,想学习的还有很多。

谈及与摄影结缘,宋振荣说,小学毕业后进入佛山市美术设计学校学习,也许就是从那时起,一颗热爱艺术的种子就在的心里萌芽了。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朋友在搞摄影,瞬间便被作品细腻的画质、栩栩如生的画面所吸引,当时便对摄影产生了浓厚兴趣,用镜头记录城市人文这一美好愿望,也随之在内心深处扎根。

照片要有表现力,摄影师需要敏锐地捕捉灵感,并将景和物融为一体,使之恰到好处,而机位、角度、时机,无不决定着作品的成败。“一张照片,哪怕只是一个细节的小变化,都会影响照片的质量,我们则是要捕捉那一刻的美,用相机留下那一瞬间。”宋振荣说,他最擅长拍摄人文主题的影像,喜欢捕捉瞬间,用镜头记录时代的变化。

对任何摄影题材而言,按下快门只是摄影过程中的一个小环节,一张照片的后期需要大量的工作来支持。为了让拍出来的照片更好看,宋振荣还自学了图片后期制作。如果说起初玩摄影是为了拍照片、练好技术,那现在的他则是为了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摄影技术是基础,最重要的还是通过画面表达摄影师的思想。”宋振荣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上,而他这么多年来也一直在践行着这样的理念。

/跋/山/涉/水/

只为拍摄好风光

宋振荣的镜头里有清新美丽的村居风貌,有如云似雾的各种花海,也有青藏高原的皑皑雪景……看他的作品,就如同跟随他的脚步去游历这大千世界。

“甘肃、青海、新疆、西藏、黑龙江……为了摄影,整个中国我都走了一大半,有些地方更去过多次,每次都会被壮观的景色和特别的人文而震撼,都想记录下来,让更多人看到。”宋振荣说,摄影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但充满挑战。这不仅考验摄影者的技术与触觉,还需要极大的耐性和充沛的体力。

年初,宋振荣再次去甘肃、青海、西藏采风。出发之前,家人和朋友都很担心,高原地区不同于内陆,由于环境变化可能会产生身体不适。年轻人尚且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何况是六十多岁的老人?

“即使困难重重,我也想要去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风光。但如果身体有不适,我也会量力而行。”宋振荣说。跨越山河,他如愿去到了甘南的郎木寺,拍摄晒佛节的盛大场景。

为了捕捉到最美的镜头,宋振荣提前两小时来到郎木寺,选好拍摄点,等待着晒大佛活动的开始。“来拍照的影友非常多,所以必须提前来到占好先机。除了相机,我还带上了无人机。相机用来拍摄人物的细节,无人机拍摄俯瞰的场景。”宋振荣回忆,虽然扛着几十斤的器材十分累,但能拍出精彩的照片,再累也值得。

除了喜欢拍摄名山大川,宋振荣也喜欢拍摄本土的人文风貌。

《小朋友,请》拍摄于桂城夏教,是宋振荣数年前的摄影作品。当时村里的舞台上正在上演大戏,饰演皇帝的演员伸手与台下的观众互动,台下的小朋友趴在舞台边积极回应。这一瞬间被宋振荣用相机记录了下来,该作品获得了全国风光摄影大赛的三等奖。

“人文主题的摄影主要考察的是摄影师敏锐的洞察力和在短时间内就能形成拍摄思路的敏捷思维,在相机抬起和放下的一瞬间就已经决定了背景、构图、意图等安排。”宋振荣说,拍摄讲求技巧,不是一味地看到什么拍什么。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拍摄和总结经验,宋振荣的摄影技术日益精湛,他的作品也获奖无数。可尽管如此,他对摄影的探索从未止步。

/义/务/授/课/

群众受益很欢乐

近年,手机摄影凭借其操作简单、拍摄功能多样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大众青睐。作为摄影达人,宋振荣也精通手机摄影。“现在想记录点东西的时候,其实手机是非常顺手的。”宋振荣介绍,手机因为它的便携性,让摄影更具备“记录”的意义。

出于对摄影的热爱,宋振荣积极参与和摄影相关的公益活动,运用自己手机拍摄的经验为社区开展义务培训,让更多的群众掌握手机摄影的技巧,拍出有质量的照片。此外,他还多次参与桂城摄影家协会组织的志愿服务,到阳山、云浮等地参与“关爱小候鸟活动”和“文化下乡活动”,为当地的村民拍摄照片和义务授课。

“我平时都会去老人大学和社区义务教学,这个假期桂城的花苑社区举办为期一周的手机摄影公益培训活动,我就去为小学生讲课。”宋振荣说,他希望以此为契机,让更多人喜欢上摄影。

手机摄像、摄影基本操作学习;构图技巧、角度与选景、室内、室外拍摄技巧学习、优秀摄影作品赏析等。为了让学员们更好地了解手机摄影,课堂上,宋振荣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让在场的学员听得津津有味。

在实践方面,宋振荣从手机镜头的使用方法到Android系统和苹果IOS系统下的连开模式、全景模式、HDR模式,再到如何对焦、利用光线等进行了生动详细的讲解,现场为大家示范的同时,也带着学员们一起操作。在他的指导下,学员们也拍出了不少高质量的作品。整个培训课程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受到学员们一致好评。

“宋老师的课堂让大家初步掌握了手机摄影的基本要领,提高了艺术鉴赏能力,还拍出了不少唯美的照片。希望今后自己通过不断实践,摄影水平能不断提升。”课后一位学员开心地说。

作为摄影师,宋振荣身上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希望用自己的摄影技能为社会贡献绵薄之力,同时,他想继续在光与影的世界里遨游,用相机去传播和分享美好。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黎小燕文/珠江时报记者洪晓诗受访者供图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