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2年08月24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台风将至 红霞满天
    • 建言资政谋良策凝聚共识促发展
    • 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南海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 打赢抗高温热害干旱夺秋粮丰收保卫战
    • 十年来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9倍
    • 国务院开展第九次大督查
    • 大沥集中推介12个土地项目
    • 月饼包装“瘦身”馅料更加养生
    • p52

    第A02版:要闻

    • 紧抓三大要素 推动“两化”转型

    第A03版:要闻

    •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改变一条村
    • 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南海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第A04版:经济

    • 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引导企业合规经营
    • 11天收获两个 IPO南海资本如何成为 IPO“收割机”?
    • 40家南企抱团参展创意新产品受关注
    • 重点监管在建项目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第A05版:要闻

    • 月饼包装“瘦身” 馅料更加养生
    • 应对台风“马鞍” 这份避险指南请收下

    第A06版:镇街

    • 从榕树头搬到“新家”党群活动有了新阵地
    • 绿化树“迁居”为有轨电车让路
    • 六支突击队当先锋护航里水安全生产
    • 耕地堆放垃圾责令恢复原貌

    第A07版:文明

    • 粤菜菜品标准化 食客消费有信心
    •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关于沿江路(五斗桥-平西大道)道路工程项目征收土地预公告
    • 债权文书做公证合法权益受保障
    • 邮寄文书公证可有效保全证据
    • 一方制药启动创建商业秘密保护试点
    • 看佛山功夫展示学安全防范知识

    第A08版:文明

    • 家门口的夏令营哥哥姐姐来授课
    • 志愿者“洗刷刷”墙面恢复“白净”
    • 电动车乱停放 堵路更堵心
    • 社区冠名慈善基金救助特殊群体
    • p189
    • p64
  •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A03:要闻

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南海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2022年08月24日

◎李年智

作为制造重镇的南海,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寻求文化繁荣,谋求文化振兴。

8月中旬,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带队赴西安、成都调研文旅融合发展工作。在此之前,南海更是一连召开四次文化主题相关会议,区委书记场场出席。这一系列密集动向表明:南海寻求让文化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南海公共文化建设投入超过100亿元,这一投入金额与超百亿的科技投入相媲美。致力打造智造高地的南海,为何如此重视文化突围?

其背后的逻辑是,在后工业化时代,文化竞争力已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深化文化赋能,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既是为城市铸魂,提升城市软实力之举,也是南海增创产业新优势、增添人才吸引力之需。

人们常形容,科技是产业转型之翼。而文化,正为南海“城产人”的转型发展插上腾飞之翼。

让文化软实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

寻求“文化”突围,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南海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打造区域消费中心的重要举措。

“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文化产业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扩大消费,正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对于岭南文化重镇南海而言,文旅消费又是最易形成的新的消费增长点。

环顾全国经济增长较快的城市,无论是西安、杭州、成都、武汉还是长沙,无一例外都是消费主导型的城市,无一例外都是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为此,佛山提出,培育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和打造岭南广府文化高地。南海顺势而为,积极在文化产业培育和文化消费上发力。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文化消费需求将出现爆发性增长。如何激活文化消费的需求?关键在于创新供给,推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南海为此进行着系列探索。8月20日至21日,在千灯湖公园,水上飞人表演、夜光龙船漂移、夜光舞狮表演,“汀见”文明之声音乐会接连上演。岭南特色的“国潮”文化遇上时尚活力的千灯湖,吸引了广佛众多观赏者前来寻找诗和远方。

不仅在千灯湖中央活力区,在九江的“儒林湾之夜”,在狮山的南海体育中心,这样的文化消费场景不断涌现。

在很多人眼里,有着超7000亿元工业产值的南海,更像是一位“工科生”,制造重镇的形象非常鲜明。但事实上,南海是一位“双优生”,历史文化积淀同样深厚。西樵山被誉为“珠江文明的灯塔”“理学名山”,桑园围水利工程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醒狮、龙舟、功夫、粤剧,无一不是世界级文化IP。

这些世界级的文化IP,只要进行适当的创造性转化,就能转化成无限的发展动能。经第三方机构测算,2020年南海区文化、旅游、体育产业总产值约948.86亿元,2021年南海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1332.32万人次,文体旅,已经成为南海近些年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除了促进文旅消费,南海还不断做优做强影视演艺、休闲体育、电竞动漫、文化创意、红人经济等多种业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红人经济,通过举办全球网络红人大会、南海大地艺术节,加快粤港澳大湾区电竞文创产业中心建设,努力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让文化软实力为“南海制造”注入新活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也是南海产业增添竞争新优势的需要。

“抓改革,促转型”是本届政府的工作主线。南海,正在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其中文化赋能,正成为带动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路径。包括红木、玉器、纺织、陶瓷等传统产业在内,都在发力文化突围,寻求文创的赋能。

这是因为,文化和创意,有着点石成金的创造魔力。文化产业具有高渗透性、强融合性的特点,一旦插上创意驱动、美学引领、艺术点亮、科技赋能的翅膀,传统产品的品牌附加值将得到提升,从而助力企业从普遍同质化的竞争中胜出。

在南海,文化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正在加速。一大批传统制造业企业牵手文化产业,掘金文化附加值。比如尝到甜头的可儿玩具,每年版权交易收益近2000万元,通过与动漫文化结合,推动企业从传统制造业蜕变为文化产业,同时助力可儿娃娃销量年均增长30%。又比如,蒙娜丽莎、九江酒厂、源田床具等企业纷纷建设企业博物馆,实现从输出产品到输出品牌和文化的跃升。

通过“+文化”,一些传统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天下玉,平洲器”之誉的平洲玉器,正在搭上文化的快车。今年6月,平洲玉器启动第一届大湾区玉器珠宝国潮文创设计大赛,启动玉器珠宝文化周活动,政府联合企业一起传播翡翠文化,提升翡翠产业的附加值。与此同时,政府通过搭建文化博物馆、特色仿古文化街区等文旅项目,将文化旅游融入到特色产业链条之中。

除了平洲玉器,西樵纺织也正通过打造国潮版的纺织文创园区,促进文旅与纺织跨界融合发展,期待迎来转型的春天。

英国、日本、韩国等文创产业发达国家实践表明,制造与文化融合得越深,价值提升幅度就越大。轻资产、无污染、高价值,文化创意产业的诸多优势,使之成为当前转型升级背景下的香饽饽。

某种程度而言,文化的竞争,将突破产业同质竞争的天花板。

让文化软实力增添南海人才集聚新优势

年轻人对一座城市的留恋之情,在于良辰美景,更在于文化栖居。提升文化软实力,将显著增添南海人才集聚的新优势。

人才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引进和流动除了受产业、制度的影响,人文环境的影响力也正在显著加大。为各类人才提供高品质的人文环境,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关键 一环。

对于企业而言,“人文环境”正成为吸纳人才、留住人才的有力保证。正如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晓平所言,新生代人才更加看重生活品质等“软性条件”,打造高品质的“人文环境”,非常贴近当地企业的要求。

就在上周,一条“延时·南海”的视频刷爆了南海人的朋友圈,对外开放不久的南海体育中心灯光璀璨,华丽的光影变幻间动感十足,迎来阵阵人潮,成为活力新南海的又一文化地标。

事实上,除了南海体育中心,“最美书店”钟书阁、澹如书屋等的对外开放,也同样引起许多南海人的刷屏。刷屏的背后说明,进入新时代,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已经从基本的、较低层次的需求,转化为多元的、较高质量的需求。打造高品质的文化服务体系,既符合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广大市民的期待。

近年来,飞鸿馆、樵山文化中心、南海体育中心等重大文化设施的开放,南海文化中心、南海艺术中心的加快建设,为南海这座制造城市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但我们也应清楚认识到,与国内外的先进城市相比,南海的文化事业还存在对文化资源挖掘利用不够、文体设施不够和不平衡等问题,特别是文化创造性转化方面还有许多功课要补。

可以说,南海比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文化的突围。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迫切需要将文化软实力转为高质量发展“硬实力”。文化是南海的最大优势之一,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南海高质量发展之路,恰逢其时!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