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三大要素 推动“两化”转型
区长督办政协重点提案,关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会上,区政协委员、智库专家、南商代表共话制造业“两化”转型。 珠江时报记者/廖明璨摄
“人工、用地成本越来越高,不转型只能被淘汰!”
“南海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核心是产品升级。”
“公司完成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后,工伤事故发生率大大降低,人力成本也节省了40%。”
在8月23日举行的2022年区长督办重点提案暨区长与南商座谈会上,南海区区长王勇与南海区政协委员、智库专家、南商代表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共话南海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下简称“两化”转型)。现场金句连连,干货满满。
“如何推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区委区政府的头等大事,探讨这个问题正当其时,因为你不急别人急,你不进别人进。”王勇表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南海区蓄势待发,紧抓土地、人才、资本这三大经济要素推动制造业“两化”转型。制造业企业也要乘势而上,推动“四个开放”,推动企业融入产业链、融入区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壮大。
区政协主席唐棣邦表示,南海区政协鼓励政协委员积极建言资政,也会积极创造更多机会和平台,为南海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汇聚强大合力,共同推动南海高质量发展。
督办提案
打造一批“两化”转型“排头兵”
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头雁”效应带动产业链协同,深化产业集群数字化应用程度。
2021年8月,南海发布落实《佛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措施》行动方案(2021-2023年)及配套政策思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造佛山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引领区、示范区。
在此背景下,打造一批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排头兵”,引领南海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显得尤为重要。于是,在南海“两会”期间,一份《关于大力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推进南海制造业升级的建议(九案合并)》的政协提案应运而生,并被列为区长重点督办提案。
提案指出,过去五年,南海实施的“腾云计划”,让2500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支持了很多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然而,中小微企业在转型中,仍存在认知不足、变革成本较大、产业适配度低、数字基础薄弱、数字人才缺乏等问题。
提案建议,南海应从重规划、培实体、筑平台、夯基础、厚培土、强人才等六个方面着手,全力解决当前南海数字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制约和突出问题,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全面推动南海制造业“两化”转型。
具体来讲,南海可建立揭榜挂帅评价机制,依托全区七大数字化转型试点,建立镇、产、企三级数字化改造体系,开展“一业一案”“一企一策”两大行动,重点将补贴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不断提高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顶层设计能力;支持企业梯次开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头雁”效应带动产业链协同,深化产业集群数字化应用程度。
同时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消费互联网平台,构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生态圈,破解中小企业自建数字化营销平台影响力、成功率不高的困局;着力培育南海本土服务商集群,强化数字供给能力,并不断夯实工业设计基础,加快培育全体系数字服务商集群。
提案还建议,推进建设现代数字经济主题园和数据资源化升级,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集聚数字经济发展多元要素;研究制定“数字南海”人才引进和培育专项政策,推动数字人才精准引进、重点培养,强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引导教育。
委员建言
拥抱“两化”浪潮发掘数字红利
从需求端发力,增强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信心。
“‘两化’转型必须系统规划,科学推进。”“要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助力转型升级。”……现场,政协委员、智库专家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经验,为南海企业“两化”转型贡献智慧,鼓励制造业企业拥抱“两化”浪潮,发掘数字红利。
“作为南海众多中小企业的一员,我们已清楚地认识到,‘两化’转型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不加快转型升级就会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区政协委员、佛山市源田床具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泓业是提案者之一。
对南海而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一场没有退路必须要打赢的硬仗。李泓业提到,虽然已积累了一定的转型升级经验,但目前南海还有很多企业,因为投入资金大、人才短缺和管理体系跟不上等痛点,面临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他建议,政府部门可以多组织专家团队分享“两化”转型的方法和案例,并从需求端发力,增强企业转型升级信心。
广东创兴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楚慧以本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阐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对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她坦言,当初搞“两化”转型只是想让企业“活”得更好,但如今她认为,“两化”转型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招。
“2015年,公司在很艰难的情况下,开始研发自己的生产软件系统。各个环节数据的流通,不仅大大降低了工伤事故的发生率,人力成本也节省了40%,仅2021年净利润就增长了160%。比如以前230名职工才能达到5000万产值,2021年仅130名职工就实现了产值破亿。”高楚慧说。
区政协委员、佛山市小羊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家妍建议,数字人才培养应看得见、够得着、行得通、留得住。她表示,可以统筹出一个园区作为数字化人才培养基地,将数字人才基地的“师徒班”“定制班”落地服务到企业,同时加强校企合作,从而留住核心人才。
区政协智库专家、国信(佛山)数字技术应用研究院院长李建平建议,应充分释放数据要素助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让政府和企业积累的大量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存量数据流动起来,推动数据要素平台化、模块化、集成化、便捷化,在提高数据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同时,不断释放数字红利,将数据转变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
南商座谈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核心是产品升级
利用好与知名高校的联合研发力量,赋能南海传统泛家居产业的升级迭代。
在督办重点提案后,王勇还与政协委员、商协会及企业家代表座谈交流,倾听行业企业发展思路,了解解决实际困难,畅聊企业“两化”转型环境、产业发展趋势。
“南海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是产品升级。”区政协常委、佛山林至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王博伟就如何进行产品升级提出建议。他认为,必须把设计、材料、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科技成果转化及品牌化5个方面有机结合,形成有效运转、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希望政府部门能关注嗷嗷待哺的泛家居传统企业,要利用好与知名高校的联合研发力量,赋能南海传统泛家居产业的升级迭代。”区政协常委、广东邦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民建南海总支副主委谭宏伟提到,建材家居行业每年的市场规模超过4万亿,其中佛山本地的制造业70%以上都和泛家居行业有关。
然而,拥有庞大市场和庞大产业集群的泛家居行业,却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举步维艰。他认为,如何利用科技的力量让产品和营销模式升级迭代,是目前整个泛家居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他建议南海优秀企业和知名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贯彻健康环保理念,开发有针对性的泛家居新型材料,助力传统家居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政府回应
投入65亿元支持制造业“两化”转型
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南海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跃”。
“如何推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区委区政府的头等大事,大家一起建言献策,我们受益匪浅。”现场,王勇全程边听边记录,他表示,对大家提出的好思路、好建议,区委区政府将认真梳理、深入研究,最大限度吸纳到具体工作部署中去。
南海区有超过4.5万家工业企业,13个产值超200亿元的产业集群,制造业结构以民营经济为主、以中小企业为主,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南海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跃”。
王勇表示,南海正紧抓土地、人才、资本这三大经济要素,在未来三年投入260亿元进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产业发展留足空间;建设24个科创平台,加强各类创新要素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举行各类产业对接会,以国资带动引领,为企业转型升级注入“金融活水”,推动制造业“两化”转型。
“此时,广大制造业企业就要乘势而上,推动‘四个开放’。”王勇所指的“四个开放”分别是对员工开放,提升员工的“两化”意识和素养;对同行开放,同行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互相借力借脑、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成长;对资本开放,既能提升企业融资能力,又能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对社会开放,推动企业融入产业链、融入区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壮大。
会上,区经促局党组书记夏泽鸿进行了提案办理情况的汇报。他表示,收到提案后,南海区相关职能部门迅速制定提案办理方案并召开办理座谈会,区经促局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全力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
2021年,南海区出台《南海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若干措施》等政策,提出投入65亿元支持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政策体系覆盖“两化”转型的全周期。根据预估,在65亿元持续投入的政策引导下,预计将产生超过2400亿元的产值增量,而目前全区在此已投入超22亿元。
截至目前,全区形成超过100家数字化服务商的规模优势,服务领域覆盖产业链各个环节。“我们还将计划搭建线上的服务商展示平台,更好地促成制造业企业与服务商的精准对接。”夏泽鸿介绍。
针对政协委员反馈较多的“两化”人才问题,夏泽鸿表示,南海为企业提供内部数字化人才培训提升平台,探索设立工业互联网产教科人才培养基地,为南海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行长期人才储备。同时,该局将在政策宣贯的方式方法上更下功夫、更多创新,帮助企业弄懂用好政策。
文/珠江时报记者黄梦灵杨慧实习生周绮滢通讯员麦盛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