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市场主体服务条例》7月1日起施行
服务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 让佛山营商环境更优


珠江时报讯(记者/李春妹通讯员/佛任宣)昨日,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佛山市市场主体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解读《条例》亮点,并牵头组织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金融工作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等部门答记者问。
《条例》将于7月1日起施行
《佛山市市场主体服务条例》是全国首部服务市场主体的地方性法规。经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批准通过,并定于2022年7月1日起施行。
佛山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刘高林介绍,按照市委“小切口、小快灵”的优化营商环境立法要求,《条例》以“服务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为切入点,着力于市场主体的开办、运营、成长、注销的全生命周期闭环服务,涵盖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市场服务、专业服务、中介服务、行业服务、法治服务等所有涉企服务领域。
《条例》共6章36条,分别是总则、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法治保障、法律责任、附则。
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朱小建表示,《条例》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聚焦”,即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围绕企业反映强烈的市场准入门槛高、办证慢、融资难等重点领域集中问题,打造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体系;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建立包容开放的监督管理模式,给市场主体带来用工便利、产权保护便利、通关便利、注销破产便利;聚焦提供透明、可预期的法治保障服务,从依法建立统一的市场管理容错机制、建立企业破产工作协作机制、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政府诚信建设,给市场主体带来信用修复便利、信息意见交互便利、纠纷化解便利、获得公共法律服务便利。
将固化行之有效的佛山经验
《条例》提出多条首创条款,涉及推动“人工智能+双随机”等新型监管方式的应用、为市场主体提供免费“法治体检”专项法律服务等内容。
发布会上,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金融工作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还围绕《条例》中提出的开展“法治体检”、创新监管方式、提升市场主体融资便利度、实现一网通办等内容的落地实施,进一步答记者问。
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经济总量过万亿,市场主体超120万户,是佛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佛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场主体的服务工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2021年以来,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市委的“一号改革工程”,对标国际最好最优标准,构建佛山“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职,将制定《条例》作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进“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去年将《条例》纳入年度立法计划。在法规的起草审议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网络、媒体等途径广泛收集公众意见,组织召开了25场征求意见座谈会,并听取了立法咨询专家和省直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
刘高林表示,《条例》的出台是佛山贯彻落实中央、国家和省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提升佛山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解决佛山市场主体服务工作存在问题的需要。在当前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重要时期,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各区各部门多措并举稳经济促发展的关键节点,佛山出台《条例》,对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正当其时。
(下转A03版)
(上接A01版)
部门行动
●市发展和改革局
强化配套举措,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文件,细化落实《条例》中方向性、原则性的条款;
通过试点先行、逐步推开,落实《条例》中鼓励性的条款;
以《条例》为指引,及时对《构建佛山“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2022年度版)》进行评估修订。
●市司法局
鼓励律师行业研发法律服务创新产品、经典案例汇编、行业调查报告等,持续创新服务市场主体方式方法,打造服务市场主体新品牌、新亮点。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在市场主体信用风险抽查中,采取不见面远程监管、实地检查、提高抽查比例等差异化监管检查措施,将风险预警服务监管资源配置,进一步推动从无差别、粗放式监管向差异化、精准化监管转变。
●市金融工作局
间接融资:
构建贷前对接、增信,贷中贴息、稳贷,贷后过桥、补偿的全流程支持体系,强化数据赋能,缓解企业信用不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平衡银行机构的收益和风险,推动银行敢贷、愿贷、能贷,提高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直接融资:
实施上市企业倍增计划,提供企业上市全过程的“陪伴式”服务。为企业发行债券提供辅导、培训,风险缓释和补贴。
●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推进政务服务“全程网办、全市通办”改革,加强事项管理标准化、服务支撑一体化,提升全程网办便利化,推进全市通办规范化,以高频服务应用倒逼政务服务一体化运行;
推进“一照通行”改革,推动“照后减证并证”,加快推进电子证照归集运用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完善基于电子印章的数字签名功能和应用,推动实现涉企证照电子化。