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2年08月24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台风将至 红霞满天
    • 建言资政谋良策凝聚共识促发展
    • 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南海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 打赢抗高温热害干旱夺秋粮丰收保卫战
    • 十年来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9倍
    • 国务院开展第九次大督查
    • 大沥集中推介12个土地项目
    • 月饼包装“瘦身”馅料更加养生
    • p52

    第A02版:要闻

    • 紧抓三大要素 推动“两化”转型

    第A03版:要闻

    •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改变一条村
    • 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南海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第A04版:经济

    • 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引导企业合规经营
    • 11天收获两个 IPO南海资本如何成为 IPO“收割机”?
    • 40家南企抱团参展创意新产品受关注
    • 重点监管在建项目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第A05版:要闻

    • 月饼包装“瘦身” 馅料更加养生
    • 应对台风“马鞍” 这份避险指南请收下

    第A06版:镇街

    • 从榕树头搬到“新家”党群活动有了新阵地
    • 绿化树“迁居”为有轨电车让路
    • 六支突击队当先锋护航里水安全生产
    • 耕地堆放垃圾责令恢复原貌

    第A07版:文明

    • 粤菜菜品标准化 食客消费有信心
    •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关于沿江路(五斗桥-平西大道)道路工程项目征收土地预公告
    • 债权文书做公证合法权益受保障
    • 邮寄文书公证可有效保全证据
    • 一方制药启动创建商业秘密保护试点
    • 看佛山功夫展示学安全防范知识

    第A08版:文明

    • 家门口的夏令营哥哥姐姐来授课
    • 志愿者“洗刷刷”墙面恢复“白净”
    • 电动车乱停放 堵路更堵心
    • 社区冠名慈善基金救助特殊群体
    • p189
    • p64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A03:要闻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改变一条村

大沥太平社区聚民心集民智借民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探索出多元参与的基层善治之道

2022年08月24日

■太平社区白界西经济社的美丽墙绘。

盛夏,漫步于南海大沥太平社区的大街小巷,一股清新宁静的气息扑面而来。村道宽阔整洁,四处绿树成荫,三两老人孩童在公园里聊天、嬉戏,不时还有古朴清幽的祠堂、书舍映入眼帘,更有精致美观的“四小园”……一幅人和景美的乡村画卷正在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太平社区徐徐铺开。

十年,一个个村居见证了南海乡村蝶变的非凡历程。2012年,南海创建“广东省生态乡镇”打下坚实基础,自此,从抢抓新一轮深化“三旧”改造综合试点机遇,到深入推进百村升级行动计划、铺开美丽文明村居建设,再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南海乡村人居环境有了质的飞跃和提升。

乡村要振兴,群众是主体,社会力量是关键。如何改变在村居普遍存在的“政府干、群众看”现象,让群众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唱主角”,让社会力量发挥其各自的优势?太平社区通过“我为百园捐百元”活动,聚民心集民智借民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探索出一条多元参与的基层善治之道。在这里,一个人带动了一群人,一群人改变了一条村。

干部做示范

破解“政府干、群众看”局面

盛夏,万物葱茏。当南海吹响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冲锋号时,太平社区白界西经济社村道旁的凤凰木花开正艳。“环境好整洁,公园真漂亮!”第一次走进太平西村三经济社,人们往往会发出这样的赞叹,而体验过篮球场边那座橙色实验公厕的人,更会被其先进崭新的设施所吸引,一扫乡村公厕“脏乱差暗”的刻板印象。

对于太平这样一个下辖25个经济社的大社区来说,人居环境整治是一件让村干部颇为头疼的事情。太平社区党委书记郭景钊告诉记者,如今村民三餐不愁了,过去的习惯却还如影随形,常常是当月清拆完,下月又反弹了。究其深层缘由,则是村民觉得那是政府该干的事情,大多数人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数据显示,目前南海有集体经济的村居222个,下辖经济社2047个,村社两级集体资产总额达570多亿元。这是好事,亦有隐忧。一方面,村(居)委会虽然具有社会管理职能,但不掌握主要经济资源;另一方面,掌握大量农村“三资”的经济社只负责集体经济的管理、运作,在社会管理职能上往往是缺位的,这进一步强化了村民“公共事务与我无关”的思维。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破解“政府干、群众看”的局面。面对这种现象,太平社区的解题思路简单却有效:先带头干给大家看,再带着大家一起干。想方设法让大家都参与进来,出了力大家才知道好好珍惜。

以人居环境整治为例,太平社区首先要求党员干部、经济社骨干带头“自扫门前雪”,再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做好房前屋后的清洁。同时,郭景钊带头捐了一棵凤凰木,两委班子集体捐了一棵凤凰木,白界西党支部捐了一棵秋枫。它们生机勃勃,用一种“冲锋在前”的姿态,让村民看到了社区和经济社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决心和效果。在干部的带动下,村民纷纷开始认捐树木。当村里绿树成荫时,人心也更齐了。

有了大家的共同参与,不仅事情做起来更容易了,成果也更能得到大家的维护。习惯了干净舒适的环境,村民再也无法忍受“脏乱差”。“自记事以来,村里从没那么干净漂亮过,现在大家不但自觉讲卫生,还会互相监督呢。”村中老人纷纷说道。

乡贤聚力量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经过探索多元共治的实践,太平社区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并用在“四小园”建设上。为了凝聚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太平社区党委发起“我为百园捐百元”活动,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

曾经生活在太平社区的企业家李慧钊,听闻太平社区要进行环境整治,毫不犹豫捐出50万元。“我一直都认为自己是太平人,太平就是我的家乡,虽然我已不住在这里了,但是我的心一直都牵挂着它。从社区的变化也能看出来,社区干部都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作为太平社区的一分子,我愿意尽我所能,让家乡变得更好。”李慧钊说。

李慧钊的善举感染了村民们,“别人只是曾经住过这里,都出钱出力,我们本村人怎能无动于衷呢?”这样的声音在社区里不断传开,在这样的氛围下,不少心系太平的乡贤、村民等各方力量纷纷投入到太平社区人居环境整治中。仅第一轮募捐活动,社区便筹集到资金超过五百万元,这笔钱除了用于“四小园”建设,也将用于太平慈善会扶贫助困支出。

之所以能够一呼百应,是靠一件件实事好事、一次次带头守诺积累的。郭景钊说:“人居环境整治中,一共拆除了500多处乱搭乱建,但关键点却在最难拆的那几处。如果做不到公平对待全部拆完,村民对我们的所有信任和理解都将在一瞬间崩塌。”因此,村干部带头往前冲,对待乱搭乱建一视同仁,厂企、党员、村民纷纷参与进来,让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得以顺利推进。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改变一条村,当向好向善的涓涓细流汇聚起来,便成为一股引发村居蝶变的巨大洪流。

5月19日,佛山市通报2022年第一季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检查结果,南海三社区获市通报表扬,其中大沥镇太平社区以明检行政村(社区)第三名的成绩,获得100万元人居环境专项奖励。

治理责任入社

经济社社长们越来越忙了

记者发现,在人居环境整治上,太平社区的基层治理责任早已直插到经济社一级。这是巩固拓展整治成果的最有效路径,也是压实经济社社会管理责任的一个重要体现。

“用经济社社长、骨干们的话来说,就是感觉工作越来越忙了。”郭景钊介绍,太平的经济社不仅要管收租、管分红、管福利,还要承担起很多社会管理责任。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工作,就是经济社社长、骨干要定时巡查村头巷尾,担负起人居环境整治和效果维护的主责。

走进西村三经济社,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很干净整洁,除了不时映入眼帘的漂亮“四小园”,一座崭新明亮的实验公厕和颜色抢眼的垃圾定点投放点也让人印象深刻。

每天,西村三经济社社长李冀成都会巡遍村里的大小巷道,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已连续一个月没发现乱扔、乱堆的情况了。接下来,他将重点准备池塘围栏的修缮事宜。工作越来越忙碌,李冀成却乐在其中:“村容村貌变好了,得益的是村民。环境整治永远在路上,我会不遗余力守好我的‘责任田’。”

据了解,太平社区在9个自然村和1个公共区域的划分基础上,还建立了10个环卫保洁交流微信群。村民一旦发现脏乱差现象,就可以通过发微信、打电话的方式向本经济社社长报告,再由社长前往该处督促处置。与此同时,村里的高清摄像头也被赋予“新使命”,一旦抓拍到破坏环境的行为,工作人员就会在微信群上进行曝光。通过“社长+科技”模式,太平社区建立了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监管机制。

同样忙碌的还有白界西经济社党支部书记兼社长郭达成,目前他正谋划着完善村里的涂鸦。其实,白界西已是太平社区人居环境整治的标杆村,也是善于调动村民积极性参与公共事务的模范村,更是以微景观概念超前建设“四小园”的南海领先村。但在郭达成看来这还远远不够,他认为村道边的围墙稍显单调,便计划沿墙种上藤科花草,以提升村容村貌。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乡村振兴至关重要的点,而发动乡贤力量参与治理,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模式。在全国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南海决心用新一轮探索打造无数个进阶版的善治图景,以率先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努力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付艳霞文/图珠江时报记者黄梦灵赵艳丽通讯员李翠姗许镇宁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